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生儿常见危重症的识别及处理

新生儿常见危重症的识别及处理

新生儿常见危重症的识别及处理

第一篇:新生儿常见危重症的识别及处理

新生儿常见危险症状或体征识别

新生儿为高危人群,因自身特点及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病率、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其死亡高峰集中在新生儿早期,即生后2周内,可达95%左右。

死亡原因:

新生儿窒息与并发症(33.5%),呼吸系统疾病(21.8%),感染(14.2%),严重先天畸形(11.3%),产伤(6.3%),硬肿症(5.8%),以上六类疾病与并发症占全部死因的93%。

新生儿常见危险症状或体征识别

1.哭声变化

哭是新生儿寻求帮助的唯一方式。正常的哭:饿、口渴、尿布湿、环境温度不适宜。突然的短促的尖声哭叫(脑性尖叫)、阵发性哭叫伴面色苍白、持续哭吵且无法安慰、哭声无力或哭不出声,均提示病情严重。有以下可能:HIE、颅内出血、化脑、败血症等。

2.喂奶困难

吸吮能力差,吃奶量不及平时的一半或拒奶,呛奶。有以下可能:早产儿(胎龄≤34周)、感染、颅脑疾患、消化道畸形、代谢性疾病等。

3.发热或体温不升

发热超过38℃,或体温低于35.5℃。常表示有严重感染、硬肿症等可能。

4.嗜睡或不易唤醒

意识状态正常:新生儿易被唤醒,且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清醒嗜睡:容易唤醒,但仅能保持短暂的清醒

意识迟钝:可以唤醒,但醒来迟且不能保持清醒状态浅昏迷:嗜睡,仅疼痛刺激可引起缩腿反应昏迷:疼痛刺激也不能引起任何反应5.皮肤青紫

生理性青紫,一般情况好,反应好病理性青紫:中心性和周围性

中心性青紫原因有:心肺疾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异常血红蛋白增多

周围性青紫原因有:局部受压所致、全身性疾病(如心力衰竭、休克、红细胞增多症等)

6.惊厥

要判断是否为惊厥,首先应排除新生儿生理性的颤抖及非惊厥性的呼吸暂停。新生儿惊厥与婴幼儿、年长儿表现不同,以局灶性、轻微型发作多见,而典型的强直性、阵挛性发作较少见惊厥的类型 A 轻微型 B 强直型

C 多灶性阵挛型

D 限局性阵挛型

E 全身性肌阵挛型

对惊厥记录的注意点

1)惊厥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2)能否自行缓解3)是否伴有呼吸、心率、皮肤颜色的改变等

引起惊厥的原因

窒息后引起的HIE、产伤性颅内出血、化脑、宫内感染、代谢异常、核黄疸、先天性脑发育不全等。

7.呼吸异常

正常呼吸时不费劲,40次/分,若呼吸稍有些快慢不均,时深时浅,但不伴有皮肤青紫等现象也属正常。安静时呼吸≥60次/分或≤30次/分,有三凹征/鼻翼扇动/呼气性呻吟/抽泣性呼吸等,甚至出现呼吸暂停,皮肤青紫,均提示呼吸异常,应及时处理。常见原因有:上呼吸道阻塞、肺部疾病、心脏疾病、先天性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重症感染、代谢酸中毒、低血糖及血液系统疾患等。

8.呕血和便血

首先应排除母血咽入综合征和口鼻、咽喉出血吞入。

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原因有:新生儿出血症、应急性溃疡、急性胃肠炎、NEC、严重感染致DIC、血液系统疾病及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9.其他

腹胀、反复呕吐、血尿或皮肤明显发黄等情况

结论

新生儿出现任何一项或一项以上危险症状或体征,都表明病情危重,应给予及时处理。如果条件限制,无法作进一步处理,应立即转往上级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NICU病人即刻处理

快捷、准确、有效、有序

目标——快捷

人员:组织、技能

设备:完好备用状态仪器、抢救用品

药物:各种抢救药品(心血管、兴奋呼吸、镇静止痉、脱水利尿、止血等)

人员

观察技术:对危重患儿护理质量的高低首先与观察能力有关。根据病情和生命征的变化作出综合判断,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急救技术:如在紧急情况下护士能进行初步复苏处理、气管插管、使用复苏气囊、呼吸机等。

目标——准确初步判断原发病步骤: 1.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保暖 2.稳定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输液 3.放置胃管 4.止痉 5.抗感染目标——有效

1.病人评价:呼吸、心率、肤色、

2.血压、血气

3.复习病历:确定病因和原发病

4.进一步检查措施:胸片、血常规、CRP、生化、血培养、TORCH抗体

目标——有序

抢救记录完整:医疗、护理

病历完整:本组各级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应到场病情告知:家属理解

潜在纠纷:三级经治出面解释、安慰家属---报告科主任纠纷:报告医教科,必要时保卫科帮助

NICU监护和护理内容入院时的处理

1、入院前准备:辐射床、抢救单元各种设备运转正常

2、入院时措施:需要紧急处理的患儿应立即抢救(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脐动静脉插管等)

六、NICU监护和护理内容入院后的常规护理和监护

1、泌尿和代谢:称体重、记出入量、监测血糖和电解质

2、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呼吸暂停

3、神经系统:意识、瞳孔、肌张力

4、血液和消化系统:血常规、腹胀、呕吐

5、其他:各种监护仪运转及报警、消毒隔离

▲新生儿的危急值

心率

(次/min)

<80 或>180 呼吸

(次/min)

<20或>100 血压:收缩压(mmHg)<40或>100 Pa02

(mmHg)

<50

pH值

<7.25或>7.55 ▲新生儿的危急值

Na+(mmol/L)

<120或>160 K+(mmol/L)

>9或<2 BUN(mmot/L)

>14.3 红细胞压积比

<0.2

胃肠表现

腹胀并消化道出血

高危儿转诊

①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特别是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g;

②出生时窒息;③需要呼吸支持;④产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或怀疑心脏问题疾病;⑤怀疑外科疾病;⑥重度黄疸;⑦出生缺陷;⑧感染或

败血症;⑨母亲合并症,如胎膜早破、胎盘早剥、重度妊高征及母亲糖尿病等;⑩其他,如低血糖、喂养困难及家属有转院意向者。其中,早产儿。有心肺问题的新生儿。神经系统异常,难以纠正的酸中毒及糖、电解质紊乱。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或/及重度黄疸。有畸形的新生儿。其他:母亲孕期并发症、出血性疾病、严重感染等

第二篇:儿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处理试题

儿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处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急性喉炎患儿烦躁不安镇静时不宜选用

(B)

A

异丙嗪

B氯丙嗪

C苯巴比妥钠

D安定

2、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特点

(C)

A

呕吐、腹泻

B脐周疼痛

C转移性右下腹痛或持续性右下腹

D腹痛伴白细胞升高

3、抢救过敏性休克时用

(C)

A

地塞米松

B维生素C

C肾上腺素

D氢化可的松

4、持续高热、腹泻黄绿色水样便是以下哪种食物中毒的特点

(A)

A

沙门菌食物中毒

B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C嗜盐菌食物中毒

D肉毒杆菌食物中毒

5、新生儿的正常平均心率为(C)

A

90-160次/分

B110-130次/分

C120-140次/分

D80-100次/分

6、新生儿的正常平均呼吸为(D)

A

20-30次/分

B16-20次/分

C25-30次/分

D40-45次/分

7、麻疹的出诊顺序为

(B)

A

躯干、颈部及上肢

B头面→颈→躯干→四肢

C常上于手、足、口、臀部四个部位D先四肢,后躯干

8、以下哪个是幼儿急诊的特点(C)

A

腹泻伴皮疹

B皮疹痒感明显

C热退疹出

D皮疹为一过性

9、急性心肌炎常见病因

(B)

A

细菌感染

B病毒感染

C支原体感染

D创伤

10、小于一岁的正常平均心率及平均呼吸为

(B)

A

120-140次/分、20-30次/分

B110-130次/分、30-40次/分

C100-120次/分、25-30次/分

D80-100次/分、20-25次/分

二、判断题(每题5分,共50分)

1、急性喉炎患儿烦躁不安镇静时常用安定。×

2、急性贫血危重儿的血红蛋白小于60g/L。×

3、小儿呼衰的判断标准:PaCO2

65mmHg,PaO2

40mmHg。×

4、小儿急性阑尾炎一定有转移性右下腹痛的临床表现。×

5、休克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6、体温大于38℃属于高热。×

7、小儿心率每分钟大于120次属于心动过速。×

8、婴儿心率每分钟在100次以下,1-6岁每分钟80次以下,6岁以上每分钟60次以下即可认为窦性心动过缓。√

9、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多因食剩饭、剩菜引起。√

10、猩红热皮疹的特点为红色斑丘疹。×

第三篇:高危孕产妇及急危重症新生儿管理制度

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

高危孕产妇及急危重症新生儿管理制度

一、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监护制度

1、凡遇急危重症病人,产科抢救小组成员,主管医生、主治医生,必须立即到达现场,由科主任统一指挥组织进行紧张有序的抢救。

2、护士长带领有关护士,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准备好一切抢救药品及器械。

3、由一名护士专人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各种监护数据变化,准确记录,随时向有关医生报告,及时处理。

4、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负责详细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开出医嘱及有关项目检查。

5、严格执行医嘱,精心做好各项护理,防止交叉感染。

6、保持抢救室安静、整洁。

7、医生、护士认真做好交接班,除交接班记录外,还须做好床前交班。

二、孕产妇转运急救制度

1、具备各种难产诊疗技术、产科及新生儿危重症的抢救、麻醉等技术和相应设备以及急救药品,而且急救物品随时处于功能状态。

2、向全社会公布急救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免费接诊孕产妇。接电话后5分钟内出车,危重孕产妇到达医院后5分钟内处置。

3、在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的地区,应动员社区力量来解决转诊所需要的交通工具和人力,必要时一面用人力转运产妇,同时由医院派出救护车,两种方法相结合,尽量缩短转运时间。

4、转诊、接诊的医务人员在转运途中进行院前急救。并根据病情需要,保持与医院联系,以便更好地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5、转诊过程的要求:医院如遇有特别危重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孕产妇,本院在技术或设备上确有困难的应及时上转。对下级医院转入

的病人必须认真接待,并将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及时反馈。

三、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1、医生在孕早期建卡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及分娩史,认真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按高危评分标准对孕妇定期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做好评分登记及高危标记,并进行高危妊娠的专册记录,实行专案管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严密追综随访。

2、严格执行高危门诊诊疗常规,对疑难危重病人处理有困难时,应及时主动请上级医师会诊。

3、对基层转入的高危孕妇必须进行登记,反馈病情;高危转归后,仍回原单位进行交流管理。

4、高危孕妇必须要求住院分娩。入院后,医务人员必须详细了解病史,进行有关检查,针对病情做好解释安慰、卫生宣教工作,以解除病人的恐惧和顾虑,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危重和痛苦呻吟的病人应分别安置,病情严重时,应保持镇静,注意不影响其他病人。

6、保持病房安静,保证病人休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不在病人休息时间内进行检查与治疗。

7、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每天早晨进行开窗通风一次,大小便器随时洗涮,痰孟和垃圾要及时处理,保持清洁卫生。

8、做好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工作。

四、会诊制度

1、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2、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应邀医师一般要在当天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检查。

3、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必须随请随到。

4、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5、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要有人参加。

6、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应邀医院应指派科主任或主治医师前往会诊。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7、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五、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儿科合作制度

1、凡高危孕产妇或估计在分娩当中可能对新生儿有危害的,在分娩时均应提前通知儿科医生到场,并做好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一切准备。

2、妇产科医生或助产士要密切配合儿科医生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

3、儿科医生在新生儿出生和出院时要进行体格检查。对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做好医疗保健工作,每天至少查房两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转儿科治疗。

4、产科、儿科医生要密切配合,从孕期、分娩期到产褥期共同管理高危围产儿。

5、儿科医生要向家长交待新生儿情况,指导并教育母亲有关新生儿护理知识。

6、产科与儿科共同做好高危新生儿随访工作。

五、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急危重症病例讨论会:凡遇急危重症病例,应立即组织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2、术前病例讨论会:对重大、疑难及二次手术病例必须进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提出手术方案、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等。对需二次手术的病例,必须提出手术理由。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3、死亡病例讨论会: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死后一周内召开,特

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后进行,但不迟于二周。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派人参加。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七、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

1、加强对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积极、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措施落实。

2、遇有危重病人抢救时,应立即报告急救小组组长组织抢救,同时向院长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3、凡正在抢救的危重病人,要常规填写病危通知单一式三份,分别上报医务科、家属或单位,留一份进病历。并对其病情的发展和预后作详细交待和说明,做好思想工作。

4、凡经抢救的病人,必须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治疗经过和效果,及时总结分析情况,以便补充、修改或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应请求紧急会诊。

八、急救药品、设备管理制度

1、抢救室(产房)的急救药品要加强管理,实行四定:定人员管理、定基数保存(用后及时补足)、定位置存放,定时间检查,发现过期失效或变质药品及时清理,及时补充,保证抢救药品随时有用。管理人员每天检查一次,护士长每周督查一次,护理部每月督查一次。分管领导随时进行抽查。

2、所有配置的仪器设备,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一律不准外借及随意挪动位置(如特殊情况必须外借时应经有关领导批准),

3、保持仪器清洁,所有仪器用后必须及时清洁消毒,如有损害,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修理,保持抢救设备功能状态。

4、产科医护人员必须掌握抢救室各种监护设备的使用。

九、抢救用血管理制度

1、配血和输血工作人员应有高度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以保证病员输血安全。

2、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履行审批手续。

3、输血前要与患者或家属进行谈话并签字

4、输血前常规定血型并使用正确的交叉配血方法。

5、确保输入血与病人血无相斥性,必须有2人同时核对,确认血液或血液成份及接受输血的病人两者正确无误并签名。

6、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查血液有效期及容器(袋)、查血液质量、查输血装置;对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量、血品种、血型、交叉配血化验单,也包括献血员姓名、血型、编号、交叉配血化验单等。

7、不能将药物加入血液或血液成份中一起输注。

8、根据病情决定输血速度。原则上是开始速度应慢,5ml/分,观察10~15分钟无异常后适当加快速度,急性失血性休克或心功能差者酌情加快或减慢。

9、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操作规程,实行一人一针一管,10、输血后,应将输血反应记录卡于24小时内送回血库,瓶内余血应保留24小时,以备发生输血反应时复查。

十、接受转诊病人情况反馈制度

1、建立母婴安全绿色通道,保证辖区内高危孕产妇转诊24小时畅通。

2、转诊单位按上级要求填写好高危转诊通知单,一式两份(一份存转出单位,一份交接诊单位)。

3、接诊医生应详细了解病情和用药情况,做好交接班工作,必要时参与抢救,并做好院前急救记录及接诊有关登记。

4、在病人出院后将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用电话反馈给转诊单位的妇产科。如由医生送来的高危孕产妇,当时已作出了诊断的,应立即将情况反馈给医生,并嘱转诊医生参与处理,以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

5、每月4号前将上月的高危孕产妇数字上报保健科,每年10月4号前将全年高危孕产妇的花名册上报保健科。

十一、业务培训制度

1、由医院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兼管。医务科、护理部负责日常工作及计划并具体实施。

2、培训时间:每年对急救小组人员进行至少2次的培训和演练。

3、培训内容:职业道德、各种抢救常规、急救仪器的使用、心脏骤停人工复苏技术、急性心功能衰竭、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合理用血、急救药品的使用等。

十二、抢救小组工作制度

1、抢救小组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保证通信畅通,随叫随到,抢救患者时做到人员到位、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

2、抢救时做到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3、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及时书写有关记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如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5、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执行前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保留安瓿以备事后查对。

6、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

7、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8、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第四篇:急危重症患者处理流程

急危重症患者处理流程1.门、急诊值班医师出诊,遇到急危重症患者,急诊5min内到位,在给予必要初步治疗同时,通知门、急诊主任,或病区值班医师,并要求lOmin内到位。急危重症患者急诊留观不超过3d,门、急诊病历要求书写规范,值班医师据患者病情请示上级医师后可决定是否入院。如患者无足够经济能力,经请示院方(白天

为医务科、门诊部,夜间为院总值班)为抢救生命,可予抢救性治疗,包括人院、手术。2.转入患者,应从来源科室获得充分医疗资料,了解病情及诊治经过。并明确患者账目情况,留意家属心态,警惕已经潜在的医疗纠纷。3.立即完成首次病程志、转入志,8h内完成住院病历,明确主管医师,做好监护,住院医师随时查看巡视患者,出现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当日主治医、副主任医师及时查房,组织治疗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当日及时或晚交班时进行全科讨论,认真做好记录。4.白班经治医师向夜班医师及听班医师书面和床边交班,并做好交班记录。值班医师及听班医师应认真查看患者,掌握病情。5.以后,住院医师每日至少2次查房,每天至少1次病程记录。主治医师每日查房,3d内有副主任以上医师查房,病历应及时反应病情变化,重要诊治过程,如上级查房,会诊等内容,并妥善安全保存病历。6.必要时通知医教科或院领导,以便调配医疗设备,组织全院会诊、院外专家会诊。对潜在医疗纠纷,严重欠费等情况,应及时向医院汇报,并呈交书面材料。7.确保各种医疗、急救设备状态良好,随时投入使用。对需外借设备明确借用渠道、流程。若需其它部门、科室间合作,必要时应请医务科协调,避免向患方暴露医院内部分歧。8.及时追踪重要化验检查结果,并妥善保存。9.若需手术则必须进行术前讨论(急诊、抢救性手术除外),由科主任主持,术者必须参加,填写术前讨论单,病历中做详细记载。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14岁以下患者手术前应有儿科会诊。手术记录在术后24h内完成,术者需亲自书写或审阅手术记录并签字。10.注意用药原则,药物禁忌、药物不良反应、应用贵重药、自费药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11.做好知情同意工作,向患者家属或其委托人交代病,清,告知患者或家属下列情况:(1)诊断、拟行检查、预后、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治疗矛盾、重要的药物不良反应;(2)诊治可能引起的医源性不良后果及可能采取的矫正措施;(3)植入物;(4)需使用的贵重药品和其它需患方承担的费用;(5)手术、麻醉及其它侵袭性操作的实施情况;(6)术中发现与术前诊断不符;(7)切除术前未交代的脏器;(8)搬动患者可能造成危险;(9)有创操作需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后,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以示确定。(10)向患者及家属交代

病情时,应注意内容始终连贯一致,如产生医疗纠纷,应及时报告科主任或医务科,以做好病情解释等各项工作。(11)因病情需要转科时,应与转出科室取得联系,做好准备再行转科,并于当天完成转科记录。

12.强化制度保障(1)切实落实首诊负责制:在接诊危重患者后首诊医师要迅速到达患者身边,询问病史、检查患者并做出初步诊断,开出抢救治疗医嘱,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治疗时机。需要紧急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手术医师要完成必要的病例资料的记录。紧急情况确无时间的可以在术后6h内据实补记医嘱和病历,但是记录应以患者实际开始接受治疗时间为准,而不是从手术后开始。(2)强化医务人员的告知意识:做出初步诊断后,首诊医师要立即向患者、近亲属或其法定代理人告知病情、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下一步需要进行的检查或治疗,并请其签字备查。对需要外出进行的检查或治疗,要明确告知其并发症和危险程度,取得其同意和签字,必要时,派人陪同患者进行检查。凡是应该告知末告知,告知不详细,应记录末记录或记录不及时、不详细,应陪同未陪同,应会诊未会诊或会诊不及时等,一旦发生纠纷后果,由主管域值班医师负主要责任,由科室主任负次要责任。(3)强化医师的主导地位:经治医师在开出医嘱后有责任督促检查护士的执行情况,有权利要求护士按照分级护理的要求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于医师掌握患者病情,及时向患者家属通报。(4)强化科主任领导和医师分级负责制度:任何医师都必须服从科主任的安排,坚守工作岗位,擅离职守一律按劳动纪律处理。凡下级医师应报告不报告,发生问题由下级医师负主要责任。凡下级医师已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不到场或未及时到达者,发生问题由上级医师或科主任负主要责任。

(5)强化院内会诊管理:在紧急情况下,首诊医师可以电话或口头邀请相关科室急会诊。凡应请会诊不请会诊,由首诊科室负主要责任。凡己请会诊而会诊科室不到场或未及时到场影响抢救者,会诊医师负主要责任。(6)加强转科患者管理:入院后患者因诊断有变紧急转人其它科室,首诊医师必须开出入院后医嘱,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和抢救记录、转科记录等,并负责追踪到相关科室据实补记完成入院记录等转科前资料,并在记录时间一栏后加括号注明“补记”字样。上述记录时间以患者

实际开始治疗为准,不以办理住院手续时间为准。科室之间对病历资料的书写要从实际出发协商解决,有争议及时向各自科主任报告,凡因扯皮而不及时完成病历资料者,引起的一切后果由相关科室分担。

(7)患者或其家属要求转院或转科时:要全面权衡并尽量满足其要求,如确因病情危重不能转运,要向患者家属详细解释并取得同意和签字。如患者家属坚持转院,应向上级医师或主任报告,并在病历记录中及时记载,请家属签字后同意转出,不得以任何理由强留或收治非本专业范围的危重患者。

第五篇:基层医生如何处理急危重症

基层医生如何处理急危重症

大多数在基层工作的临床医生,面对突发而来的急危重症患者往往会感到恐惧和束手无策。掌握识别危重症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认识危重症的早期征象,重视对患者的问诊和对既往史的了解,才能心中有数,遇事不乱。

在接诊患者中,无论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病情是“轻或重”,都不是临床意义上绝对的轻或重,同时轻与重之间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每一种疾病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同一种疾病可以有不同的症状,同一种症状也可以出现在不同的疾病中,因此,要把住急危重症大门,对于症状的认识是识别危重症的第一步,在对慢病患者的管理中,通过了解患者的病史,掌握出现危重症状况的早期信号和重点观察项目,是早期识别危重症和及时处置的重要方法。

许多严重的危重症状或体征,例如:心跳呼吸骤停、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大咯血、呕血、抽搐、昏迷、气道异物、多发伤、复合伤、有明确中毒史的急性中毒,这些表现很容易引起医生的重视,重点是掌握好处理原则和及时的救治,安全转运使患者得到进一步诊治。但基层医务人员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往往遇到所谓未知的突发情况,例如患者曾以咳嗽来就诊,以常见病的方式对待,给与感冒药后回家,第三天患者喘憋严重再次就诊,诊断为急性心力衰竭,漏诊的原因是医生忽略了患者有陈旧心肌梗死病史,咳嗽多出现于夜间,不能入睡,如果考虑到咳嗽有可能是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早期给予重视和处理,

就可以避免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

下面从症状学的角度介绍基层常见的几种危重症的识别及处置。

1、心跳呼吸骤停的识别与处理

心跳呼吸骤停常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颤动、呼吸衰竭、气道异物、高血钾或低血钾、中毒等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可伴有抽搐,颈、股动脉等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断续或呈叹息样、点头样呼吸,可伴有窒息紫绀表现,也有患者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过敏性呼吸心跳骤停。

当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可以判断为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考虑可能引起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如果发现患者突然倒下,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较大,应立即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如果有除颤器,应立即给与电除颤,行心肺复苏。如果医务人员面对的是淹溺或其他窒息(主要是呼吸)导致的呼吸心跳骤停的情况,应立即给与5个周期的CPR。如果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过敏性休克,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素0.3-0.5mg(1:1000)肌肉注射,根据患者病情可在15-20分钟后重复给药,同时给与液体复苏和激素治疗。

2、致命性支气管哮喘的识别与处理

支气管哮喘的主要诊断根据:①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过敏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②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的或弥漫性哮鸣音,吸气时相延长,③症状可自行或经药物治疗后缓解。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对于有支气管哮喘病史的患者要密切注意并发现病情恶化或加重的早期迹象,防止哮喘性死亡的事件发生。这些高危患者包括:既往有突发严重发作史或发作后有气管插管史者;既往有因哮喘发作住ICU病史者;近一年来因哮喘发作急诊就诊≥3次或住院≥2次,近一个月来因哮喘住院或急诊就诊史者;每月需定量吸入气雾剂2支以上者;目前正使用或最近停用全身性激素者;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全身性并发症的患者。基层医生(或家庭医生)对这些患者建立慢病管理档案,患者就诊或定期复查取药时,要引起

高度重视,一定要做到详细问诊,及时发现早期危险信号。

一旦发现哮喘严重急性加重,①要立即给与吸氧,可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使血氧饱和度≥92%。②吸入速效β2激动剂,例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③全身激素,如甲基强的松龙60-80mg或氢化可的松300-400mg分次使用。同时做好转院准备。

3、意识障碍与昏迷的识别与处理

意识障碍是指人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出现障碍,多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意识、感觉、运动)受损伤引起,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昏迷。发现意识障碍的患者,首先要注意生命体征,如意识状态、呼吸、血压、脉搏等,采取紧急措施清除气道分泌物或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的通气和维持循环,再迅速考虑病因诊断,进行有针对性的病因治疗。既往史和发病的急缓、外伤史、酗酒史、用药史等对病因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例如,突然的昏迷应考虑脑出血、脑栓塞或高血压脑病;昏迷前有剧烈头痛、呕吐者考虑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有糖尿病史者考虑是否为低血糖或糖尿病酮症;结合用药史和平素精神状态注意是否有安眠药中毒。

出现意识障碍的患者,早期快速干预对意识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持呼吸道通畅永远是第一优先的处置,有条件者给予气管插管,吸氧,保持昏迷体位,避免呕吐物导致误吸。建立静脉通路,有颅压增高症状者给与利尿剂或甘露醇,可给与醒脑静、纳络酮等促进意识恢复。

4、呼吸困难的识别与处理

呼吸困难是指患者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或气急、胸闷等,临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严重者有端坐呼吸和发绀。呼吸困难病因很多,一般分为肺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中毒性呼吸困难和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急性呼吸困难多表现为紧急危重,需尽早处理。在呼吸困难的诊断中,突然发作的呼吸困难多见于自发性气胸、肺水肿、支气管哮喘、急性心肌梗死和肺栓塞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以急性心力衰竭为多见,呼吸困难合并胸痛、晕厥、咯血、呕血者多提示病情危重,另外要注意是否存在其他的不稳定状

况,例如:低血压、意识障碍、低氧血症或不稳定性心律失常,患者有喘鸣音、用力呼吸但没有气流运动的可疑为上气道梗阻的情况,一侧呼吸音消失可疑张力性气胸者,呼吸频率>40次/分伴有紫绀的患者,这些不稳定患者在了解简要的病史和体检后要立即给与处理。

当发现患者呼吸频率>24次/分或<8次/分,要立即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开放气道,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或异物,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打开静脉通道,有气管痉挛者给予β2激动剂,例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病因治疗是解决呼吸困难的根本方法,考虑急性肺水肿者给予利尿剂、硝酸酯类等药物。

5、胸痛的识别与处理

急性胸痛是一些致命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对于急性胸痛患者社区医生一定要高度重视,首先要考虑6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胸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食管破裂。注意胸痛的诱因、发作情况、部位、持续时间、疼痛性质或特征、伴随症状、有无放射性疼痛。例如:心绞痛多为绞窄性合并压迫感、窒息感,持续时间多为数分钟至15分钟,心肌梗死多为持续性疼痛,大多维持20分钟以上。主动脉夹层多突然发作、撕裂样剧痛,难以忍受。大面积肺梗塞多为突然剧烈刺痛或绞痛,常伴呼吸加快、呼吸困难或紫绀。食管源性疼痛常于进食或吞咽有关。自发性气胸的患者多因用力屏气、劳动、用力解大便等诱发。特别注意的是:胸痛的患者伴随剧烈的疼痛、撕裂样疼痛、血压持续升高或降低、头晕、眩晕、昏厥、呼吸困难、紫绀、出汗、心悸、恶心、呕吐等多提示病情危重,胸痛的处置主要在于快速识别有生命威胁性的疾病,维持气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对于躁动或焦虑者适当给与镇静,如考虑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左心衰,可首先给与吗啡,考虑为主动脉夹层者,应降低血压,使收缩压维持在90~110mmHg左右等。

6、腹痛的识别与处理

急性腹痛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的特点,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处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一般腹痛按病变的性质分为,炎症性、穿孔性、出血性、梗阻性、缺血性和创伤性等。炎性腹痛常见

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坏死性肠炎、急性盆腔炎等;穿孔性腹痛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梗阻性腹痛常见于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绞痛、胆道蛔虫症、肠梗阻、肠套叠、嵌顿性疝、肾输尿管结石;出血性腹痛常见于腹主动脉瘤破裂、异位妊娠破裂、肝癌破裂出血等;缺血性腹痛主要有肠系膜动脉栓塞症、缺血性肠病、卵巢囊肿蒂扭转等。腹痛的的识别主要根据腹痛的性质、疼痛程度、腹痛部位,是否有转移性疼痛或放射痛,腹痛的部位多与相应的脏器有关,急性腹痛伴有失血性或感染性休克、伴有急性腹膜炎者多提示病情危重。

对于急性腹痛的患者,尤其伴有休克或腹膜炎表现的患者要立即监测生命体征,纠正休克。注意慎用止痛药,应用止痛剂时应密切观察病情。

病情危重患者在进行紧急处理后,要及时转运到医疗条件较好的上级医院,使患者得到进一步治疗。转运过程要注意①任何危重患者转运前应征得病人或家属的同意,充分说明转运的理由和存在的风险,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②所有危重患者在转运前应开通静脉通道,做好气道稳定工作,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有呕吐者常规插入胃管以防误吸。③在转运途中备好抢救设备和药品,心电监测仪、简易呼吸器,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胺碘酮、多巴胺、尼可刹米、沙丁胺醇等。也可以呼叫120急救中心,配合急救中心转运。④转运前应与目的地医院急诊科进行病情沟通,以使对方做好接诊准备。尽可能提供详细的病历资料,与接诊的医护人员做好交接工作。⑤转运途中需要有一名医生或经验丰富的护士陪同,转运人员应具备有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能力,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安全转运到达目的地。

新生儿常见危重症的识别及处理

新生儿常见危重症的识别及处理 第一篇:新生儿常见危重症的识别及处理 新生儿常见危险症状或体征识别 新生儿为高危人群,因自身特点及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病率、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其死亡高峰集中在新生儿早期,即生后2周内,可达95%左右。 死亡原因: 新生儿窒息与并发症(33.5%),呼吸系统疾病(21.8%),感染(14.2%),严重先天畸形(11.3%),产伤(6.3%),硬肿症(5.8%),以上六类疾病与并发症占全部死因的93%。 新生儿常见危险症状或体征识别 1.哭声变化 哭是新生儿寻求帮助的唯一方式。正常的哭:饿、口渴、尿布湿、环境温度不适宜。突然的短促的尖声哭叫(脑性尖叫)、阵发性哭叫伴面色苍白、持续哭吵且无法安慰、哭声无力或哭不出声,均提示病情严重。有以下可能:HIE、颅内出血、化脑、败血症等。 2.喂奶困难 吸吮能力差,吃奶量不及平时的一半或拒奶,呛奶。有以下可能:早产儿(胎龄≤34周)、感染、颅脑疾患、消化道畸形、代谢性疾病等。 3.发热或体温不升 发热超过38℃,或体温低于35.5℃。常表示有严重感染、硬肿症等可能。 4.嗜睡或不易唤醒 意识状态正常:新生儿易被唤醒,且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清醒嗜睡:容易唤醒,但仅能保持短暂的清醒 意识迟钝:可以唤醒,但醒来迟且不能保持清醒状态浅昏迷:嗜睡,仅疼痛刺激可引起缩腿反应昏迷:疼痛刺激也不能引起任何反应5.皮肤青紫

生理性青紫,一般情况好,反应好病理性青紫:中心性和周围性 中心性青紫原因有:心肺疾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异常血红蛋白增多 周围性青紫原因有:局部受压所致、全身性疾病(如心力衰竭、休克、红细胞增多症等) 6.惊厥 要判断是否为惊厥,首先应排除新生儿生理性的颤抖及非惊厥性的呼吸暂停。新生儿惊厥与婴幼儿、年长儿表现不同,以局灶性、轻微型发作多见,而典型的强直性、阵挛性发作较少见惊厥的类型 A 轻微型 B 强直型 C 多灶性阵挛型 D 限局性阵挛型 E 全身性肌阵挛型 对惊厥记录的注意点 1)惊厥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2)能否自行缓解3)是否伴有呼吸、心率、皮肤颜色的改变等 引起惊厥的原因 窒息后引起的HIE、产伤性颅内出血、化脑、宫内感染、代谢异常、核黄疸、先天性脑发育不全等。 7.呼吸异常 正常呼吸时不费劲,40次/分,若呼吸稍有些快慢不均,时深时浅,但不伴有皮肤青紫等现象也属正常。安静时呼吸≥60次/分或≤30次/分,有三凹征/鼻翼扇动/呼气性呻吟/抽泣性呼吸等,甚至出现呼吸暂停,皮肤青紫,均提示呼吸异常,应及时处理。常见原因有:上呼吸道阻塞、肺部疾病、心脏疾病、先天性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重症感染、代谢酸中毒、低血糖及血液系统疾患等。 8.呕血和便血 首先应排除母血咽入综合征和口鼻、咽喉出血吞入。 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原因有:新生儿出血症、应急性溃疡、急性胃肠炎、NEC、严重感染致DIC、血液系统疾病及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9.其他 腹胀、反复呕吐、血尿或皮肤明显发黄等情况

危重新生儿识别与紧急处理

危重新生儿识别与紧急处理 新生儿危重疾病的诊治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有了重大的发展。随着NICU的建立,众多危重儿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危重新生儿往往处于生命垂危状态或潜在威胁生命状态,需要进行包括临床观察和应用监护仪器、微量快速检验以及X线、超声等设备对生命信息和病理生理变化连续不断的监测,用以了解病情的动态变化,早期发现患儿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处理并判断治疗效果,修正治疗措施。 具体监护内容如下:.多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等,设定各参数的报警上限、下限值。 (一)呼吸系统 呼吸费力(有三凹征、呻吟)、呼吸大于60次/分、需要机械通气为呼吸系统严重情况的警告信号。需要重新检查气道和呼吸,供氧维持氧饱和度在意88%-95%之间,心率、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自主呼吸的患儿需反复进行呼吸功能评分,按呼吸窘迫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理。轻度呼吸窘迫(评分<5分)且持续时间<4小时者,给予供氧外了解病史体查、进行血气分析、胸片,中度呼吸窘迫者(评分5-8分)及超过4小时的轻度呼吸困难和新出现的呼吸困难,需给予无创经鼻持续气道正压给氧或间断的正压经氧。重度呼吸窘迫(评分>8分)、有呼吸暂停或喘息样的呼吸者需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已上呼吸者酌情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做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请相关的专科会诊,湿肺及轻度呼吸窘迫4小时无缓解需重新评估诊断和处理,NRDS者需要考虑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气胸者需要进行紧急胸腔穿刺处理,必要时需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如果未上呼吸机,需反复进行呼吸评分,视呼吸窘迫的程度调整给氧方式和呼吸机参数。 (二)循环系统 一旦有效的肺通气和氧合已经建立,循环系统功能不稳定的常见原因为以下因素:循环血量不足、心肌收缩功能不全、心脏及大血管解剖异常、心律失常,因此循环系统的警告信号是肤色苍白、发花、发绀;脉搏减弱或低血压;给氧发绀不改善;心率大于220次/分。出现以上情况,立即按需给氧,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循环血量不足者立即静脉途径扩容,0.9%生理盐水10ml/kg,对氧气无反应的青紫给予高氧试验;心率大于220次/分马上进行心电图的检查。同时询问病史及进行有关的体格检查,查血常规、血气分析及胸片等。

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

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 由于新生儿各个系统未发育完善,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对处于生命垂危状态或具有潜在威胁生命疾病的新生儿的护理,显得尤其重要。 (一)评估高危因素 1、母亲疾病史:孕母有严重疾患,包括心,肺,肝,肾疾病,血液病,糖尿病, 结核病,内分泌疾病,遗传性疾病,感染如胃肠道或尿路感染,传染性疾病,有吸烟、吸毒或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或性传播病史等。 2、孕母高危因素:如年龄超过40岁或小于16岁;有妊娠并发症如高血压、心 脏病、肺部疾病、糖尿病、贫血、血小板减少;胎盘早剥出血;羊膜早破和感染。 3、分娩过程高危因素:如早产或过期产,急产或滞产,胎位不正,先露异常, 羊水粪染,脐带过长(大于70cm)或过短(小于30cm),脐带受压,剖宫产、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剂或止痛药物史。 4、胎儿及新生儿高危因素:如窒息、多胎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 胎儿心率或心律异常,宫内感染和严重先天畸形等。 (二)护理常规 1、执行一般新生儿护理常规。 2、置于远红外辐射台或长颈鹿暖箱中保暖,腋温保持在36.5℃-37.5℃. 3﹑呼吸道管理(1)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舒适体位头稍后仰或偏向一侧,肩下垫软枕,避免颈部弯曲,保持气 道平直。 (3)合理用氧,监测吸入氧浓度,早产儿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8%—92%,以 减少ROP、BPD的发生。 (4)积极纠正呼吸衰竭,对于Ⅰ型呼衰,有自主呼吸的患儿给予闭塞式持续 气道正压给氧(CPAP),选择大小适宜的鼻塞,注意保护鼻部及上唇皮 肤,防止压伤;用CPAP病情加重,可采用常频机械通气,做好气管导 管的有效固定,及时倾倒冷凝水,保持气路通畅,密切观察胸廓起伏情 况,注意有无肺出血倾向等,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5)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4、保持气道固定通畅 a) 胃管每次注奶前保证胃管在胃内,同时观察有无残存的奶量。b) 气管导管气管导管理想位置为支气管隆突以上1-2cm或胸片X片中 第2胸椎水平。在平常护理中,可结合吸痰过程、胸片了解和判断气 管导管顶端位置、通畅度及是否移位。 c) PICC 可以为危重患儿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营养支持,管道护理是其关 键,详情参PICC操作规程。 d) 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目的引出胸腔内的液体、气体,重建胸膜腔内负 压,使肺复张,以及平平衡胸膜腔内压力,避免纵膈移位。严格无菌 技术,保持无菌引流,每日更换无菌引流瓶一次,并记录24小时引 1/14页 流量,颜色,性状等。 5、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高危新生儿的识别与处理

高危新生儿的识别与处理 一、出生后的初始检查与分类 初始检查】 1、评估呼吸系统(婴儿必须保持安静); 2、听呼吸音、数呼吸频率:是30~60次/分?如果呼吸加快重新计数; 3、观察吸气时胸部有无吸气性内陷; 4、观察运动:是否正常且对称? 5、观察先露部:是否有肿胀或挫伤? 6、观察腹部苍白否; 7、观察有无畸形; 8、感觉语音是否正常? 9、感觉体温:如果过凉或过热,测量体温; 10、给新生儿称重,确定与胎龄的关系; 11、婴儿一般情况:外貌、性别、发质、营养、神志、反应、肌张力、活动情况、肛门、外生殖器等。 检查重点】 1、Apgar评分:对有呼吸、循环抑制表现者立即进行复苏。 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

体征 皮肤颜色 刺激反应★ 肌张力 呼吸 评分标准 青紫或苍白 无 松弛 无 100 皱眉,有些动作四肢稍愚昧 浅慢、不规则、哭声弱 12 100 四肢活动佳 一般,哭声响 亮

躯干红,四肢青紫全身红 总分 1分钟2分钟3分钟心率(次/分)无 咳嗽、喷嚏哭 5项评分相加的满分为10分,总分8~10分为基本正常,4~7分为轻中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用吸引球或导管插入鼻孔或弹拍足底。 窒息时各项指标的消逝顺序依次为:颜色、呼吸、肌张力、反射、心率。 复苏时各项指标的恢复顺序依次为:心率、反射、颜色、呼吸、肌张力。 2、判断羊水:有羊水粪染,无论程度均在婴儿呼吸之前吸净鼻、口、咽部,必要时婴儿无活力进行气管内吸引。 3、失血、休克表现:紧急复苏循环。 4、周围轮回灌注情况判断:有无心律异常、苍白、青灰、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分类】 1、按胎龄分: 足月儿(full term infant):37周<出身时胎龄<42周(260天~293天);

新生儿科急危重症应急预案

新生儿科急危重症应急预案 一、概述 新生儿急危重症是指在新生儿期间内发生的疾病或病情恶化,危及新生儿生命或影响其功能的严重问题。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救治需要高度的警惕性、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务人员。因此,新生儿科急危重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二、目的 通过制定新生儿科急危重症应急预案,旨在提高新生儿科医务人员在面对急危重症情况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新生儿科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专业、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最大程度地减少新生儿因急危重症而产生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三、应急预案的内容 1.预案启动机制 应急预案的启动主要包括两种情况:内部启动和外部紧急求助。 内部启动:当新生儿科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急预案需立即启动:-新生儿出生后突然失去生命体征; -新生儿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新生儿出现严重缺氧或严重出血; -其他危及新生儿生命的急性事件。 2.紧急抢救团队组建和任务分工

在新生儿科急危重症应急预案中,抢救团队的组建和任务分工十分重要。一个完整的抢救团队通常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危重病专家 等多个专业人员。每个成员应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职责,确保协调合作,以 提供高质量的抢救服务。 3.急救设备和药物准备情况 4.院内转运准备 在一些情况下,新生儿可能需要院内转运到其他科室行更复杂的救治。因此,应急预案中应明确院内转运的流程、团队组建、转运设备及药物的 准备等,以确保转运过程的顺利进行。 6.应急预案的演练和培训 一份完善的急危重症应急预案必须经过定期的演练和培训,以提高医 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作能力。通过模拟真实的急危重症情况,演练 个体和团队应急处理,对应急预案进行检验和改进。 四、应急预案的执行流程 1.急救通知和启动 当接到呼叫或发现急危重症患者时,立刻启动急救通知系统,并通知 抢救团队成员前往指定地点。 2.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急救人员迅速到达现场,进一步评估患者状况,并根据患者状况确定 下一步急救措施。 3.急救措施实施

新生儿危重症的早期识别(1)

新生儿危重症的早期识别(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得到了极大 的提高。但是,由于新生儿身体结构及免疫系统的不完善,往往容易 出现一些危重症状,如果不能及时地识别和治疗,就会威胁到新生儿 的生命安全。因此,早期识别新生儿危重症的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一、常见的新生儿危重症状: 1. 呼吸窘迫:新生儿还处于呼吸泛发期,肺部功能不完善,如果出现 呼吸困难、缺氧、吸气时间延长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2. 心率异常:新生儿的心率波动较大,如果出现心率低下、心动过速 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3. 颜色改变:新生儿皮肤颜色变白或发紫,或出现过度发红的现象, 都可能是一些危重症状的表现。 4. 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消化系统还未完全发育,容易出现便秘、腹泻、呃逆等症状,如果情况严重,需要及时就医。 二、早期识别新生儿危重症的步骤: 1. 观察:家长和医务人员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状况,注意其呼吸、心率、体温、皮肤颜色等方面的变化。 2. 做好喂养:为宝宝提供充足的母乳或奶粉喂养,保持其足够的营养 水平,有助于增强宝宝体质。

3. 维持环境卫生:维持干净卫生的环境,避免细菌污染,有助于减少新生儿感染疾病的发生。 4. 及时就医:如果宝宝出现以上所述的任何一种危重症状,应该及时就医,以确保宝宝的健康和安全。 三、预防措施 1. 产前检查:孕妇应该在怀孕期间接受足够的产前检查,了解胎儿的一些生长发育情况,避免新生儿出现一些先天性疾病。 2. 加强宝宝营养:产妇应该讲究饮食搭配,提供宝宝充足的营养,增强宝宝体质。 3. 气候要适宜:新生儿对气温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应该注意环境温度舒适、避免感冒。 4. 家庭环境要和谐:家庭环境和谐有利于宝宝情绪稳定,也有助于增强宝宝的免疫力。 总之,早期识别新生儿的危重症状,只有家长和医务人员密切合作,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保证宝宝的健康。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健康素养,适时预防疾病,促进自身的健康生活方式。

儿科急危重症护理常规

儿科急危重症护理常规 第一节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asphyxiaofnewbom)是指婴儿出生时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包括出生时无窒息,而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抑制者。 1.复苏护理 (1)畅通气道:置新生儿于辐射热源保暖区,维持和肛温36.5〜37.5℃。患儿仰卧、肩部抬高2〜2.5cm,使颈部稍向背后伸展,吸净呼吸道分泌物。 (2)建立呼吸:拍打足底、托背促使自主呼吸出现;如无自主呼吸,立即用复苏囊加压给氧,氧流量为5L/分,将面罩密闭患儿口鼻,通气频率40〜60次/分,如仍无自主呼吸则行气管插管加压给氧。 (3)维持循环:如心率<60次/分,则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分,胸外心脏按压与呼吸的配合为30:2o (4)药物治疗: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及时、准确应用,遵医嘱予0.1%肾上腺素行气管内注入或静脉滴注,并行扩容、纠正酸中毒等治疗,观察用药反应。 (5)评价:复苏过程中评价患儿呼吸、心率和皮肤颜色,以便判断复苏是否有效。 2.饮食护理适当推迟喂奶时间,必要时可给予胃管喂养或静脉补液。 3、病情观察严重监测患儿呼吸、心率、体温、皮肤颜色、神志、肌张力、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及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 4.预防护理 (1)加强围生期保健,避免早产、难产。 (2)加强胎儿监护,尽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及时处理。 (3)胎儿娩出时正确应用复苏技术,及时救治窒息。

5.健康指导 (1)耐心向患儿家长说明病情,减轻患儿家长恐惧心理,以取得配合。 (2)定期复诊。 第二节小儿惊厥 惊厥(convulsions)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是儿科较常见的急症,发生率高,为成年人的10〜15倍,尤以婴幼儿多见。 1.急救护理 (1)惊厥发作时不要搬动患儿,就地抢救,保持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2)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衣领,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已出牙的患儿在上下齿之间旋转牙垫,防止咬伤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吸氧,直至患儿惊厥停止,缺氧症状改善,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 (4)若患儿突然发作,应就地抢救,切勿用力强行牵拉或按压患儿肢体,以免发生骨折或脱臼。 (5)备好急救用品。患儿发生惊厥时,专人守护,以防患儿发生坠床和碰伤。 (6)高热时及时采取正确、合理的降温措施,每小时测量体温1次,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2.饮食护理发作时禁食。 3.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的改变,及时发现异常,配合医

新生儿危重症的识别及处理

新生儿危重症的识别及处理新生儿危重症是指出生后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的一系列严重疾病,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以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本文将对新生儿危重症的识别和处理进行全面讨论。 一、新生儿危重症的常见病症 新生儿危重症常见病症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感染、先天性心脏病、低血糖、脑损伤等。这些病症往往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呼吸困难、体温不稳、心率不齐、意识模糊等症状,因此及时准确地识别这些病症是至关重要的。 二、新生儿危重症的识别方法 1.观察新生儿的呼吸情况:正常新生儿的呼吸节奏稳定,每分钟约为40-60次,突然出现呼吸急促、浅表呼吸、鼻翼扇动等异常现象可能是呼吸窘迫的表现。 2.检查新生儿的体温:新生儿应保持体温在36.5-37.5摄氏度之间,体温过低或过高可能是感染或代谢紊乱的征兆。 3.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正常新生儿的皮肤呈现粉红色,若出现发绀或黄疸可能是心脏病或黄疸的症状。 4.监测新生儿的心率:正常新生儿的心率稳定在120-160次/分钟,若心率过快或过慢可能是心脏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三、新生儿危重症的处理方法

1.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处理:对于呼吸窘迫综合征,医生通常会给予 吸氧治疗,支持性呼吸机辅助通气,以帮助新生儿正常呼吸。 2.新生儿感染的处理:对于新生儿感染,首先需要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然后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新 生儿的营养。 3.先天性心脏病的处理: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可能需要通过手术干 预或药物治疗来改善新生儿的心脏功能。 4.低血糖的处理:低血糖可能需要通过输入葡萄糖溶液来提升血糖 水平,以维持新生儿的血糖稳定。 5.脑损伤的处理:对于脑损伤,需要通过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来改 善新生儿的神经功能。 四、新生儿危重症的预防措施 1.孕期保健:母亲在孕期要注意均衡饮食,避免烟酒和药物的滥用,注意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2.生产环境优化:确保分娩室的温度和湿度适宜,新生儿在出生后 要及时清洁和保暖,避免感染和低温。 3.新生儿护理:合理喂养新生儿,遵循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保持 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结论

新生儿科危重患者应急预案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抢救护理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一)及时通知医生的同时,迅速为患儿建立静脉通道,持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去除口腔、鼻腔内分泌物,注意保暖。 (二)遵医嘱静脉给予镇静止咳药,如惊厥频发或持续状态时,可采用静脉负荷量、苯巴比妥钠每日10~15 。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时,应及时应用20%甘露醇、速尿、氟美松等利 尿脱水剂,严格限制入量。 (三)准备好各种抢救用品及药品,监测血气、电解质、血糖、心肌酶等。 (四)维持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使血气和值保持在正常范围,窒息复苏后低流量吸氧,纠正酸中毒。重度呼吸性酸中毒、血氧饱和度低于50%可考虑用呼吸机做人工通气。 (五)诊断为缺氧性心肌损害者,应用多巴胺及果糖时,应注意液体滴速勿外渗。 (六)病情好转后继续监护各项生命体征: 1 .每15~30 测生命体征一次,必要时应用心电监护,经皮测血氧饱和度,并注意体温及尿量变化。 2.观察有无意识障碍及意识障碍发生的时间,是否存在易激惹,对剌激反响程度,有无肌张力改变、惊厥,原始反射的减弱或消失。 3.注意神态的变化,如面色、前囟饱满,脑性尖叫,双侧瞳孔大小及肢体活动等。 (七)病情完全平稳后,护理人员应给患者: 1 .保持患儿安静,专人护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医护干扰,出生后前3天制止沐浴。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侧卧位,及时去除口、鼻内分物,喂奶后注意面色变化,防止呛奶。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吸痰。 3.镇静、注意保暖,视病情采用暖水袋或暖箱保温。 4.室内空气新、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保持床铺清枯燥。 5.及时抽血化验及留取标本,并及时送检。 【程序】 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及时清理分泌物→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属→ 记录抢救过程

危重新生儿转运

危重新生儿转运 转运指征 一、我国新生儿转运标准《实用新生儿学》 1.早产儿:出生体重<2000g或胎龄<34周; 2.呼吸窘迫:不论何种呼吸道疾患,有下列情况之一者:FiO2>0.4仍缺氧者;需机械呼吸者;呼吸道有梗阻症状者;反复呼吸暂停者。 3. 4. 5. 6. 7. 8. 1. 2. 。 3. 4. 5. 6. 7.硬肿面积≥70%。 8.血糖<1.1mmol/L(20mg/dl) 9.有换血指征的高胆红素血症。 10.出生体重≤1000克。 三、转运前的处理及判断 1.选择一个就近、技术力量雄厚的上级医院,及时通知上级医院进行转运。

2.转运前应积极治疗、密切监护和稳定患儿的体内环境,不能认为患儿马上要被转运而不闻不问。 3.转运前应对患儿的下列状态作出判断 (1)心血管功能:有无心力衰竭,什么原因引起?如有心衰则限制入液量,选用利尿剂及地高辛。皮肤灌注不好者,分析原因:失血?严重感染?心功能不全?酸碱紊乱?采取相应的措施,用多巴胺、碳酸氢钠或机械呼吸等措施。若有严重心律失常,予相应药物治疗。 (2)肺部情况:呼吸功能如何(结合体格检查及血气分析),需否气管插管?如存在缺氧,青紫应调整FiO2,做持续气道正压(CPAP)呼吸,若已做机械通气则调整呼吸器参数,并应了解有无 (3 (4 至pH≥7.2 (5 (6 (7 1 2 3、 键。 4、家长在转运同意书签字后才能转运,对那些确属无法挽救的患儿则不必转运。 5、转运小组在返回时应带患儿的X线片或CT片及病历复印件。同族免疫性溶血,血小板减少等疾患时,应取母血10ml备检验之需。 6、将患儿接回后填写转运记录并小结本例转运工作。 五、转运设备、药品及人员: 新生儿转运救护车内应设有:电源、氧气、压缩空气、转运暖箱、监护仪(血压监测仪、体温检测仪、经皮氧分压仪、二氧化碳分压仪)、呼吸器等。

新生儿危重症标准

新生儿危重症标准分析报告 一、引言 新生儿危重症是指出生后一段时间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疾病或生命危险。这类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产生重大影响。本报告将针对新生儿危重症的标准进行深入分析,阐述各类危重症的特点、实例及处理方式,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新生儿危重症标准分析 1. 早产儿危重症 特点:早产儿由于身体各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发生各种危重症。常见的有呼吸困难、喂养不耐受、体温调节障碍等。 实例分析:患儿32周早产,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同时存在喂养不耐受,需要给予肠外营养。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患儿最终康复出院。 明确观点:早产儿危重症标准应包括出生时的胎龄、体重、身长等指标,以及出生后出现的呼吸、循环、神经等系统的异常表现。对于早产儿危重症的救治,应注重综合治疗和护理,提高救治成功率。

2. 感染性疾病 特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常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实例分析:患儿出生后出现发热、反应差、呼吸困难等症状,血培养提示细菌感染,诊断为败血症。经过抗生素治疗和护理,患儿最终治愈出院。 明确观点: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危重症标准应包括感染症状、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和病原学检查等指标。治疗上应注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先天畸形 特点:先天畸形可累及胎儿的各个系统,如心脏畸形、神经管缺陷等。畸形程度轻重不一,有的可在出生后出现症状,有的则需要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发现。 实例分析:患儿出生后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出现呼吸困难、喂养困难等症状。经过手术治疗和护理,患儿最终康复出院。 明确观点:先天畸形的危重症标准应包括胎儿发育过程中的结构异常、染色体异常等。对于这类危重症,应注重产前筛查和遗传咨询,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改善围产儿预后。 4. 围产因素引起的危重症

新生儿危重症的早期监测及处理

新生儿危重症的早期监测及处理 一、新生儿危重症的呼吸支持治疗 (一)指征: 1、呼吸增快,吸气性三凹征,肺部突然出现罗音,口唇青紫等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呼吸评分>6分(见表1)。 2、呼吸变慢变浅,呼吸节律不齐,张口呼吸等呼吸肌疲劳或中枢性呼吸衰竭症状。 3、频繁发作的呼吸暂停。 4、有肺出血先兆, 如口、鼻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肺部突然出现中等-大量罗音。 5、吸入60%浓度时,PaCO2>8.0kPa, PaO2<6.67kPa, PaO2/FiO2<200。 表 1.呼吸评分(Score de Silverman) 评分:0 -10分,0-2分:正常,^ 3分:呼吸困难。 (二)呼吸机的应用: 1、正确掌握上机指证,采用适宜的通气方式:nCPAP辅助呼吸,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2、呼吸机应用的指征: (1)呼吸系统疾病:肺透明膜病、胎粪吸入综合征、肺炎; (2)中枢性呼吸衰竭者: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表现; (3)频发呼吸暂停; (4)重度窒息经复苏处理后不能建立正常呼吸者。 3、呼吸机的设置:

常用压力控制模式,PIP 一般不宜超过25cmH2O, PEEP为3-4cmH2O,流量8L/min,呼吸频率30-40 次/min。 呼吸机参数调节:PaO2维持在6.67kPa以上,PaCO2维持在8.0kPa以下,FiO2尽量避免>0.6,pH应维持在7. 23以上。 呼吸机撤离:血气恢复正常不是撤离呼吸机的指征;病情稳定,原发病明显好转,肺无渗出性阴影;在FiO2<0.3时,PaO2>6.67kPa,PaCO2<8.0kP;通气模式改为CPAP4h后,血气仍在正常范围。 二、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1、具有肺出血原发病和高危因素: 窒息缺氧、早产和(或)低体重、低体温和(或)寒冷损伤、严重原发疾病(败血症、心肺疾患)等。 2、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诊断: (1)患儿突然出现面色发绀或苍白,呼吸困难、不规则; (2)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肺罗音增多; (3)行气管内吸引,如吸出血性分泌物,证实有肺出血。出血方式:分为流出或涌出与气管吸引两种方式①流出或涌出: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口鼻喷血或气管内有血性液溢出。②气管吸引:气管内吸引出血性物,排除损伤所致者。 3、新生儿肺出血的治疗 (1)呼吸机机械通气 (2)气管内滴人1:10000肾上腺素,0.2 —0.3 ml/kg.次,每隔1 一2小时滴1次,一般使用2一3次,最多5次。 (3)保持正常心功能:可用多巴胺5〜10ug/(kg・min)以维持收缩压在50mmHg以上。如发生心功能不全,可用快速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力衰竭。 (4)纠正凝血机制障碍:根据凝血机制检查结果,如仅为血小板少于 80x109 / L,为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可用超微量肝素1U / (kg.h)或6U /kg静脉注射,每6h1次,以防止微血栓形成,如已发生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高凝期给予肝素31.2〜62.5U(0.25〜0.5 mg/kg)静脉滴注,每4〜6h 1 次或予输血浆、浓缩血小板等处理。 (5)补充血容量:对肺出血致贫血的患儿可输新鲜血,每次10ml/kg, 维持

高危新生儿的识别和处理总结

高危新生儿的识别与处理 高危儿:指已发生(当时情况并不一定危重)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减少存活儿后遗症的发生率,在于早期识别及时处理高危新生儿。高危儿虽与婴儿本身的先天缺陷及其所患疾病有关,但很大程度上与高危妊娠对婴儿的威胁,与婴儿出生体重、妊娠周龄、出生体重与妊娠周龄间偏离等有关,这些婴儿中部分出生时已有威胁生命的病症存在,部分则处于潜在的危险因素中,必需要有经验的医师、护士及有一定设备条件的婴儿室或监护中心密切观察及监护,观察、监护时间自生后数天至数周不等,但一般为数天。 一、高危儿范畴(高危儿发生高危病症者约占5%左右) 1、妊娠周龄<37周或>42周; 2、出生体重<2。5kg或>4kg者; 3、出生体重与妊娠周龄有偏离者(或小于第10百分位或大于第90百分位者); 4、出生时评分1分钟为0-4分需进行复苏者; 5、以往有异常妊娠、胎儿畸形、新生儿死亡或血型不合者; 6、母亲有妊娠毒血症或其他内科疾病(如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高血压、慢性肾炎等时婴儿有产时窒息及小于胎龄可能,母患糖尿病婴儿有大于胎龄儿可能); 7、母于孕早期有出血(胎儿畸形可能); 8、母孕期有剧烈呕吐及营养不良时(婴儿有可小于胎龄儿可能); 9、母初产年龄>35岁者(婴儿有染色体病可能); 10、母年龄<16岁(婴儿常有早产可能); 11、长期不孕后怀孕者(胎儿有畸形可能); 12、妊娠多于4次或二次妊娠间隔小于6月者或多胎妊娠; 13、母有药物嗜好(新生儿会产生撤药综合征),母大量吸烟者(婴儿有小于胎龄儿可能);14有产科并发症需手术产或剖宫产者(新生儿有产伤可能,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剖宫产者婴儿有贫血、窒息可能); 15、羊水过多、过少或胎盘、脐带有畸形者(胎儿有畸形可能); 16、母有感染、或羊水早破超过24小时者(新生儿有感染可能); 17、母于妊娠期内经受意外事故者。 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摘自《小儿危重症急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一)危重病例评分法: 1、本方案采用记分法,对危重患者评出危重病例与一般重病病例(不包括慢性疾病的垂危状态)。

儿童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及处理原则

儿童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及处理原则 急危重症通常指病人的脏器功能衰竭,包括“六衰”;衰竭的脏器越多,说明病情越危重(两个以上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最危重的情况莫过于心跳骤停。六衰:脑功能衰竭、各种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 A 窒息及呼吸困难(常见胸部穿透伤、气胸或上气道阻塞) B 大出血与休克(短时间内急性出血量大于800ml) C 心悸 D 昏迷 E 正在发生的死亡(心脏停搏时间不超过8-10分钟) 一般情况?? 痛苦的表情? 一般外观:good vs bad 精神状态:神志、肌张力、活动情况 活力 对外界的反应:对医护人员的反应、对父母亲的反应、声音 对痛刺激的反应 对外界的反应性 根据不同年龄来确定: 例如对离开最亲近人的反应性 对于蹒跚学步的儿童对陌生人的焦虑表现 疼痛刺激反应降低是不正常,此点对于任何年龄来讲都是可行的 末端冷提示心输出量不足或环境温度低

呼吸和循环停止均威胁患儿生命,并需要紧急给予复苏 在幸存出院的患儿中发现需要复苏的患儿中,呼吸因素明显多于心脏因素 呼吸停止而导致心跳停止 如果在呼吸停止之前能早期识别和给予相应的干预治疗,心跳停止就能避免,痊愈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强调快速心肺功能评估 一般状况评价:精神状态(mental status)、肌张力、对外界的反应(responsiveness) 体格检查:气道、呼吸和循环:从而识别出:呼吸困难、呼吸衰竭或休克 生理状态的级别:确定出呼吸和循环功能的严重程度 ——非常快速的反应出来(30秒内) 如何判断呼吸 呼吸频率 呼吸做功 呼吸音(Breath sounds)/通气(air entry)/潮气量(tidal volume)——吸气相高调音(Inspiratory stridor) ——呼气相喘鸣(Expiratory wheeze) 皮肤颜色和动脉血氧(pulse oximetry) 呼吸频率 呼吸频率 呼吸窘迫(tachypnea)

新生儿重症监护

新生儿重症监护 一、概述 新生儿的监护包括: 1、各种高危新生儿的生命支持,如:糖尿病母亲婴儿,重 度妊高症母亲婴儿,重度贫血母亲婴儿等的生命指征及相关问题的监护及处理 2、与新生儿窒息相关疾病的抢救及治疗,如:缺血缺氧性 脑病,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颅内出血,缺氧导致的心脏,肾脏,DIC等多脏器损伤。 3、新生儿溶血症的治疗:溶血症也称母儿血型不合,如果 母亲体内胎儿与母亲血型不同,母亲的身体就相当于被“致敏”,会“启动”免疫系统,从而产生排斥婴儿血型的抗体,抗体结合在婴儿红细胞的表面导致溶血。患溶血征的宝宝会出现各种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贫血等。症状轻的进展缓慢,全身症状影响小; 严重的病情进展快,出现嗜睡、厌食,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或死亡。虽然溶血症对宝宝的健康有一定危害,但通过科学的监测和治疗,治愈的机率很高。 4、呼吸管理: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的呼吸机机械通气 治疗。如:早产儿RDS,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窒息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等危重的呼吸支

持,肺表面活性物质肺内灌注治疗RDS. 5、新生儿术后病人的监护管理,如:新生儿外科术后的危 重病人的高级生命支持。 6、小儿遗传代谢性病的筛查,如:筛查氨基酸代谢异常, 脂肪酸代谢异常及糖代谢异常,共计106种小儿先天性 代谢性疾病。 7、早产儿管理:极低体重儿,超低体重儿儿的体征监护, 静脉营养应用;鼻十二指肠喂养,呼吸支持及管理,循 环支持,血糖监测,内环境监测及维持以及脑室内出血 的防止你不,保证患儿的生存质量。 其中,早产微型儿救治的技术为新生儿科龙头技术和专业制高点。早产儿是相对足月儿而言的,是指出生时胎龄不足37W的新生儿。早产儿按胎龄可分为:超早产儿(不足28W);中度早产儿(28W至不足32w);轻度早产儿(32W至不足37W).按出生体重可以分为:超低出生体重儿(不足1000g);极低出生体重儿(1000g至不足1500g);低出生体重儿(1500g至不足2500g). 早产儿有别于“新生儿”,早产的含义不足是提前分娩,更主要是与之有关的功能发育未成熟。因各种显性或隐性病理因素过早脱离母体的“早产儿”也有异于遵循自然规律“瓜熟蒂落”的新生儿。早产儿在形态和机能方面实际上等同于尚未离开母体的胎儿,不成熟的机体在脱离母体后作为个

儿科急危重症的识别

儿科急危重症的识别和处理流程 儿童篇 一、危重病人异常生命体征的识别及处理流程 体温异常:患儿体温持续升高达39度以上或高热不退,或退而复升或四肢厥冷,均为异常情况。 脉搏异常:心率过快过慢。160次以上或60次以下(每分钟),均需报告医生。 呼吸异常: 1、潮式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转为深快,再逐渐转为浅慢,并有短暂停顿,像潮水涨落不断反复。说明病人呼吸中枢已趋衰竭。 2、点头呼吸:病人呼吸时,头随着上下移动,并处于昏迷状态,是病人临终的信号。 3、病人连续抽吸两次,说明呼吸中枢已经衰竭。 4、病人呼吸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片刻又开始呼吸,几度反复,预示呼吸即将完全停止。 5、呼吸时只见下颌活动,预报病人濒临死亡。 6、叹息呼吸:病人在急促呼吸之中时而叹息一次,是呼吸中枢告竭的信号。 7、鼾声呼吸:病人在呼吸中,不时发出不同于正常人打鼾的阵阵粗大鼾声,是死亡的警报。 血压异常: 患儿血压升高或降低→协助患儿取合适体位→通知医生→按医嘱应用降压药物→评估用药效果→作好记录。2岁以上收缩压=年龄×2+

80mmhg,舒张压=收缩压×2/3; 1岁以内收缩压70-100mmhg,舒张压50-70mmhg;1-2岁收缩压80-112mmhg,舒张压50-80mmhg 处理流程: 1、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建立静脉通道。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合理用氧: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29%),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配合使用呼吸机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稍提高给氧浓度。 4、用药护理: (1)遵医嘱选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2)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以防药物过量;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病人,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 5、病情观察:(1)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色泽等。 (2)有无肺性脑病症状及休克。 (3)尿量及粪便颜色,有无上消化道出血。 (4)各类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呼吸兴奋剂)。 (5)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6、时评估用药效果,并记录。 7、病情未改善及时转重症监护室治疗。 二、小儿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识别及处理程序 识别: 1、有疲乏软弱,四肢无力,极度口渴,多饮多尿。 2、出现酮体时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时有腹痛。

儿科常见疾症诊断及处理

儿科常见疾症诊断及处理 发热 一、概述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高热(High Fever)在临床上属于危重症范畴。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肛温虽比腋温准确,但因种种原因常以腋温为准。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其前部为散热中枢,后部为产热中枢,这两种调节中枢机能彼此相互制约,保持动态平衡,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小儿年龄愈小,体温调节中枢机能愈不完善,可致体温升高。新生儿汗腺发育相对不足,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受到限制,故天气炎热时,也可致体温增高。 发热与病情轻重有时不一定平行。婴幼儿对高热耐受力较强,即使体温高达40℃,一般情况仍相当好,热退后很快恢复。相反,体弱儿、新生儿即使感染很严重,体温可不高甚或不升。年长儿体温较稳定,若体温骤然升高,全身情况较差,常常反映有严重疾病存在。 热型分为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和双峰热等。在一定范围内,热型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小儿对疾病的反应与成人不同,其热型的表现不如成人典型。加之,近年来抗生素与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于临床,热型随之发生变化,因而热型的特点,在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已失去其原有的重要性。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发热可使吞噬细胞活动性增强,抗体生成增多,白细胞内酶的活力及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抵御疾病的侵袭,促进机体恢复。因此,如发热不是太高,一般情况尚好,不应盲目或急于降温治疗。但是发热过久或高热持续不退,对机体有一定危害性。可使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脂肪代谢发生紊乱而致酮血症,发生自身蛋白质的破坏而致消瘦,脑皮质兴奋、抑制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功能紊乱等,出现一系列严重症状,加重病情,影响机体恢复,因此应尽快查明原因。 二、病因 (一)急性高热 1.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2.非感染疾病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热、颅内损伤、惊厥及癫痫大发作等。 3.变态反应过敏,异体血清,疫苗接种反应,输液、输血反应等。 (二)长期高热 1.常见病败血症、沙门氏菌属感染、结核、风湿热、幼年类风湿症等。 2.少见病恶性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结缔组织病。 三、诊断步骤 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故对发热病人须多方面调查分析,才能查明病因。一般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详细准确采集病史,注意年龄、发病季节、流行病史,传染病接触史,预防接种史,起病缓急,病种长短,热型和伴随的主要症状。 新生儿可有脱水热。婴幼儿于南方,夏季酷热时可发生暑热症。冬春季以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等多见;夏秋季以急性肠炎、菌痢、乙型脑炎、伤寒等较多见。传染病常有流行病学史,应仔细询问接触史等。https://www.sodocs.net/doc/9519127374.html,

新生儿科急危重症应急预案

新生儿科急危重症应急预案目录 1.患儿发生呛奶等窒息时的应急预案 (1) 2.患儿发生坠床应急预案 (3) 3.急性肺水肿的应急预案 (4) 4.急性喉梗塞的应急预案 (5) 5.使用呼吸机过程突遇断电的应急预案 (7) 6.小儿惊厥的应急预案 (8) 7.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应急预案 (10) 8.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 (11) 9.患儿突然发生猝死应急预案 (14) 10.消防紧急疏散患者应急预案 (15) 11.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应急预案 (16) 12.患者发生消化道大出血应急预案 (17) 13.住院患者出现输血反应应急预案 (18) 14.患者应用化疗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出现外渗应急预案 (19) 15.气管插管患者使用呼吸机意外脱管应急预案 (21) 16.中心静脉/深静脉导管滑脱应急预案 (23) 17.突然断电的应急预案 (24) 18.突然发生火灾的应急疏散预案 (25) 19.医疗纠纷的应急预案 (26)

患儿发生呛奶等窒息时的应急预案 1.【应急程序】 立即清理呼吸道、给氧→通知医生→继续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加强防范措施 2.【应急预案】 2.1 各班检查负压吸引装置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并且护理人员要随身备小儿一 次性吸痰器一付,以便急用。 2.2 当患儿发生窒息时,立即将患儿取侧身头低位,给予拍背,使吸入呼吸道的 奶汁或痰液排出,同时配合使用一次性吸痰器予清理呼吸道,并请旁人通 知其他医务人员。 2.3 其他医护人员应迅速备好负压吸引用品(吸痰盘)和吸氧用品,必要时给窒 息患儿行负压吸引和给氧。 2.4 当患儿发生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外按压、 加压给氧等复苏抢救,必要时行气管插管,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直至 患儿恢复自主呼吸与心跳。 2.5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变化,必要时行心电监 护。 2.6 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的记录抢救过程。 2.7 待患儿病情平稳后分析了解引起窒息的原因,对于呛奶引起的窒息应指 导家属掌握正确喂奶方法。 2.8 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儿要多翻身拍背,痰液粘稠者遵医嘱雾化后予拍背

危重新生儿及早产儿急救、监护、转运

危重新生儿及早产儿急救、监护、转运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编号:J35-03-02) 目录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页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页新生儿窒息与复苏----------------------------------------- 页 新生儿呼吸机应用----------------------------------------- 页 早产儿感染----------------------------------------------- 页早产儿静脉营养--------------------------------------- 页新生儿黄疸诊治实践----------------------------------- 页早产儿贫血------------------------------------------- 页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 页新生儿免疫特点与颅内感染----------------------------- 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并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部分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本症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并且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一、病因: 围产期窒息是本症的主要病因。凡是造成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使血氧浓度降低者均可造成窒息。由宫内窒息引起者占20%;娩出过程中窒息占70%;生后占10%。 (一)宫内缺氧 1.慢性缺氧: 1)胎盘前缺氧:母亲因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大出血、心肺疾病、 严重贫血或休克等。 2)子宫胎盘缺氧: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功能不良或结构异常 等 3)胎盘后缺氧:如脐带打结、扭转、发育及附着位置异常等 2. 急性缺氧 1)脐带异常:如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颈等 2)高张性子宫收缩或强直性收缩 3)难产:如滞产、急产、胎位异常,或应用麻醉药等 (二)新生儿窒息:是HIE的重要原因 1.内因素的延续:母体血含量减少,子宫胎盘血循环障碍,脐带血液阻断 2.产时因素 3.胎儿因素: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过期产、先天畸型等 (三)生后缺氧胎儿新生儿因素:如MAS,反复呼吸暂停、RDS、心动过缓、重症心力衰竭、休克及红细胞增多症等。 二、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学变化 (一)病理生理: 1.血液动力学改变: 2.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3.自由基损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