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备课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备课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课文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这正是编者安排的巧妙,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的故事代替了冗长枯燥的说教,让学生通过这些故事去探寻名人足迹,感受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受到启迪。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整合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突出单元主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作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组课文都是人文内涵极为丰富的课文,如何结合文本特点落实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呢?

(一)引导学生主动感知──蓄情待发

本组课文讲的都是一个个名人故事,从内容上讲能够吸引学生阅读,学生在老师还没讲到这些课文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读过了。这就为后面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教学时,我们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自读中,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文章大意。

(二)引导学生主动感悟──融情共鸣

1、设境生情

通过图画、录像、音乐、动作及语言的描绘,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诱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教学时,要重视单元整体引导。在开始本单元学习之前,可以用课件展示出单元导读中的名人画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画的都是一些谁?你认识其中的哪位?”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依次进行介绍。

2、读中悟情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书中的优美滋味。在这一单元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段进行朗读训练,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品质。

如:《小摄影师》是一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文章,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高尔基对孩子的深切关爱。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用“﹏”划出高尔基说的话,用"──"划出描写高尔基神情的句子,并用"▲"画出描写高尔基的动作的词。然后我让学生以多种方式读这些重点词句:(1)指名读,学生评价,再读(由学生评价引发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品质);(2)思考读:如果你就是这位小摄影师,请你和你的同学、老师谈谈你与高尔基见面的情形;(3)分角色读。在这样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仔细地琢磨这些蕴涵着深刻情感的词、句、段,如:高尔基的“赶紧”“大声喊”以及拒绝摄影师和对小男孩的等待。学生通过品味,既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语言文字,培养了语感,又深入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真正领悟了文章中的真情实感。

(三)引导学生主动创新──泻情升华

还以《小摄影师》为例,学完了课文,体会了人物的品质,再引导学生思考:“小男孩还会来吗?为什么?再来时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让我们展开想象,接着写写这个故事。”因为学生有深刻体会,被高尔基那种品质所感动,孩子们便能写出一篇篇想象合理而饶有趣味的习作。

再例如,学完了整组课文,再回到单元开始时的问题:“名人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想对自己说两句什么话吗?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学生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和课外收集到的名人故事的学习,体会到名人身上的种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他们再联系自己,便能写出很多鼓励自己积极上进的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第一模块:

第二单元预习卡

三、预习达标环节

1.小组预习达标检查:四人小组内,小组长根据预习卡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对字词和课文朗读过关检查并做好记录和评价。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认读生字词、流利读课文。课文内容的概括放在课文学习中进行,此环节只作交流不做评价。

2.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教师抽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根据抽查情况作出评价。重点指导预习中的字词、朗读的问题。梳理全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在自主预习环节,以学生自学为主。过关环节中,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同时运用学生自评、他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

励作用,以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

五、教师指导书写较难写的字

本单元左右结构字比较多,教师重点指导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左右两部分所占比例。学生先描红再练写。教师及时评价反馈,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生字听写过关。

第二模块:

一、导入学习。

二、预习回顾,初知内容。

《灰雀》学案设计内容: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师: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揭题。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

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呢?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读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用来度的方式体会列宁的感受。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

四、自己读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1、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列宁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导读。

2、引导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指导朗读写列宁“喜爱灰雀” 的句子。

(二)那灰雀到底哪儿去了?

请生讨论回答:小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又是他放回来的。

1、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找一找。

体会

(1)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那你能读好它吗?(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相机板书:占为己有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①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板书:勇于改错的决心

(4)男孩为什么要先捉走后又放回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喜爱吗?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2、小结:

是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所以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又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

(三)列宁是怎样对待小朋友的呢?

1、找到课文中写列宁对待小朋友的句子小声地读一读,再四人小组交流交流。体会:(1)“小灰雀,你昨天到哪儿去了?”(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例如:列宁为什么微笑?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到哪儿去?

鸟儿会回答吗)

各自练读第3-9自然段,细细体味列宁说这话的意思。

(2)揣摩“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列宁这些话的心情和含义。

把你的体会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3)听到:小男孩说:“他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列宁此时此刻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带着你的体验来读读句子。

(4)所以列宁微笑着说,(生齐读---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就是这份深深的爱意打动了孩子的心,让他勇于改正错误,也就是这句不愿伤害小男孩自尊心的问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

2、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体验、升华

1、(课件演示)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如果现在你就是树枝上那只唱歌的灰雀,你会对(列宁或男孩)说些什么呢?请在我们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四、扩展延伸

1、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也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说说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2、个别交流。

五、课后作业:

收集名人故事

教后反思

第三模块:自读提高课(3课时)

一、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学习《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

(一)根据学案自学:

《小摄影师》学案设计内容:

初读课文

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板书:

17 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

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学案设计内容:

《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

出示所有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石头)说说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相机理解“孤零零”“严严实实”。

分角色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观看录像,明白原理:

⑴有关巨石如何毫无痕迹来到故乡的这个疑惑一直困扰着李四光,二十年后他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妙,你想知道吗?

⑵观看科普录象,演示冰川推动巨石的情景。

⑶情景再现:假如你是李四光,你来我们学校做有关“冰川移石”的科普讲座,你准备怎么把这个知识讲清楚,现在请你整理好你的演讲稿。

二、交流感想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三、分组交流

四、课外拓展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我的奋斗计划:拟订一份奋斗计划,看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向这些伟大的人靠近。

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学案设计内容: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第四模块拓展阅读与实践课(3课时)

一、主题阅读

(一)个性阅读

推荐阅读《主题丛书》中“江山代有才人出”、“名人风采”两组中的28篇文章,自己选择其中的5篇文章重点阅读,完成阅读卡,能有自己的阅读收获。其余篇章可以略读。

(二)阅读汇报

要求:能讲一个书中的故事或能结合所读内容谈自己的读书收获。

二、主题活动

围绕本单元,做一张手抄报。

三、探索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研究主题,进行课外研究。

第五模块:积累练习(5课时)(处理“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口语交际习作”等)

一、快乐习作(2课时)习作1

写一个熟悉的人》作文指导教案

习作要求

1.训练学生通过一两件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来;学习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2.作文指导过程中,渗透人的高尚品格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习作怎样写出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小黑板上写好有关教学内容

一、审文题明确要求

1.今天这节作文指导课,我们上《基础训练6》的第6题。出示小黑板:通过一两件事写一个你熟悉的人,要注意写出人物的特点。要求学生默读文题,想想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

2.这次作文要我们写什么?(写人)写什么人?(写熟悉的人)写几个熟悉的人?(写一个熟悉的人)(师板书习作题)要我们特别注意写出这个人的什么?(写出人物的特点)

二、明白人物特点、拓宽学生思路

1.写出人物的特点是这节课的训练重点。什么是人物的特点呢?特点就是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请说说你熟悉的人有什么特点。生自由说,师注意生说的是哪方面的特点。

2.师:现在你能说说你知道人还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吗?(生说)一个人的特点有不少,有……大家要选最突出的特点来写。

品质: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热爱劳动、工作负责……性格:倔强、爱发脾气、好强、爱说爱笑……

兴趣爱好:爱唱歌、爱集邮、爱踢球、爱种花……生齐读。

三、扣例文借鉴写法

1.师:找准了一个人的特点,怎样写出他(她)的特点呢?《少年闰土》是个很好的范例。(板书:少年闰土)用小黑板出三个问题,逐一讨论,师随机板书。

(1)他有什么特点?(板书:特点聪明能干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知识丰富)(2)通过哪几件事反映他的特点?(板:事件)(板书:捕鸟捡贝壳瓜田刺猹看跳鱼儿)

(3)通过什么描写写出他的特点?(板书:外貌行动语言神态)生在文中找出描写的句子,评析后得出方法:作者写闰土的外貌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抓住了紫色圆脸,项带银圈的特征,把一个绍兴农村少年的特点写出来了。(板书:抓特征)

2.让学生找出“雪地捕鸟”段表示闰土动作的词。请学生简洁地把一系列动作说出来。

师:作者写了闰土的一系列动作,刻画得多细致啊!我们眼前似乎浮现了闰土正在雪地里捕鸟的情景。大家注意,写人物的行动,一定要细致。(板书:要细致)

师:你从语言中能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师:从语言描写中,我们知道闰土心中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作者知道吗?(不知道)而闰土作为生长在海滨的农村孩子,这正是他所熟悉的事,因此,他说起来滔滔不绝。这些语言的描写是多么地恰如其分,符合闰土的身份啊!我们作文时要注意,写人物的语言要恰当。(板书:要恰当)

3.师:我们通过研究《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知道《少年闰土》是通过外貌、行动、语言来进行描写的,描写时,注意了这些方面。除了这些,还可以进行什么描写?(神态、心理描写。板书:神态、心理)注意神态心理描写必须真实。(板书:要真实)

四、列提纲即兴练说

出示小黑板:

1.你准备写谁?他有什么特点?(指一行同学说)

2.请一学生上来按照小黑板上规定的题目、特点、事件、着重描写的方面等项写提纲,其它同学在下面列提纲。

3. 请演板学生说提纲,评议是否能写出人物特点;请写各方面人物特点的同学说提纲,评议是否能写出了人物特点。

五、总结

1.复习一下写作方法,看黑板,跟老师说:外貌抓特征,行动要细致,语言要恰当,神态、心理要真实,具体事例一两件,人物如同站眼前。

2.学生自己读一遍。

3.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一两件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作文方法,只是起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后写人的作文大家还可以多运用,多实践。下节课请大家完成这篇习作。

六、阅读导引

好友多多

多多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他的脑袋圆圆的,浓眉毛没,大眼睛,像卡通人物蜡笔小新。(简练,抓住了特点)

多多喜欢打乒乓球,我们都叫他“旋球王”。“旋球王”的旋球那可是真“旋”!只要球一出手,就象长眼睛似的,“刷刷”地直向你冲过来,可只要一落到桌面上就会立刻改变了方向。你明明看着往左,它却往右飞了。等你一接球,才发现扑了个空。这样你就输定了。每次他赢了球,他都会张开他的大嘴,大叫一声。(有声有色,真是写作高手)

我真羡慕他。(简洁,自然)

【评语:】小作者写了好朋友的样子,爱好,特别突出了人物的特点,个性非常鲜明。所以,话虽不多,却很吸引人。

1、学习运用

⑴用波浪线画出“一……就……”的句子,体味人物的动作变化。并说上一两句话,用上“一……就……”。

⑵看点评,学写开头和结尾。

⑶多多有什么特点?你熟悉的人有些什么特点?如:爱学习、爱劳动、爱帮助人、爱看书、爱清洁、有礼貌,做事认真,幽默,粗心、开朗、大方……

2、拟题导引

①《__________的一个人》

②《_____的 _______》

③《给我带来_____的人》

④《夸夸__________》

3、写法索引

①抓住人物特点:一人一事,不要面面俱到

②选择典型事例:重点部分要详写,注意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内心写细致写具体。

③按一定顺序写:“总分结构”开头概括品质,可结合肖像描写。重点部分贯穿人物活动。

二、轻松练习(3课时)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整理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文件编号________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20 年月日

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组:地理备课组 时间:2009年10月27日 课题: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能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认识洋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提高环保意识确立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信念。 【教学重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教学难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解法、地图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世界地图、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用两个小故事: 1、很多年以前日本的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很多带有颜色的漂流瓶放在日本的以东海域。经过了五十多天后,这些漂流瓶竟然在美国的西海岸被发现了。 2、大家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他第一次是从欧洲出发从北部航行到美国的,这次航行用了37天的时间;第二次从欧洲出发从南部走到达美国的,这次航行仅用了20天的时间。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两次航行相差17天的时间? 板书: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二、讲授新课: (一)基本概念: 1、让学生看教材61页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并要从教材对洋流定义的描述中总结概念中的关键字。(的关键字是常年、沿着一定的方向、大规模) 2、讲解洋流的分类,指出按温度性质将洋流分为两种——寒流和暖流,强调寒流和暖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所流经区域的水温而言的。通过多媒体展示练习,加强巩固学生对寒流、暖流概念的理解。 练习:寒流:由( )纬度流向( )纬度的洋流.其自身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 ). 暖流:由( )纬度流向( )纬度的洋流.其自身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 ).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2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三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备课教师: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别样的风景。《古诗三首》是古代诗文人眼中的秋景,或咏景言志,或借景劝勉朋友,或借景表达思乡怀旧之情;《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深秋时节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美景;《秋天的雨》从多角度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听听,秋天的声音》描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篇章页的插图描绘了两个孩子骑着自行车穿行于深秋道路的画面,视野宏阔,意境深远。 【设计理念】 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读”为主线,以“阅读教学”为重点,通过“以文带文、师生双主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完成29篇文章的学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低年级安排过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的延展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其中《古诗三首》侧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难懂的词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侧重引导学生运用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秋天的雨》以“五彩缤纷”为示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安排了实践运用的练习。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日记”。日记是三年级习作起步练习的一个重要形式,选材灵活,写法自由,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记录自己的生活。本单元的习作编排,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初步学习积累习作的素材,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内容】 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主”教材第二单元4篇课文:《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 2. 《新主题阅读》文章9篇:《火红的枫叶》、《秋,永远的菊(节选)》、《我爱家乡的秋夜》、《中秋寻月》、《秋天的梧桐叶》、《落叶》、《秋色赋(节选)》、《秋色如画》、《秋的声音》。 3. 《你读我诵》文章16篇:《苏幕遮·怀旧(节选)》、《不第后赋菊》、《对联(一)》、《秋词二首(其一)》、《秋词二首(其二)》、《秋天向我们微笑》、《秋夕》、《诗经·豳风·七月(节选)》、《豆叶上,一只蝈蝈在叫(节选—)》、《落叶》、《秋天在你手心里跳》、《秋天》、《秋凉晚步》、《秋歌?之一(节选)》、《我们去听秋的声音(节选)》、《成语(三)》。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 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2.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积累好词佳句,理清文章内容。 “两翼”目标: 1. 阅读《新主题阅读》9篇,《你读我诵》16篇,背诵喜爱的优秀诗歌。 2. 在阅读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在朗读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课文语言优美,适合朗读训练,要引导学生读出秋天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

三年级上册语文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第2单元

三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备课教师:陈思祺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别样的风景。《古诗三首》是古代诗文人眼中的秋景,或咏景言志,或借景劝勉朋友,或借景表达思乡怀旧之情;《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深秋时节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美景;《秋天的雨》从多角度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听听,秋天的声音》描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篇章页的插图描绘了两个孩子骑着自行车穿行于深秋道路的画面,视野宏阔,意境深远。 【设计理念】 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读”为主线,以“阅读教学”为重点,通过“以文带文、师生双主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完成29篇文章的学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低年级安排过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的延展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其中《古诗三首》侧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难懂的词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侧重引导学生运用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秋天的雨》以“五彩缤纷”为示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安排了实践运用的练习。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日记”。日记是三年级习作起步练习的一个重要形式,选材灵活,写法自由,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记录自己的生活。本单元的习作编排,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初步学习积累习作的素材,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内容】 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主”教材第二单元4篇课文:《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 2. 《新主题阅读》文章9篇:《火红的枫叶》、《秋,永远的菊(节选)》、《我爱家乡的秋夜》、《中秋寻月》、《秋天的梧桐叶》、《落叶》、《秋色赋(节选)》、《秋色如画》、《秋的声音》。 3. 《你读我诵》文章16篇:《苏幕遮·怀旧(节选)》、《不第后赋菊》、《对联(一)》、《秋词二首(其一)》、《秋词二首(其二)》、《秋天向我们微笑》、《秋夕》、《诗经·豳风·七月(节选)》、《豆叶上,一只蝈蝈在叫(节选—)》、《落叶》、《秋天在你手心里跳》、《秋天》、《秋凉晚步》、《秋歌?之一(节选)》、《我们去听秋的声音(节选)》、《成语(三)》。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 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2.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积累好词佳句,理清文章内容。 “两翼”目标: 1. 阅读《新主题阅读》9篇,《你读我诵》16篇,背诵喜爱的优秀诗歌。 2. 在阅读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在朗读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课文语言优美,适合朗读训练,要引导学生读出秋天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语言感受力,再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要注意依托课后题和泡泡示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和一个练习,外加一个口语交际。本组教材是围绕“名人故事”来编排的,略读课文选的是有关名人诚信方面的,精讲课文也是关于名人生活的,体现教材的整体性,注意前后联系。 二、目的要求: 1、学会本单元内所有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字的笔顺。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引导学生关注名人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1、指导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会写各种新的笔顺。 3、掌握四线格内所有的生字。 四、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五、时间:22课时 5 灰雀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灰雀》是一篇充满童趣又颇耐人寻味的文章,记叙了一个小男孩在列宁爱鸟言行的影响下,把捉回家的鸟又放回树林的故事。 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学习目标 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知道列宁的故事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指名说一说) 师概括介绍列宁的生平。 师:学习这样一位伟人的故事,一定会受益匪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灰雀》,看看文中的小男孩受到了哪些教育,你又能得到哪些收获。(板书课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按三维目标备课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内容: 本单元包括《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和《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这些课文围绕本单元的主题,内容系统,全是关于名人与孩子或名人的孩提时代的故事,贴近儿童心理。文章不是简单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使学生在品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做人做事方面得到启发。 2.本单元特点: 一是:导语、课文内容、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都围绕单元主题完整地组合在一起。教学中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体的优势。二是:每篇课文的记述都有一定的方法,段落较多。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清叙述顺序,清楚文章层次结构,整体把握课文,并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悟写作方法。三是这组课文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课文记述的一个个故事不再是简单、浅显的描述,而是通过人物对话、细节描写等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透过字面表达理解深层含义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表述、描写方法。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共同探究文章内容、人物心理活动。另外,通过阅读后的习作,改写或续写故事,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培养

他们从平凡的小事中找出闪光点的能力 三、单元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要认识19个生字,会写40个字,能正确读写44个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层次,前后联系、上下贯通,对不理解的地方善于提出疑问并加以解决,体会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 4.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5.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6.通过学习名人平凡的小事,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任何事,在平凡中发现伟大。 (二)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地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从阅读中借鉴应怎样写作,开阔思路,同时生动地复述读到的故事,领略名人在平凡生活中的风采,加强自身人格修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领略名人在平凡生活中的风采,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向名人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弄清楚叙述顺序、文章层次。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是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 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 14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2 读交际要求 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教师巡视。 1、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挑选几名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给全班同学讲故事。 3、师生评议 五、畅谈感想 1、谈话:听了组内同学和“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3、教师小结

1、学生畅谈感想。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课时目标 1、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写值得写的事,并能从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明确任务,选材构思 1、指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要求要求: 板书: ① 写熟悉的人。 ② 语句要通顺。 ③ 用一件事来写。 ④ 抓住人物的特点。 2、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 (1)要准确概括人物特点 ⑵ 要写清楚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配套教案1

教学目标: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导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 二、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课件:简介杜牧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3.小组交流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 5.预设问题: (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 寒山、石径。 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 ②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 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意思? (4)“霜叶”是什么意思?“红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 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 (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 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 五、指导诵读诗句。 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第二课时 一、介绍引入。 简介苏轼。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拔。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式单元备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式单 元备课.txt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式单元备课 一、教材内容概述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一些与水相关的知识,包括水的形态、用途 等内容。通过培养学生对水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的词 汇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如液态、固态和气态。 2. 培养学生对水的认识,了解水的重要性和用途。 3. 帮助学生研究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水流”、“池塘”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用途。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水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 教具:图片、模型等展示水的不同形态。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动画。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讨论水的不同形态。 2. 研究:教师给学生讲解水的不同形态和用途,引导学生思考 水的重要性。 3. 拓展: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了 解水的形态变化。 4. 练:组织学生进行词汇练,如填空、配对等活动,加深对水 相关词汇的记忆。 5.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研究收获。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如写一段关于水的用途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检查他们对水的理解和用途 是否准确。 2. 批改学生书面作业,评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延伸 1. 继续让学生扩展有关水的知识,探索水的更多特性。 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知识,参与与水相关的活动。 八、其他注意事项 本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对水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注重词汇的掌握和运用。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备课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课文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这正是编者安排的巧妙,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的故事代替了冗长枯燥的说教,让学生通过这些故事去探寻名人足迹,感受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受到启迪。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整合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突出单元主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作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组课文都是人文内涵极为丰富的课文,如何结合文本特点落实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呢? (一)引导学生主动感知──蓄情待发 本组课文讲的都是一个个名人故事,从内容上讲能够吸引学生阅读,学生在老师还没讲到这些课文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读过了。这就为后面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教学时,我们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自读中,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文章大意。 (二)引导学生主动感悟──融情共鸣

(完整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语文主题学习”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主题金秋时节年级年段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备人张禄明审核人李长秀课型单元整体教学 教学内容课文 《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 《听听秋的声音》 丛书《成长乐园》之《秋的踪迹》《秋日童话》 单元整体分析 本单元选取了四篇写秋描景的文章,多个侧面丰富了儿童对秋天的感受。分别是《古诗三首》《秋天的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听听,秋的声音》。这组教材的内容主题是:金秋时节。 教学本组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本单元的语文素养主题是: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中,语言非常优美、生动,有些词语对于大家来说比较陌生,特别是《古诗三首》的字词比较难理解。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学时,给足时间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 丛书分析:本单元配套主题丛书《成长乐园》共选入18篇文章。经典诵读中还选入四首与秋天这主题相符的四首古诗。 丛书分为三个版块,以人文主题为主,以素养主题为辅组织文章,具体分析如下:第一版块“秋的踪迹”主要选取了不同作家如严涛、苏联作家尼·斯米尔诺夫等,他们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对秋天的独特感受。第二版块“秋日童话”以充满童趣的语言写出了红叶、霜这些秋天的景物在秋天里经历的趣事。第三版块“四季雨歌”写出了四季更迭,雨的不同特点。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35个生字,会写39个字、31个词语。 2.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古诗。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感受秋天的美丽。 5.积累与秋天有关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6.学习写日记。 单元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单元整体预习课,自学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精品讲读课,精讲《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读写结合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的原野》。 第四课时:预习指导课,《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 第五课时:略读实践课,《秋天的雨》+丛书《秋之神韵》《北大荒的秋天》。第六课时:略读实践课,《听听,秋的声音》+丛书《秋天》。 第七课时:组文阅读课,《秋天的味道》、《枫叶礼赞》、《秋天踏着车来了》。第八课时:习作指导课,学写日记。 第九课时:习作评改课,习作点评。 第十课时:单元整理课,语文园地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金秋时节》主题备课 本单元包括先导课、精读引领课、略读整合课、拓展阅读课、表达训练课和达标提升课,旨在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认识秋天的美好。 先导课 在先导课中,教师可以出示秋天的图片,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并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同时,出示本单元的课题和要求,包括《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和《听听,秋的声音》。 目标定向 在目标定向环节中,学生可以自由朗读这四篇课文,并根据阅读提示进行阅读训练。阅读提示包括初读课文、画出喜欢

的句子和段落、整体把握课文大意等。教师可以巡视指导学生的自主研究。 合作交流 在合作交流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闯关游戏,检查学生的预情况。游戏包括小组合作认识难读字、分类出难读词语、指名读、交流识字方法等。教师可以重点指导多音字“飘”和“扇”,并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形近字归类识字法和形声字归类识字法等。 整合丛书课文 本单元的整合丛书课文包括《秋之神韵》、《秋的原野》、《秋天的歌》等,内容涵盖《秋天的枫叶》、《秋天》、《金黄的树叶》、《红叶的旅行》和《霜的工作》等。此外,还包括古诗《秋词》和《秋风引》。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认识37个字,掌握39个目标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初步掌

握理解诗句的基本方法,学会抓关键词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并写出格式正确的日记,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惯,感受秋天的美好。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比喻和意境,感受诗歌的美好。 比如“明朗的秋空”、“五彩缤纷的世界”等词语都是通过比喻的 方式来描绘秋天的美景。 4.分组讨论,探究诗句的深层含义。例如,“石径斜”中的“斜”是否只是指路线的倾斜,还有其他的含义?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课插图来探讨。 二、精读解析,深入理解 1.教师逐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意境。例如,“傲霜枝”中的“傲”是指枝条挺拔不屈的意思,这样的描写 与秋天的气息相得益彰。 2.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结构和韵律,理解古诗的美学价值。例如,古诗中的押韵和平仄是为了增强诗歌的韵律美,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诗歌的美妙。 3.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提高朗诵的准确性和流畅度。可以 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验古诗中不同角色的情感和气息。 三、拓展延伸,提高语文素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本单元重点学习目标是:(1)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生动,有些词语对于大家来说比较陌生,特别是《古诗三首》的字词比较难理解。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学时,给足时间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二、单元教学资源 1.课内:《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 2.课外教学资源: (1)经典诵读:《初秋行圃》《山居秋暝》 (2)美文阅读:《秋夕》《秋词》《枫桥夜泊》《乡愁》《秋天》《五彩的秋天》《秋天来了》《秋天的味道》等。 三、单元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运用归类识字、字理识字等各种识字方法认识36+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通过观察字形、范写、描红、指导书写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汉字书写的笔顺规律,规范汉字书写。 2.通过教师指导、自主练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通过想象理解课文、读懂课文内容,能按一定顺序复述课文,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写日记, 3.通过教师指导,能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拓展目标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教师指导,拓展认读几篇诗文中出现的生字,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2.诵读经典诗文,拓展阅读《乡愁》《秋天》《五彩的秋天》《秋天来了》《秋天的味

部编版三上语文第2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备课主题赏秋景品妙词记秋事 1.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说明 本单元围绕“金秋时节”的主题及“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学习写日记”的语文要素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梳理如下: 2.横向分析 从人文主题看:本单元围绕着“金秋时节”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3篇主体课文,《听听,秋天的声音》自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习作:写日记。并将语文要素一“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贯穿其中,并在习作环节落实语文要素二:学会写日记。这几篇课文主题相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金秋时节。有古诗、儿童诗,有散文。有描写古人眼中秋天景象的《古诗三首》,有描写儿童眼中秋天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还有多角度描写秋景的《秋天的雨》。描写秋天声音的《听听,秋天的声音》这些课文,从多个视角,多个方面,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金色秋天的动人画面。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本单元首篇课文《古诗三首》需要训练借助注释、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紧接着《铺满金色手掌的水泥道》需要习得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秋天的雨》一课则要求尝试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在自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则要求自主运用习得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在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环节总结多种方法之后,迁移运用理解给出的例句中难懂的词,巩固习得多种方法。编排方式,遵循了从少到多,练习、尝试运用、交流总结方法、再迁移综合运用,这样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3.纵向分析

从人文主题来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金秋时节”,梳理小学阶段 12 册语文书的内容可以发现,有关于季节的单元在每个年段均有分布,但是侧重并不相同。一下第六单元“夏天”在安排了古诗的基础上还编排了散文诗《荷叶圆圆》和科普类童话《要下雨了》,主要针对低年级的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和充满想象力的特点。二下一单元“春天”在编排古诗和童话的基础上加入了充满想象力的散文《找春天》和叙事文本《邓小平爷爷植树》,在保留童趣和想象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写实的内容。本单元“金秋时节”在编排上已经由充满童趣和想象的文体转换为较为写实的内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和《秋天的雨》两篇散文已经开始侧重于对于景色的描写。而作为收束的五上第七单元“四季之美”一方面对上面单个季节的单元进行了总结,《四季之美》和《鸟的天堂》两篇主体课文也完全走向了纪实与抒情这两个方面。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四个单元在编排上的关联性与进阶性,由童真童趣的内容逐渐过渡到写实抒情的内容。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进阶性。 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查字典、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而且,在本册第一单元,开始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易产生不理解的地方。本单元是对上个单元理解词语内容的深化。也是继低学段,在此方面语文要素基础上的延展提升,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逐步做到灵活迁移使用,准确理解陌生难懂的词语,扫清阅读理解障碍,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同时也为三年级下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的语文要素做准备。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日记”。日记是三年级习作起步练习的一个重要形式,选材灵活,写法自由,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记录自己的生活。本单元的习作编排,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初步学习积累习作的素材,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二次集体备课

第二单元单元二次备课 一、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古诗三首》描写了秋天的美丽风景,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领略秋天的美好风光,体会古诗包含的情感。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记叙了“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上行走的情绪。重点是通过分关键词、重点句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怀,体会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秋天的雨》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秋天的雨,重点是分析重点词句,借助图片、音乐理解体会秋雨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 《听听,秋的声音》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习作:本次习作主题是《写日记》,引导学生学习写日记的格式和内容及好处。重点是分析例文,总结日记格式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会写日记。 语文园地本次园地主要内容是交流学习用合作和探究法等方法理解词语,并学会运用;用合作交流的方法理解、积累四季特别是秋天的成语。 二、单元学情分析及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任务,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个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与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法逻辑等知识。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如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当然,在本单元教学中,以上的做法不是孤立存在,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处处留心为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环境,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