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按三维目标备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按三维目标备课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内容:

本单元包括《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和《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这些课文围绕本单元的主题,内容系统,全是关于名人与孩子或名人的孩提时代的故事,贴近儿童心理。文章不是简单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使学生在品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做人做事方面得到启发。

2.本单元特点:

一是:导语、课文内容、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都围绕单元主题完整地组合在一起。教学中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体的优势。二是:每篇课文的记述都有一定的方法,段落较多。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清叙述顺序,清楚文章层次结构,整体把握课文,并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悟写作方法。三是这组课文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课文记述的一个个故事不再是简单、浅显的描述,而是通过人物对话、细节描写等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透过字面表达理解深层含义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表述、描写方法。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共同探究文章内容、人物心理活动。另外,通过阅读后的习作,改写或续写故事,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培养

他们从平凡的小事中找出闪光点的能力

三、单元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要认识19个生字,会写40个字,能正确读写44个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层次,前后联系、上下贯通,对不理解的地方善于提出疑问并加以解决,体会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

4.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5.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6.通过学习名人平凡的小事,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任何事,在平凡中发现伟大。

(二)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地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从阅读中借鉴应怎样写作,开阔思路,同时生动地复述读到的故事,领略名人在平凡生活中的风采,加强自身人格修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领略名人在平凡生活中的风采,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向名人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弄清楚叙述顺序、文章层次。

3.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表达效果。

4.通过分析对话和细节描写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五、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叙述的“小视角,大表现”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的具体生动的。

2.通过外在的言谈、举止、,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其思想感情的发展。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通过图片、生词卡、分析生字词特点等进行形象的字词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做好练习。

2.发动学生积极收集名人趣闻轶事,从不同的故事中得到不同的启发。

3.以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使学生在学学演演中深入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

4.在综合性学习中,精心组织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得到的启示,在了解名人故事的过程中学习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

七、教学实施

序号教学内容

及活动

课时资源与媒体练习、作业与检测

5 灰雀3课时教材、多媒体

课件。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从男孩的角度说说写写这

个故事。

3.和同学讨论从哪里能看出

列宁知道灰雀失踪的真相。

6 小摄影师3课时教材、多媒

体课件

1.收集高尔基的其他事迹或

文学作品。

2.抓住重点句子,分析人物

心理。

3.续写后来发生的故事。

7 奇怪的大石头 3 课时教材、多媒

体课件、

1、抄写文中的生字词。

2、想想为什么大人们都不知道

巨石的来历。

8 我不能失信

语文园地二1课时

3课时

教材、多媒

体课件

教材、多媒

体课件

1.抄写文中的字词。

2.从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想想自己失信过吗?讲一讲

自己生活中的事。

1、抄写日积月累。

2、写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3、课后阅读有关名人名言。

5.灰雀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体会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及小男孩的认识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一、激活情趣、引发猜想。

1.出示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几只灰雀?灰雀什么样?围绕“灰雀”为什么用“灰雀”作课题?)

二、放手试读、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

三、强化对生字词的认识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白桦胸脯面包渣惹人喜爱

四、写字指导、课堂练习

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边一撇不要丢掉。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

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围绕话题、对话交流

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人喜爱。你看它

们可爱吗?

3.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的灰雀来理解。

4.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多媒体演示“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1)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2)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

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

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

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3)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4)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代表发言。

四、形成积累。

1.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 )外( )步胸( ) ( )孩

一( ) ( )者( )是面包(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 )\

( ) 地说 ( ) 地歌唱

( )/( )/

3.填空,再想想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灰雀在枝头( )唱歌,( )惹人喜爱。

(2)列宁( )说:“多好的灰雀呀,( )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4.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

(1)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2)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5.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 )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 )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给文中带点词换上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2.写出文中的数量词:

3.从哪些地方看出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

4.你喜欢哪些动物呢?为什么?

我喜欢,因为它很,

6.小摄影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教学过程:

一、激活情趣、引发猜想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放手试读、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三、反复朗读、确保正确连贯性

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四、强化对生字词的认识

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五、写字指导、课堂练习

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

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围绕话题、对话交流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4.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

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

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板书:

6.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

7.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活情趣、引发猜想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放手试读、整体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反复朗读、确保正确连贯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四、写字指导、课堂练习。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

2.过程与方法: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2.听写:著名、捉迷藏、孤零零、考察、秦(qín)岭、遗(yí)迹、震(zhèn)惊、卧进、

二、围绕话题、对话交流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他看到《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儿?对它产生了什么疑问呢?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

我们继续学习。

1.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了什么疑问?用“?”画出有关句子。

2.“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3.“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有卧进土里去呢?

4.这块突兀的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他的四周都是平整

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三、根据疑问深入理解课文

1.一怪:大石头为什么“孤零零”?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1)课文哪些句子、词语反映出“奇怪的大石头”的“大”和“奇

怪”

a.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大:严严实实)

b.这块大石头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怪:孤零零)

(2)李四光面对“一怪”提出了疑问,怎样读才能读出心里思索的语气?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2.二怪:大人为什么也讲不清楚?(3至8段)

(1)面对这块大石头,李四光跑去问老师,然而,老师也不清楚。从下面句子中的那些词语表现出老师是不甚了解的、解释不清的?同学们读读课文3至8段。

a.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b.“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yǔn)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2)指名对话朗读,想想,要表?出老师对李四光的询问不甚了解、解释不清是使用“!”好还是使用“。”好。

①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yǔn)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②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yǔn)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3.李四光面对“二怪”提出了什么疑问?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有卧进土里去呢?

句子比较: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有陷进土里去呢?

(说明冲击力非常大和用词准确)。

4、面对李四光反问,老师说:“这我可说不上来了。”读这句话时怎样读才能读出老师因答不出而为难的语气?(可让学生创造性地

加些词语读、说。)

四、英国留学,解开谜团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读课文9、10自然段。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了许多年的问题是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说明了李四光的不停思考和和执著探索的精神?想了许多年、直到、才……)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联系上下问理解“突兀”)(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四)、交流读后感想

1.从李四光提出的问题,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1)“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2)“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大坑),可它为什么没有卧进土里去呢?

(3)这块突兀的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他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板书: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三、课堂练习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

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课后搜集这方面的材料。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怪:孤零零

奇怪怪:大人也讲不清楚

奇怪的大石头疑问从哪儿来的

没有卧进土里

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

解疑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

8*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鼓励学生收集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诚信是人基本素质以及诚信的重要性。

(2)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2)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活情趣、引发猜想

1.口头找反义词练习:前进──简单──谦虚──寒冷──

谁能说出这个词的反义词:板书:守信──

谁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它们说说话?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简介宋庆龄

1.说说你收集到的有关宋庆龄的资料,请生自由说。

2.齐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三、放手试读、整体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小黑板出示问题,同桌或小班合作在书上找答案并勾画出来。)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d.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从哪里知道的,用——划出句子。

e.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用~~~划出句子。

3.汇报交流。

四、分角色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备课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课文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这正是编者安排的巧妙,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的故事代替了冗长枯燥的说教,让学生通过这些故事去探寻名人足迹,感受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受到启迪。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整合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突出单元主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作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组课文都是人文内涵极为丰富的课文,如何结合文本特点落实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呢? (一)引导学生主动感知──蓄情待发 本组课文讲的都是一个个名人故事,从内容上讲能够吸引学生阅读,学生在老师还没讲到这些课文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读过了。这就为后面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教学时,我们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自读中,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文章大意。 (二)引导学生主动感悟──融情共鸣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灰雀》教案 总序号:011-012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 教学主题:《灰雀》 课时: 共两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姚瑞红古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材分析 《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到公园散步,他非常喜欢公园里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讲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以为它冻死了,感到很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只是坚定地说,灰雀会飞回来的。第11~13自然段讲第二天,列宁果然又看见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3.学情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适应三年级学习生字的进度,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词,老师给予适当指导即可。对课文内容理解仍需老师引导,对感情的理解有感觉,但表达不完整,需要慢慢学。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 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1、评价任务 任务一:出示本课生字,利用熟字记生字,在反复认读中认识本课生字。 任务二:通过老师先示范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写本课生字、生词。 任务三:通过学生各种形式练读,教师指导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三维目标及说明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三维目标及说明 一、三年级第二单元教学内容: 《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习作2、练习2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28个字也要求会认读;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学习课文。 4、观察插图,读懂习作例文,知道作者从那几方面介绍自己。 5、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做到大方端庄,不随便。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28个字也要求会认读;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学习课文。 4、观察插图,读懂习作例文,知道作者从那几方面介绍自己。 5、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做到大方端庄,不随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以及北大荒秋天的美景以及对拉萨湛蓝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根据语言环境体会其意思。 2.品读感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难点: 1.了解一字多义,并能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正确的字义。 2.掌握一定的构词规律,仿照它写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并由此迁移,学会构词。 3.体会文中比喻句的生动性、形象性,并能仿照例子写比喻句。 说明: 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激发学生内心情感为立足点。《北大荒的秋天》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西湖》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美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拉萨的天空》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容易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领悟内容,培养语感。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解析 一、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会查“无字词典”》、《古诗两首》、《做一片美的叶子》、习作1、练习1。 二、核心知识结构: 本单元的课文以“诗”为主,无论是诗歌体裁还是散文,文章中都透露出浓浓的“诗”的韵味,让人流连忘返。《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诗歌,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挚感情。《古诗两首》作者杜牧和张继通过写景和寓情于景等的写作手法,分别抒发了热爱大自然和客居他乡的忧愁之情。《做一片美的叶子》通过写叶子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和一个练习,外加一个口语交际。本组教材是围绕“名人故事”来编排的,略读课文选的是有关名人诚信方面的,精讲课文也是关于名人生活的,体现教材的整体性,注意前后联系。 二、目的要求: 1、学会本单元内所有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字的笔顺。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引导学生关注名人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1、指导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会写各种新的笔顺。 3、掌握四线格内所有的生字。 四、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五、时间:22课时 5 灰雀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灰雀》是一篇充满童趣又颇耐人寻味的文章,记叙了一个小男孩在列宁爱鸟言行的影响下,把捉回家的鸟又放回树林的故事。 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学习目标 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知道列宁的故事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指名说一说) 师概括介绍列宁的生平。 师:学习这样一位伟人的故事,一定会受益匪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灰雀》,看看文中的小男孩受到了哪些教育,你又能得到哪些收获。(板书课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按三维目标备课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内容: 本单元包括《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和《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这些课文围绕本单元的主题,内容系统,全是关于名人与孩子或名人的孩提时代的故事,贴近儿童心理。文章不是简单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使学生在品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做人做事方面得到启发。 2.本单元特点: 一是:导语、课文内容、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都围绕单元主题完整地组合在一起。教学中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体的优势。二是:每篇课文的记述都有一定的方法,段落较多。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清叙述顺序,清楚文章层次结构,整体把握课文,并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悟写作方法。三是这组课文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课文记述的一个个故事不再是简单、浅显的描述,而是通过人物对话、细节描写等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透过字面表达理解深层含义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表述、描写方法。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共同探究文章内容、人物心理活动。另外,通过阅读后的习作,改写或续写故事,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培养

他们从平凡的小事中找出闪光点的能力 三、单元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要认识19个生字,会写40个字,能正确读写44个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层次,前后联系、上下贯通,对不理解的地方善于提出疑问并加以解决,体会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 4.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5.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6.通过学习名人平凡的小事,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任何事,在平凡中发现伟大。 (二)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地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从阅读中借鉴应怎样写作,开阔思路,同时生动地复述读到的故事,领略名人在平凡生活中的风采,加强自身人格修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领略名人在平凡生活中的风采,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向名人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弄清楚叙述顺序、文章层次。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套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质优秀教案 教材配套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4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含三维目标)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课件出示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小朋友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咱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三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在保持前四册教材特色的基础上,三年级上册教材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编课文到设计练习,从内容安排到呈现方式及版式设计,又有新的突破。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 篇,其中精读课文24 篇,略读课文8 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 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要求认识200 个字,会写300 个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 这些字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后。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全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和语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式单元备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式单 元备课.txt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式单元备课 一、教材内容概述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一些与水相关的知识,包括水的形态、用途 等内容。通过培养学生对水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的词 汇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如液态、固态和气态。 2. 培养学生对水的认识,了解水的重要性和用途。 3. 帮助学生研究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水流”、“池塘”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用途。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水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 教具:图片、模型等展示水的不同形态。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动画。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讨论水的不同形态。 2. 研究:教师给学生讲解水的不同形态和用途,引导学生思考 水的重要性。 3. 拓展: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了 解水的形态变化。 4. 练:组织学生进行词汇练,如填空、配对等活动,加深对水 相关词汇的记忆。 5.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研究收获。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如写一段关于水的用途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检查他们对水的理解和用途 是否准确。 2. 批改学生书面作业,评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延伸 1. 继续让学生扩展有关水的知识,探索水的更多特性。 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知识,参与与水相关的活动。 八、其他注意事项 本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对水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注重词汇的掌握和运用。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是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 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 14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2 读交际要求 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教师巡视。 1、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挑选几名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给全班同学讲故事。 3、师生评议 五、畅谈感想 1、谈话:听了组内同学和“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3、教师小结

1、学生畅谈感想。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课时目标 1、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写值得写的事,并能从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明确任务,选材构思 1、指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要求要求: 板书: ① 写熟悉的人。 ② 语句要通顺。 ③ 用一件事来写。 ④ 抓住人物的特点。 2、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 (1)要准确概括人物特点 ⑵ 要写清楚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本单元重点学习目标是:(1)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生动,有些词语对于大家来说比较陌生,特别是《古诗三首》的字词比较难理解。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学时,给足时间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二、单元教学资源 1.课内:《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 2.课外教学资源: (1)经典诵读:《初秋行圃》《山居秋暝》 (2)美文阅读:《秋夕》《秋词》《枫桥夜泊》《乡愁》《秋天》《五彩的秋天》《秋天来了》《秋天的味道》等。 三、单元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运用归类识字、字理识字等各种识字方法认识36+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通过观察字形、范写、描红、指导书写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汉字书写的笔顺规律,规范汉字书写。 2.通过教师指导、自主练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通过想象理解课文、读懂课文内容,能按一定顺序复述课文,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写日记, 3.通过教师指导,能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拓展目标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教师指导,拓展认读几篇诗文中出现的生字,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2.诵读经典诗文,拓展阅读《乡愁》《秋天》《五彩的秋天》《秋天来了》《秋天的味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5 灰雀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文的词语。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出示列宁照片,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地介绍一下列宁的事。 二,自主学习: 比较字形,并组词。 郊()华()者()低()

校()桦()暑()底() 效()花()著()纸() 二、合作学习: 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注意“诚”、“蹦”等后鼻音。 3、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三、合作探究: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呢?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读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用来度的方式体会列宁的感受。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你认为最难写的是哪几个字?说说你 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 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 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五、布置作业 布置学生摘抄本文中的好词好句,做“日积月累卡”。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 多媒体出示灰雀歌唱的声音,突然一只剩下两只了,还有一只哪去了呢?列宁心里会怎样呢?(急)那时因为列宁喜欢灰雀呀!自己读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预设 1、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列宁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导读。 2、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完整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语文主题学习”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主题金秋时节年级年段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备人张禄明审核人李长秀课型单元整体教学 教学内容课文 《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 《听听秋的声音》 丛书《成长乐园》之《秋的踪迹》《秋日童话》 单元整体分析 本单元选取了四篇写秋描景的文章,多个侧面丰富了儿童对秋天的感受。分别是《古诗三首》《秋天的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听听,秋的声音》。这组教材的内容主题是:金秋时节。 教学本组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本单元的语文素养主题是: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中,语言非常优美、生动,有些词语对于大家来说比较陌生,特别是《古诗三首》的字词比较难理解。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学时,给足时间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 丛书分析:本单元配套主题丛书《成长乐园》共选入18篇文章。经典诵读中还选入四首与秋天这主题相符的四首古诗。 丛书分为三个版块,以人文主题为主,以素养主题为辅组织文章,具体分析如下:第一版块“秋的踪迹”主要选取了不同作家如严涛、苏联作家尼·斯米尔诺夫等,他们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对秋天的独特感受。第二版块“秋日童话”以充满童趣的语言写出了红叶、霜这些秋天的景物在秋天里经历的趣事。第三版块“四季雨歌”写出了四季更迭,雨的不同特点。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35个生字,会写39个字、31个词语。 2.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古诗。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感受秋天的美丽。 5.积累与秋天有关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6.学习写日记。 单元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单元整体预习课,自学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精品讲读课,精讲《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读写结合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的原野》。 第四课时:预习指导课,《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 第五课时:略读实践课,《秋天的雨》+丛书《秋之神韵》《北大荒的秋天》。第六课时:略读实践课,《听听,秋的声音》+丛书《秋天》。 第七课时:组文阅读课,《秋天的味道》、《枫叶礼赞》、《秋天踏着车来了》。第八课时:习作指导课,学写日记。 第九课时:习作评改课,习作点评。 第十课时:单元整理课,语文园地二。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8、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9个生字,掌握4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 会认9个生字,掌握4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检查预习,激起兴趣 1.本文的作者是谁?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指名学生说) 2.学习生字、词语。 (1)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读生字,师生正音。 (2)讲字形,用彩色笔标出易写错的笔顺。 (3)“开火车”读生字,边读边写,识记生字,组词语。(师重点指出“挣、几、晃、喷”是多音字,在文中分别读zhèng、jī、huǎng、pèn)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段,读后评议。 4.读书感悟。 (1)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哪个词可以用来形容小女孩的处境?(可怜) (2)小女孩可怜在哪里?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你对文中哪些句段印象最深刻?(分小组交流) 三、读中感悟,理清脉络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围绕主题,简单概述课文所讲述的故事。 (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理清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提炼标注:①悲惨生活②美好幻象③冻死街头 四、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指名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小女孩很可怜,小女孩太悲惨了,小女孩在人世间没有人关爱……)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结合具体的语句,引导与汇总。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秋季(autumn,fall)是一年四季之第三季,是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节,阴历为7至9月立秋到立冬,阳历为9至11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这一段时间。一起看看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欢迎查阅!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审美能力的培育,唤起学生宠爱大自然、宠爱生命的情感。 2、了解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全方位地感知秋天。 3、学习创作画的表达方式,能大胆、直率地表现。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知“秋”,拓宽视野,学会创作的表现手段。 教学难点: 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直率表达,独特作画。 课前预备: 各种秋天的物品、油画棒、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伴侣们,今日老师要带来了很多东西,你们来看看都有什么? 师生:哦,(有稻子、柿子、南瓜、葡萄、红辣椒、苹果) 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季节的? 生 师:这些东西都是秋季才会有的,秋天真是一个喜悦的、收获的季节啊。 除了这些,老师还觉察小伴侣们已经穿上了秋天的外套,秋天正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了。原来,秋天来了。(课件:揭开课题) (二)、新授 师:小伴侣们在你们的记忆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 生:秋天很凉快 秋天有很多果实丰收了,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师: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觉得秋天是一个很美的季节。如今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欣赏一下秋天的美景。 (课件欣赏秋天的图片) 秋天的景色真是太美了,那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老师这里有许多彩色卡片,小伴侣们能在这里面找到秋天的色彩吗? (生上台找并且贴) 师:秋天的色彩是最丰富的,真是美极了。很多画家都描绘了秋天的美景。如今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画家们笔下的秋天。 师:这幅画中画家画的是什么? 生 师:他的画中都有哪些颜色? 生 师:是用什么画的?有谁知道? 生 师:这幅画很特别,这是法国画家修拉的作品,叫做《大碗岛上星期天的下午》,这幅画是画家用油画颜料一点一点的点画上去的,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点

精编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单元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描写了秋天的美丽风景,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领略秋天的美好风光,体会古诗包含的情感。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记叙了“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上行走的情绪。重点是通过分关键词、重点句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怀,体会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秋天的雨》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秋天的雨,重点是分析重点词句,借助图片、音乐理解体会秋雨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 《听听,秋的声音》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习作本次习作主题是《写日记》,引导学生学习写日记的格式和内容及好处。重点是分析例文,总结日记格式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会写日记。 语文园地本次园地主要内容是交流学习用合作和探究法等方法理解词语,并学会运用;用合作交流的方法理解、积累四季特别是秋天的成语。 单元重难点: (1)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2)要抓住课文重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精品好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学习写读后感。 本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草船借箭》是根据《三国演义》的相关情节改写的,讲述了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的故事;《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记叙了武松打虎的故事;《猴王出世》节选自《西游记》,主要写了一块仙石孕育出的石猴发现了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红楼春趣》节选自《红楼梦》,讲述了宝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本组课文意在带领学生走近中国古典名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字词句 ◎认识51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17个词语。 ◎能说出古典名著中常用事物名称的大致意思。

阅读 ◎能初步了解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主要人物的特点。 ◎能交流、总结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能回顾、总结猜测古典名著中语句意思的方法。 ◎能根据古典名著中的外貌描写猜测所写的人物,并能说出理由。 ◎朗读、背诵古诗《鸟鸣涧》。 ◎能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口头表达 ◎能主持关于“怎么表演课本剧”的讨论,引导每个人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并通过协商形成一致的看法。 ◎参与讨论时,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大家的共同决定。 书面表达 ◎能初步了解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能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 1.本单元是古典文学名著单元,这是学生第一次集中学习古典文学名著,你认为学生

在阅读这一类作品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古典名著中的语言与现代汉语不同,学生可能读不懂。 ◎故事太长,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单元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你认为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在正确的序号前画“√”。 A.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B.遇到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大致读懂即可。 C.应该深入品味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文学价值等。 D.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和相关资料,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本次安排古典名著单元的学习,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打开阅读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你可以做些什么? ◎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引发阅读的兴趣。 ◎开展“古典名著故事会”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