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磷、碳、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化学美;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资源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有关《空气》的知识后,对氧气有了一些了解,但如何认识物质和物质的性质,学生并不熟悉。所以,本课题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学好本课题,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物质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遵循了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习掌握了研究物质的基本模式,为今后其他物质的学习提供一个样式和范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策略分析】 1、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掌握有关氧气的知识; 2、采用自主体验(自学、讨论、交流、归纳)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的概念; 3、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的化学知识社会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让学生体验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2 氧气 教案

课题2 氧气 教学目标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3.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4.知道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5.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引入】物理性质是指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空气的氛围中,空气中约1/5体积是氧气,那么氧气有哪些 物理性质呢?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 大于空气密度(1.293g/l)。 3.氧气难溶于水。 4.101kpa -183℃淡蓝色液体 101kpa -218℃淡蓝色雪花状固体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上一节我们做了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空气中被消耗1/5的气体就是氧气。 可见氧气能与磷发生化学反应。此外,氧气还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呢? 1.磷与氧气的反应磷 +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P + O 2 P 2 O 5 2.检验氧气的方法实验2-2 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 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3.氧气与硫的反应演示实验2-3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文字表达式:硫 +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S O 2 SO 2 木炭,硫,磷在空气中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能燃烧吗? 4.氧气与铁的反应演示实验2-4 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 文字表达式:铁 + 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Fe O 2 Fe 3 O 4 注意事项:(1)系火柴的作用:点燃铁丝 (2)瓶内装少量水:防止溅落的熔化物使集气瓶破裂(可以用少量的沙子代替) (3)绕成螺旋状:是为了提高铁丝局部温度,以利于铁丝在氧气中持续燃烧。 (4)待火柴临近烧完,在伸入集气瓶是为了缩短火柴在集气瓶中的燃烧时间,减少耗氧量,有利于观察铁丝燃烧的现象。 总之,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问]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三.化合反应特征:多变一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四.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指氧气和提供氧气物质)发生的反应。 1.氧化反应生成的物质叫做氧化物。 2.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剧烈氧化:进行快,发光,放热 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进行的慢,不易觉察,放热

《氧气》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掌握,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学会了分析推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下对氧气的反应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空气的组成成分,引导学生思考空气中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是哪种成分?并引出此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氧气。 (二)教授新课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展示集气瓶中收集的瓶氧气的状态、颜色、气味,并借用生活常识:鱼类等动物在水中需要呼吸,来引导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能溶于水。教师补充知识: 氧气能溶干水但不易溶干水,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即氧气比空气“重”。学生思考总结氧气的物理:氧气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但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师提问空气中是何种物质使得燃料能够在空气中燃烧进而过渡到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与学生一起开展探究性实验 验一:木条复燃实验。并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支持燃烧。教师操作第二个实验:硫粉在氧气中与空气中分别燃烧的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总结。 硫粉燃烧现象:在氧气中的硫粉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的硫粉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两种情况都产生了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并发出了热量。 教师进行第三个实验:观察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与空气中分别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并以小组形式汇报讨论结果,老师补充总结。 木炭燃烧现象:木炭在空气中时,红热但无火焰无烟尘;在氧气中时剧烈燃烧,散发剧烈白光,并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铁丝加热现象:铁丝在空气中加热持续发红,在氧气中加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注:需要在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预留水或者细沙,防止集气瓶受热不均匀炸裂。 教师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支持燃烧,硫粉、木炭、铁丝在氧气与空气中国反应的不同状态及化学方程式。 课堂练习:参照硫粉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尝试书写木炭与铁丝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三)课堂小结 1.氧气的物理:氧气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但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支持燃烧。 (四)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知识点。 2.上网收集不同物质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并尝试练习书写一部分化学方程式。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教学设计 一、实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并描述现象, 通过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推理分析的科 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二、实验教学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三、实验教学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以及分析教材中装置可能产生的测定误 差的原因。 四、实验器材:红磷、药匙、装有水的烧杯、带有导管和燃烧匙的橡皮塞、集气瓶、酒精灯、火柴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总结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的主要成分是哪些?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 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新课】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实验原理,我们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室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实验要求: 1、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2、要等集气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3、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4、瓶底要加少量水,防止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实验步骤: 1、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 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做记号; 实验装置

3、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内并把塞子塞紧; 4、等红磷燃烧停止,温度降低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实验原理: 点燃 红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 P O2P2O5 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思考: 1、水为什么会进入集气瓶中? 2、根据现象分析: (1)烟和雾是一样的吗? (2)集气瓶内的水平面上升了五分之一说明什么? 3、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 4、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5、(1)在进行该实验时,为什么进入集气瓶的水少于1/5 (2)在进行该实验时,为什么进入集气瓶的水大于1/5?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1、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2、红磷要足量; 3、红磷燃烧停止后,要等到集气瓶内温度降至室温后才打红磷开弹簧夹。 4、点燃红磷之前集气瓶里要放少量的水。 5、弹簧夹要夹紧。 6、点燃红磷之后燃烧匙要快速伸入集气瓶中。 七、板书 1、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氧气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这节课单纯地从知识内容上来看,并不复杂,主要内容包括氧气的检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两个概念;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如何从化学的视角认识这种物质,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接触具体物质性质知识的开端,第一次切身感悟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不仅为学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提供了思路与方法,也为高中氧化还原反应、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等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因此,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1)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2)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二、学情分析 氧气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气体,在小学自然、生物课中都学习过氧气的一些知识,如氧气能供给呼吸、能支持燃烧等,在上一节《空气》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以及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为本节课系统学习氧气的性质打下了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氧气的化学性质和观察、比较的实验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一些实验方法如观察、描述、对比实验等还不太熟练,需要教师进行指导,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形成学习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在实验操作上,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为实验操作的顺利完成打下基础,但应用较少,仍需要教师多加关注和巩固。学生在学习时的困惑:对“氧气不易溶于水”这条性质的理解;系统、全面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等。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和生活常识,能说出氧气的物理性质,知道氧气的一般检验方法。 2.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方法,并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通过总结、归纳氧气的性质,能归纳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一般特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教案

课题2:氧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要求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硫磺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能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 质,认识到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及要求 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通过观察和实验,逐步掌握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体验化学知识的获取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 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板题示标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知道氧气的用途十分广泛,那么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题2 氧气(板书)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能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硫磺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能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知道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明确目标的请举手) 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些目标一定能达到。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首先请同学们对照自学指导认真自学。 二、引导自学 1、自学指导:观察集气瓶中氧气,快速默看课本P33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划出重要语 句,1分钟后能描述出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3、归纳、点评: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 能不能把“易”去掉,说氧气不溶于水?(不能)那哪位同学能举出例

子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2)出示思考题:有人说氧气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无色气体,对吗?(不对) (展示图片)在1.01×105Pa,-183℃时氧气会变成淡蓝色液体,在1.01×105Pa,-218.4℃时,又会变成淡蓝色固体。说氧气是无色气体需要个前提:(板书)在通 常情况下。 三、引导探究 (过渡)刚才观察的一瓶氧气,有没有同学怀疑?怎样消除怀疑呢?学生代表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验试,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助燃性) (追问)氧气还有哪些化学性质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动手做几个与氧气有关的小实验。(一)实验一:硫磺在氧气中燃烧 1、实验指导: 1)选择底部留有少量水的集气瓶. 2)取少量硫磺于燃烧匙中并在空气中点燃,观察现象; 3)将点燃的硫磺缓缓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注意观察现象; 思考:集气瓶底装少量水的目是:———— 2、师生共同实验。 3、引导交流归纳实验现象: (1)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相比有什么不同?(2)通过试验现象的观察,请说出硫磺燃烧生成了什么产物。 (二)实验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1、实验指导: 1)用镊子夹住木炭在空气中点燃,观察现象; 2)将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缓缓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

氧气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3.认识硫、磷、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4.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化学变化中,体验从化学中学到的知识,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重点知道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四瓶)、火柴梗、硫粉、木炭、铁丝等。 一、导入新课

(1)检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等气体充满试管的1 2 时,取出试管迅速把快要熄灭的木条伸 进试管中(如图所示)。 (2)学生观察比较木条在空气中和在纯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思考:此现象说明什么? 二、推进新课 [展示]出示一瓶制好的氧气。 (1)请学生观察。 (2)闻一闻:氧气有气味吗? (3)思考: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于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总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g/L,比空气的密度略大。它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升水中只能溶解约30毫升氧气。在压强为101千帕时,氧气在-180℃时变为淡蓝色的液体,在-218℃下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二)氧气的检验 [演示]实验2—2 [现象]带火星的火柴梗复燃 [结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火柴梗复燃 [提问]如何检验是否为氧气? [回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如复燃则为氧气。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1.能与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演示]实验2—3 [现象]在空气中:(1)淡蓝色火焰,(2)放热,(3)有刺激性气味; 在氧气中:(1)蓝紫色火焰、火焰更明亮,(2)放热,(3)有刺激性气味。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分析]硫燃烧生成的这种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 2),是酸雨的主要成 分之一。这个反应可用下式表示: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2.能与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实验]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现象]在空气中:(1)发出红光,燃烧不剧烈,(2)放热,(3)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教案

课题2氧气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查验方法,知道碳、硫、铁在氧气中焚烧的实验现象,能够写出这些反响 的文字表达式;知道氧气拥有氧化性。 3.掌握化合反响的特色并能利用该特色对反响的种类进行正确地判断。 4.知道氧化反响有强烈和迟缓之分,并能举出相应的反响实例。 【课前预习】 1.依靠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你能说出你对氧气都有哪些认识吗?(只假如与氧气有关的内容都能够) 2.在大家排列了有关氧气的好多内容后,我们可否将这些内容进行归类呢? 【情境导入】 二、自主研究: 知识点 1: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出示一瓶氧气。) 【议论沟通】①请察看并描绘其物理性质。②想想,氧气有味吗?③氧气溶于水吗? ④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概括填空】氧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三态变化

2、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研究】察看老师演示实验[2-2],察看记录实验现象并剖析。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现象剖析及结论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氧气: 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置于 空气: 空气中会有何现象) 小贴士:此方法往常用于氧气差别于其余气体的鉴识。 【实验研究】察看老师演示实验[2-3]及[2-4],察看记录实验现象并达成下表: 实验现象反响前的反响后生 实验名称反响的文字表达式空气中氧气中物质成的物质 硫的焚烧 木炭的焚烧 铁的焚烧 【沟通议论】 1.物质的焚烧与氧气有亲密的关系,我们如何解说物质在空气与氧气中焚烧的不一样? 2.①铁丝为何绕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起什么作用?② 集气瓶底为何要先放少许水? ③铁丝在空气中加热不可以焚烧 , 而在氧气里焚烧,这说了然什么? 3.经过以上实验我们能发现这三个反响有什么共同特色? 知识点 2:化合反响、氧化反响、迟缓氧化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 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教案

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用途。 3.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蜡烛在氧气里的燃烧)。 4.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将演示实验的可能部分表格化,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为了应用才需要认识物质的性质,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 4.对学生进行“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2.难点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3.疑点氧化反应的定义中为什么不包括氧气的“气”?为什么不提剧烈反应的“剧烈”两字。 4.解决办法 (1)教师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采用边实验、边 观察、边记忆的方法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2)通过对比五个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归纳典型的氧化 反应,并解释氧化反应定义中不写“气”字的原因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点。 (3)采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来突破难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分它们。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钻研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规律。 (二)整体感知 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和典型代表,是从化学学科特征出发,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开始,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本节既为学习氧气的收集准备了条件,又为学习燃烧与灭火储备了感性材料。为分解难点,本节可以介绍几种物质的化学式,如02(氧气)、C(碳)、P(磷)、S(硫)、Pe(铁)、C02(二氧化碳)、H20(水)等。(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情况 复习空气的组成而引入对氧气的学习。 说明研究物质的方法:存在、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其中性质是主要的。 1.氧气的存在 2.氧气的物理性质 讲述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顺序: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展示一瓶氧气,学生观察并结合课本第11页内容,按照认识物理性质的顺序,叙述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录像使学生看到液态空气、液氧、液氮。 3.氧气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1—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1—3]硫在氧气中燃烧 补充实验: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1—4]铁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1—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案

课题3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知道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作用的探究,初步了解体验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屏住呼吸,看看能坚持多久?(体验游戏)全体同学参与并谈感受。 二、推进新课 [过渡]氧气是生命的养料,到目前为止,你知道有哪些途径可以获得氧气吗? [归纳总结]分离液态空气法(工业制法);分解氧化汞。

[讨论交流]在实验室中用这两种方法制取氧气是否适合呢?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应考虑哪些因素? [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择药品的原则:原料易得、产物纯净、安全环保、操作简单。 [过渡]阅读教材第37页第一段的内容,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演示]实验2-5(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填写教材第37页的表格)。 [特别提醒]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②加热高锰酸钾固体时应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③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而堵塞导管。 ④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内过长,否则不利于气体的导出。 ⑤用排水法收集时,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否则会使收集的气体不纯。 [归纳总结] [过渡]在实验室中,还常常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即可分解,但制取氧气时,通常还要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为什么呢? [实验]指导学生进行教材第38页的探究实验并填写教材中的表格。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

课题2 氧气 第一课时氧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3.知道碳、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能够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知道氧气具 有氧化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3.初步建立起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和合理顺序,学习沿着知识的内在脉络进行学习的初步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3.对学生进行“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辨证规律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让学生体验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教学过程】 【课前练习】见课件 【新课学习】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 二、如何检验氧气? 观察老师演示实验[2-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 方法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则证明这是一瓶氧气。 方法2:把燃着木条伸入集氧瓶内,木条燃烧更旺,证明这是一

瓶氧气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与硫反应 文字表达式: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S O 2 SO 2 2、氧气与木炭反应 补充实验:木炭在空气中和在纯氧中燃烧,观察现象,将实验现象填在表中。 文字表达式: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C O 2 CO 2 3、氧气与铁丝反应 文字表达式: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Fe O 2 Fe 3O 4 点燃 点燃 点燃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氧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3)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描述实验现象能力及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2)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3)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药匙、燃烧匙、酒精灯、火柴、坩埚钳、硫磺、氢氧化钠溶液、木炭、澄清石灰水、铁丝、蜡烛 学生准备:①课前预习本课题内容;②复习实验基本操作。 三、教学过程: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二、化合反应

四、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①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标准状况) ②熔沸点: 氧气 (无色) 101千帕,-183℃ 101千帕,-218℃ (淡蓝色)液态氧固态氧(淡蓝色) ③密度:大于空气 ④水溶性:不易溶于水 ⑤贮存:天蓝色钢瓶 2、化学性质: ①硫在氧气中燃烧 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二、氧化反应 氧化物 缓慢氧化(举例) 三、化合反应 五、课件设计(见课件)。 六、

人教九上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 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第二单元实验活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材所在页:第45----46页 教材版本: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初中化学学习的起始部分第一次系统地进行物质制取的讲解,它既要建立在本单元前两节知识的基础上(氧气的物理性质等),还要为以后学习物质(二氧化碳等)的制取起到学习方法的铺垫作用。 2.知识类型与知识结构 本单元知识包括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具体内容:药品的选择,反应条件的确定,反应装置的选取,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采取合理的收集方法,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采取验满的方法。本单元的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难点是: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疑点是:是否还有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在课堂上最好能让学生进行探究。 3.呈现方式与编排特点 利用学生已经有的基础知识,出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一些图片,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需要纯净的氧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设计制取氧气的其他方法,使学生掌握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初步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相对论观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继而课题3《制取氧气》的学习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理论,只缺实践。这是学生第一次亲自动手完成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实践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硫、木炭、铁丝等在空气及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使学生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学情分析: 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学生已经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和氧气能供给呼吸等内容。通过课题1对空气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存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知识背景上具备了学习本课题的条件。课题2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方法及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进行系统、准确的描述。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教学中,突出了微课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功能,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将信息技术、实验操作与教学充分融合,利用电子白板的插入展台、计时器、书写等功能,将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小组讨论等活动串联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三、重点、难点 重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难点:实验探究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学会分析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1) 第一课时制取氧气的几种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3.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 4.了解分解反应概念,能区别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讨论中,通过交流互动,优化思维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学过程】 【课前练习】见课件 【新课学习】 一.工业上制氧气方法: 阅读教材P40资料卡片内容,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是 ———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空气中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而分离出氧气和 氮气,属于物理变化。 二、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方法一:用加热高锰酸钾(暗紫色)制取氧气 演示实验2—5,观察现象,将现象填入表格中 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 4 K 2MnO 4 MnO 2 O 2 【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2)实验时为什么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溅入导管里,堵塞导管。 (3)实验时为什么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反应中产生的冷凝水流回到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破裂。 方法二: 分解过氧化氢(H 2O 2)制取氧气 1.药品介绍: 过氧化氢:双氧水,常温下液态,用于消毒与漂白。 二氧化锰(MnO 2):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2.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能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速率加快,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 2O 2 H 2O O 2 【实验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1.实验 (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观察现象,将现象填入表格中。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并将现象填 入表格中。 (3)上述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并将 【分析】:上述实验中的二氧化锰本身不能放出氧气,但可以促进过氧化氢快速放出氧气,若将二氧化锰分离出来称量发现,它的质量并没有减少,与开始放入的二氧化锰质量相等。二氧化锰被称做是这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加热 MnO 2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氧气课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本节教材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作为学习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首先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木条燃烧归纳出氧气的检验方法,进一步通过硫、木炭、铁丝燃烧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并根据文字表达式讨论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最后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 (二)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才刚刚开始,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本课题分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讲述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讲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②观察和描述硫、木炭、铁丝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

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③通过对已知反应共性的归纳总结,初步建立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并能对已学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来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三、重点难点 重点:①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难点:①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氧化反应的理解。 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四、实验材料 器材: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坩埚钳等。 药品:木炭、硫磺、细铁丝、水等。 其他:火柴、木条等。 五、教学方法 探究、归纳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及其用途。 引入新课:既然氧气对我们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氧气的一些性质。[板书]课题2氧气 讲述:我们研究物质的顺序,一般先介绍它的物理性质再介绍它的化学性质,而对于气体的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主要从颜色、气味、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