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专题1 离子反应的应用 课件(共36张PPT)高一化学(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册)

专题1 离子反应的应用 课件(共36张PPT)高一化学(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册)

专题1 离子反应的应用课件(共36张PPT)高一化学(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册)

(共36张PPT)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专题:离子反应的应用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离子共存

01

离子的检验与推断

02

学习目标

1.通过微观动画演示,联系强酸、强碱和盐与弱酸、弱碱溶液电离

方程式的不同书写,认识不同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不同,从而

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理解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类别的关系,能识别强弱电解质及应用。

2.通过回顾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小组讨论交流,

了解离子共存的本质及条件,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共存与不共存的判断

方法。

3.通过问题探究、归纳总结、教师引导,能利用离子的特征反应和

共存规律(或典型代表物的性质和反应),初步学会鉴别和推断一些

常见离子的基本方法。

近期,环境保护组织对某市相邻甲、乙两企业排出的废水进行了检测,发现甲企业的废水中含有下列几种离子:K+、SO42-、CO32-、Cl -。乙企业的废水中含有大量Ba2+、NO3-,若将这两种废水混合,废水的污染性明显降低,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回答这一问题。

离子共存

离子共存

任务一、问题探究:强酸、强碱与弱酸、弱碱在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上有何不同,其本质原因是什么?

活动一、认识强弱电解质

OH-

Na+

NaOH==Na++OH-

CH3COO-

H3O+

CH3COOH

NaOH固体溶与水

CH3COOH CH3COO- + H+

醋酸溶与水

离子共存

不同电

比较

强酸、强碱、

大部分盐

弱酸、弱碱、

少部分盐

①电离方程式:用等号,且多元强酸、强碱一步写。

②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强酸、强碱及可溶性盐要拆。

①弱酸、弱碱、少部分盐用可逆符号,且多元弱酸分步写,多元弱碱一步写。。

②弱酸弱碱及难溶性盐均不能拆。

本质原因

电离程度不同。强酸、强碱及大部分盐溶于水时能完全电离,而弱酸、弱碱及少部分盐溶于水时仅部分电离。

离子共存

任务二、讨论交流:根据电解质溶于水的电离程度不同,可将电解质分

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结合下表内容讨论交流,并回答有关问题。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定义

相同点不同点化合物种类

电离条件

电离程度

水溶液中粒子的存在形式

实例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为离子的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出离子的电解质

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都能电离,都能导电,与溶解度无关

溶于水或熔融

离子化合物、部分分子化合物

部分分子化合物

完全电离

部分电离

溶于水

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电解质分子

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

硫酸钡、硫酸、氧化钙等

碳酸、醋酸、水

离子共存

【温馨提示】

①电解质的强弱由物质的内部结构决定,与其溶解性无关。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虽然它们的溶解度很小,但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强电解质。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无直接联系。溶液导电能力强的,溶质不一定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差的,溶质未必是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

③强酸、强碱、大部分盐(不论难溶、易溶)都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少部分盐都是弱电解质。

对应训练

【典例1】关于强、弱电解质叙述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B.强电解质都是可溶性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难溶性化合物C.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无溶质分子,弱电解质的水溶液中有溶质分子

D.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弱C

【解析】A项,部分共价化合物是强电解质;B项强电解质有些是难溶性的,如BaSO4;C项,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无溶质分子,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有溶质分子。D项,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

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

对应训练

【典例2】下列物质中的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A B C D

强电解质HCl CuSO4 H2SO4 BaSO4

弱电解质HF CH3COOH CaCO3 NH3·H2O

非电解质SO2 Cu H2O CH3CH2OH

AD

【解析】CaCO3应为强电解质,Cu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H2O是极弱的电解质。

离子共存

活动二、探究离子的共存

任务一、思考交流:结合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想一想离子共存的本质及不共存的条件是什么?

离子共存

本质

不共存

条件

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①离子间反应生成沉淀(难溶物或微溶物)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②离子间反应生成气体也不能大量共存。

③离子间反应有难电离的物质生成,则不能大量共存。

离子共存

任务二、拓展探究:在判断离子是否大量共存时,还可能有哪些条件需

要考虑?

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

③无色透明溶液中,不存在有色离子。如Cu2+(蓝色)、Fe3+(棕黄色)、Fe2+(浅绿色)、MnO4-(紫红色)等。“透明溶液”意味着无难溶物和微溶物,但并不意味着溶液无色。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较强的酸性与碱性环境中都不能大量共存。

②(强)酸性溶液(pH=1、pH<7、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等)中,不能存在与H+起反应的离子。

①(强)碱性溶液(pH=13、pH>7、紫色石蕊试液变蓝、酚酞变红)中,不能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

离子共存

任务三:应用探究:甲(含K+、SO42-、CO32-、Cl-等离子)、乙(含Ba2+、NO3-等离子)两企业排出的废水混合,废水的污染性

明显降低了吗?

【结论】SO42-、Ba2+两种离子不能共存,会生成BaSO4白色沉淀,可有效降低重金属Ba2+的浓度:Ba2++SO42-==BaSO4↓;CO32-与H+不能共存,反应生成了CO2气体:CO32-+2H+==CO2↑+H2O,可有效降低H+的浓度(酸污染)。因此,甲、乙两企业排出的废水

混合,可以降低或消除环境污染。

对应训练

【典例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是()A.Ba2+、NO3-、H+、SO42-

B.K+、Cl-、CO32-、Na+

C.H+、NO3-、Na+、CO32-

D.NH4+、SO42-、K+、OH-

B

【解析】选项A中的Ba2+与SO4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二者不能大量共存;选项C中的H+与CO3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二者不能大量共存;选项D中的NH4+与OH-反应生成难电离的弱碱一水合氨,二者不能大量共存。

对应训练

【典例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条件下大量共存的是()

A.透明的溶液中:K+、SO42-、Mg2+、OH-

B.滴加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H+、Na+、Cl-、CO32-

C.无色溶液中:NH4+、MnO4-、K+、Cl-

D.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Ba2+、Na+、OH-、Cl-

D

【解析】A.Mg2+和OH-会产生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B.H+和CO32-会产生气体,故B不符合题意;C.MnO4-是紫色,故C不符合题意;

D.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Ba2+、Na+、OH-、Cl-都共存,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D。

离子的检验与推断

离子的检验与推断

活动一、探究离子的检验方法

任务一、思考讨论:离子的检验有哪些基本的方法,应遵循什么原则?离子的检验

根据性质不同实验现象不同分三种类型:①生成沉淀(如检验SO42-)、②生成气体(如检验SO32-)、③显现特殊颜色(如检验有色离子或生成特殊颜色物质)等。

做某溶液的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溶液中一定存在Na+,也可能存在K+,因为钾的焰色反应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才能观察到。方法

特殊离子

原则

四原则:肯定性原则:根据题干或实验现象确定物质;否定性原则:根据已确定的物质结合反应排除不存在的物质;引入性原则:实验过程中物质的引入对推断物质的干扰。电中性原则:溶液中一定为电中性,阴、阳离子带的电荷数相等。

离子的检验与推断

任务二、讨论交流:根据离子的检验方法,联系物质的性质,讨论交流如何检验Cl-、SO42-、CO32-、SO32-、NH4+、Cu2+、Fe3+等离

子?并完成下表内容。

离子试剂现象(证据)及离子方程式

Cl-

SO42-

NH4+

AgNO3溶液和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Ag++Cl-==AgCl↓(白色)

稀盐酸和BaCl2溶液

加盐酸无明显现象,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a2++SO42-==BaSO4↓(白色)

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4++OH-NH3↑+H2O

NaOH溶液、加热

离子的检验与推断

离子试剂现象(证据)及离子方程式

SO32-

CO32-

Cu2+

Fe3+

稀H2SO4和品红溶液

CaCl2溶液和稀盐酸

NaOH溶液

①NaOH溶液;②KSCN溶液

①产生红褐色沉淀:Fe3++3OH-==Fe(OH)3↓(红褐色)②溶液呈色:Fe3++3SCN-==Fe(SCN)3(红色)

产生蓝色沉淀:Cu2++2OH-==Cu(OH)2↓(蓝色)

加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溶解,产生无色无色无味的气体:Ca2++CO32-==CaCO3↓(白色)、CaCO3+2H+==Ca2++CO2↑+H2O

加硫酸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SO32-+2H+==SO2↑+H2O

离子的检验与推断

任务三、应用探究:如何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写出实验步骤所加试剂及离子方程式。

【基本思路】第①步:加NaOH溶液过滤:Mg2++2OH-===Mg(OH)2↓ ;第②步:加BaCl2溶液过滤:SO42-+Ba2+===BaSO4↓;

第③步:加Na2CO3溶液过滤:CO32-+Ba2+===BaCO3↓,CO32-+Ba2+===BaCO3↓;

第④步:加盐酸:CO32-+2H+===CO2↑+H2O、H++OH- === H2O。

【基本原则】① 除杂试剂应过量;②过量试剂要在后续步骤中除去,不能引入新杂质;③BaCl2溶液应加在Na2CO3溶液之前,盐酸最后加。

对应训练

【典例1】下列对离子检验的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向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

一定含有SO42-

B.向溶液中先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则该溶

液中一定含有SO42-

C.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产生气泡,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D.向溶液中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

对应训练

【解析】A.向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无法排除Ag+的干扰,A错误;B.向溶液中先滴加BaCl2溶液,再加盐酸,无法排除Ag+的干扰,B错误;C.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产生气泡,则该溶液也可能含有HCO3(-) ,C错误;D.向溶液中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AgNO3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D正确;答案选D。

对应训练

【典例2】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现象结论

A 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SO

B 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原溶液中有I-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有Na+,无K+

D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NH

B

对应训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离子的鉴别,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A项,加入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或SO32-或Ag+;B项,溶于CCl4呈紫色的为I2,即原溶液中含有I-;C项,观察K+的焰色反应应透过蓝色钴玻璃,排除Na+的干扰;D项,检验NH4+应加入浓NaOH溶液,且需要加热。

离子的检验与推断

活动二、探究离子的推断

任务一、讨论交流:假设我们要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某种离子,你认为在设计方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原则)?

离子推断四原则

①肯定原则: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记住几种常见的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CrO42-、Cr2O72-。

②互斥原则:在肯定某些离子存在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酸性、碱性、指示剂

的颜色变化等)。

③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有阳离子,必有阴离子,且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

④进出原则:通常是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离子的检验与推断

任务二、结合离子检验的方法,归纳总结离子推断的依据、步骤及基本思路是什么?

依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差异—颜色的变化、是否有气体产生、能否溶解、有无沉淀、能否产生某个现象(或产生某个现象的快慢)、有无吸热或放热等现象来判断。

依据

步骤

观察物理性质→取少量样品→加入某种试剂→加热、振荡等→现象→结论

思路

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判断一定含有的离子→根据离子共存,判断一定不含的离子→根据电荷守恒,判断还含有的离子或可能含有的离子。

对应训练

【典例1】检验下列物质所选用的试剂错误的是()

选项待检验物质所用试剂

A 氯水中的Cl-AgNO3溶液、稀硝酸

B 未知溶液中的HCO3-氢氧化钡溶液

C 未知溶液中的SO42-稀盐酸、BaCl2溶液

D 钠与水反应有OH-生成酚酞试液

A

对应训练

【解析】为检测氯水中的Cl-,可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硝酸,无明显变化后再加硝酸银溶液,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检测出氯水中含有Cl-,故A正确;氢氧化钡中的OH-与HCO3-反应生成CO32-和H2O,CO32-与Ba2+反应生成BaCO3白色沉淀,无法确定原溶液中存在CO32-还是HCO3-,无法达到检验的目的,故B 错误;为检测未知溶液中的SO42-,可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变化后再加氯化钡溶液,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检测出未知溶液中含有SO42-,故C正确;酚酞试液可检测碱性物质,因此为检验钠与水反应有OH-生成,可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证明反应产物中有OH-,故D正确。

对应训练

【典例2】除去粗盐中的杂质MgCl2、CaCl2和Na2SO4,过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试剂①②③分别是NaOH、Na2CO3、BaCl2

B.除去Ca2+的主要反应:Ca2++CO32-==CaCO3↓

C.检验SO42-是否除净的方法:取适量滤液,加稀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D.加稀盐酸调节pH后,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NaCl固体

【解析】由实验流程可知,粗盐溶解后,可先加NaOH除去MgCl2,再加BaCl2除去Na2SO4,然后加Na2CO3除去CaCl2及过量的BaCl2,且Na2CO3一定在BaCl2之后加入,过滤后,滤液中加盐酸,最后蒸发结晶得到NaCl固体。

A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水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和Cl-

B.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故二氧化碳属于弱电解质

C.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

D.氧化钠在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Na++2O2-+2H2O===4Na +

+4OH-

C

【解析】电解质电离的条件是溶于水或熔融,A项错误;二氧化碳不能发生电离,其溶液导电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B项错误;硫酸钡在水中溶解的部分能够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C项正确;Na2O

是固体,不能拆分,D项错误。

2.在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Ba2+、Na+、NO3-、Cl-

B.K+、Na+、CO32-、S2-

C.K+、Na+、NO3-、SO42-

D.NH4+、Cu2+、Cl-、NO3-

D

【解析】铜离子在强碱性条件下可生成氢氧化铜沉淀,铵根离子在强碱性条件下可生成一水合氨(或氨气和水)。

3.某无色溶液既可能是强酸性又可能是强碱性,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A.H+Na+MnO4-SO42-

B.Na+CO32-Al3+Cl-

C.K+Na+Cl-SO42-

D.K+Cl -Ba2+HCO3-

C

【解析】A项,MnO4-是紫红色;B项,酸性时CO32-+2H+==CO2↑+H2O,碱性时Al3+生成沉淀;D项,酸性时HCO3-+H+==CO2↑+H2O,碱性时HCO3-+OH-==CO32-+H2O。

4.重金属离子有毒性。实验室有甲、乙两种废液,均有一定毒性。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主要有毒离子为Ba2+,若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

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A.Cu2+和SO42 B.Cu2+和Cl-

C.K+和SO42 D.Ag+和NO3

【解析】甲废液中主要毒性物质可看作是Ba(OH)2,乙废液有一定毒性且与甲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毒性明显降低,可推知乙废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可与甲废液中的OH-结合形成沉淀,同时乙废液中含有能沉淀甲废液中Ba2+的SO42-或CO32-,A正确。

A

离子

共存

离子

的检验与推断

离子之间不反应

本质

①生成沉淀

②生成气体

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不能共存判断

推断

①肯定原则

②互斥原则

③电中性原则

④进出原则

检验

①肯定性原则

②否定性原则

③引入性原则

④电中性原则

第3课离子反应的应用

专题1.2.2 离子反应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必修第一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2课时离子反应 (1)通过分析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归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正确书写这些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通过实验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进一步理解离子反应。 【内容分析】 在学习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基础上,教材通过实验1-3的现象和分析,得出Na2SO4稀溶液与BaCl2稀溶液反应的微观实质,从而引出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并介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然后,教材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引导学生深人认识离子反应。最后,教材说明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并总结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等。 本节内容的特点是概念多、抽象,理论性强。在呈现方式上,教材-方面紧密结合实验引人概念,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概念形成中的重要功能,如现象直观、易懂,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等;另一方面注重基于实验证据(宏观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导电性及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特征(微观实质),建立电离与离子反应的概念模型,体会模型在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电解质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流程】 【学习任务一】温故知新,发现问题

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些离子之间是否一定会发生反应? 通过实验【1-3】的改进装置如图1-3,说明硫酸钠和氢氧化钡,硫酸和氢氧化钡均发生了反应。 【新概念】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探究精神。 【学习任务二】宏观辨识,分析、解决问题 【问题探究】两个反应的过程中均产生白色沉淀,表观现象无差异。下列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 反应①a为硫酸钠时: Ba2++SO42- =BaSO4↓ 反应②a为稀硫酸时: Ba2++ SO42-=BaSO4↓ 【问题分析】反应中除Ba2+和SO42-结合生成可见的白色沉淀BaSO4外,还有其他离子吗?它们是否也能结合?有可见的现象吗?如果不可见,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吗?怎么证明? (反应①中还有Na+、OH-,反应②中还有H+和OH-,它们能否分别结合决定了溶液中是否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二者的差异可以由溶液导电性实验予以外显。) 溶液导电性实验:按图1-4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2节《离子反应》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离子反应》优质说 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2节《离子反应》。第一章主要讲述物质及其变化。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1亿种。对于这么多的物质和更为丰富的化学变化,人们是怎样认识和研究的呢?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通过分类,可以将纷繁复杂的物质分成不同的类别,还可以从离子、电子等微观视角揭示化学反应的规律。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可以解释和预测物质的性质,设计物质间的转化途径。通过第一章学习,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本章共有三节,本课是第二节,主要讲述离子反应,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2.3 电离与离子反应: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由此标准可以看出,本课学习主题属于“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部分。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内容,本节为概念形成课,属于化学理论性知识,是中学化学课程中有关离子最基础的学习内容,是后续学习必备的基础。同时,承接了上节课

物质分类思想,对化合物进行再分类,并为后边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承前启后。本课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以问题导入,共有“电解质的电离”和“离子反应”两部分内容。具体来说,先介绍了电解质的概念;继而分析了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性质及原因,然后引出离子、电离概念及电解质电离方程式。最后讲述离子反应。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初中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学科观念,指导高中阶段后续内容的学习,从而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三、说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电解质的基本概念,能够判断典型的电解质(酸、碱、盐); 2.能够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盐的电离方程式,也能够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明确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状态存在。 3.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的将化学反应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 (二)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持续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电解质的分类标准。从微观上了解电解质的电离,体系导电的原因。从微观出发,对酸碱进行更加本质的定义和探究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是离子反应。通过实验探究与理论思考建立离子观,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宏观化学现象,进一步发展宏观现象与微观变化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 设计 一、教材分析 ⒈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酸碱盐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高中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知识体系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标准的另一种形式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必备的重点知识和能力。掌握好这一内容,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进而使学习者揭示和理解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⒉ 教学目标 ⑴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对溶液导电性的分析,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上建立对电离的认识。 ②初步了解电解质的概念;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学会常见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③认识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 ⑵ 过程与方法

①化学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景,运用有效手段,让学生体验、探究概念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③化学原理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有严密的逻辑性,引领或启发学生通过逻辑思维过程的一种探究方式而发现或总结出原理,从本质上认识、掌握原理。 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科思想是学科的灵魂,学生具备了相应的学科思想,就会从本质上获得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就会具备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动力。 ⒊ 教学重难点 1.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上建立对电离的认识。2.认识电解质之间的反应本质 二、学情学法分析 初中化学已经了解了氯化钠溶液可以导电,蔗糖溶液不导电,但是对于溶液导电的本质以及还有哪些物质能导电并不是很清楚,本课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实验和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法 创设情景,使电解质等概念的教学过程化,离子反应等原理的教学逻辑化。整堂课围绕在对溶液导电的研究中,教学方

人教版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通用8篇)

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通用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篇1 一、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内容,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是学生微粒观、变化观形成的重要载体。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应用”对电离与离子反应的要求为:“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具体内容包括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等关键概念和电离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反应的本质等核心知识,也包括离子反应相关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更加深入,更接近事物的本质。而本节的内容更加深入系统地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真正使学生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可让学生初步建立基于微粒及微粒间相互作用认识物质结构与变化的观念和能力,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同时,本节内容也将为后续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研究微粒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准(20xx版)》还指出,学生应通过实验探究和联系实际的方式学习上述知识。因此,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联系实际、以综合问题解决为核心任务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将上述不同素养进行整合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

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课件 离子反应(练习)(原卷版)(人教版2019必修一)

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思维课堂系列(测试题) 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离子反应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Na2SO4和CuCl2B.Ba(NO3)2和Na2CO3 C.CO2和KOH D.CaCO3和HCl 2.下列有关反应中不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Na2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B.氢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 C.锌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 D.二氧化碳与生石灰作用生成碳酸钙的反应 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HCO3溶液和烧碱溶液:HCO3-+OH-=CO2↑+H2O B.稀盐酸和碳酸银:Ag2CO3+2H+=2Ag++CO2↑+H2O C.Fe2O3溶于稀硫酸:Fe2O3+6H+=2Fe3++3H2O D.Cu和FeCl3溶液:Fe3++Cu=Fe2++Cu2+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CuO+4H++ SO42-=Cu2++SO2↑+2H2O B.少量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a2++HCO3-+OH-=CaCO3↓+H2O C.铁和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D.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OH-+H+= H2O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Fe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B.CaCO3与稀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C.NaHSO4溶液与KOH溶液反应:H++OH-=H2O D.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SO42-+Ba2+=BaSO4↓ 6.下列各组离子反应可用H++OH-=H2O表示的是( ) A.氢氧化钡和硫酸B.氢氧化铁和盐酸 C.醋酸和氢氧化钠D.硝酸和氢氧化钠 7.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H++OH-===H2O B.CO2-3+2H+===H2O+CO2↑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式中,能正确表示其对应化学意义的是( ) A .CO 23-+2H 2O=H 2CO 3+2OH - B .NaHSO 4=Na ++HSO 4- C .NaHCO 3=Na ++HCO 3- D .OH -+HCO 3-=CO 2↑+H 2O 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 .Na +、K +、Cl -、CO 23- B .H +、AlO 2-、Cl -、S 2- C .Br -、Al 3+、Cl -、HCO 3- D .Ba 2+、OH -、SO 24-、HCO 3- 3.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L 二氯甲烷中含有4N A 极性共价键 B .向1L0.5mol/L 盐酸溶液中通入NH 3至中性(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此时NH +4 个数为0.5N A C .加热条件下,含0.2molH 2SO 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 A D .0.lmol 环氧乙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3N A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由于水解而呈碱性的是( ) A .NaHSO 4 B .Na 2CO 3 C .NH 3 D .AgNO 3 5.已知某温度下CH 3COOH 和NH 3·H 2O 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 mL 浓度为0.1 mol·L -1的CH 3COOH 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溶液中pOH[pOH=-lgc 平衡(OH -)]与pH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 《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高中化学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让学生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定义,正确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了解电解质的导电原理,让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掌握酸、碱、盐的本质。 3、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定义,使学生对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 式有了初步的印象,为下节课的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教学难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 【引入】现在我们开始来学习第二节离子反应。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将无机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等,而这些化合物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经常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 所以,我们现在就首先来学习有关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讲述】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已经做过了酸碱盐的导电性实验,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哪些物质能导电,那些物质不能导电,为什么?(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和酒精、蒸馏水都不导电,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和磷酸的水溶液却能导电。能导电是因为这些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离子。大家可以看课本26页的NaCl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的示意图。NaCl 固体在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不规则运动的作用下,Na+和Cl-脱离晶体的表面成为水合Na+和水合Cl-。我们可以用这样一条电离方程式来表示这个电离过程:NaCl = Na+ + Cl-。事实上,除了在水溶液中,有些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也能导电,我们把这些化合物称为电解质。现在请大家阅读课本26页,读出电解质的定义。 【板书】1、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讲述】那么,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就是非电解质。 【板书】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就是非电解质。 【讲解】所以,在这里,我们又可以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板书】电解质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全册学案(附答案)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全册学案(附答案) 第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教材分析 一、本内容概述 本包括物质分类法、胶体、电解质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基础四部分内容。 把物质分类法作为化学知识单独教,在中学化学教学历史上是首次,体现了新程的一种精神——学科教学不再单为学科发展服务,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胶体是从混合物(分散系)的分类切入的。其实大家都清楚,胶体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独立,历史上教材编写者曾经分别尝试把它“掺杂”在元素化学(硅、胶体)中、置于高中化学最后(第3册选修中单独成为一个单元)。现在又尝试把它置于高中化学的起始位置,努力实现尽快地与初中化学溶液部分的对接,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学习分类法后,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具体应用。二、本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在学科内容方面是同学们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本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1.与初中的衔接作用

与第1相比,本知识的衔接意义更大。本知识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在初中化学中找到它的“根”。如前所述,有的是运用和巩固初中基础知识(元素与物质分类);有的属于对初中知识体系的补充(胶体对分散系概念的补充完善);有的属于初中知识的延伸发展(电解质是在电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而有的属于对初中基础概念的深入发展、提升、统一。 2.基础性、工具性作用 物质分类法属于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方法性工具;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属于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科工具,是学生深入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性知识。 3.值得注意的问题 学习本知识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于对比,通过分析熟悉的物质,逐渐认识到有限的因素与庞大的物质家族之间的关系;同时应注意知识的迁移与和运用,通过对熟悉的物质及化学反应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出新概念的思路和方法。 (1)物质分类法属于方法性工具,就不要把它本身当做死的知识学习和训练。而要以其为线索,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法,对所学化学元素、物质、反应等进行多角度的分类,借以巩固学生对化学的认识。(2)氧化还原和离子反应(电解质)两部分内容,在中学阶段的确是重点知识,但绝不意味着此处的教学要“一步到位”。而这里所说的不要“一步到位”,也不意味着在概念教学方面随意降低要求。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基础概念的教学要务求扎实。而这个扎实需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章末整合提升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质及其变化 章末整合提升 1.知识网络 2.思维发展 (1)物质的分类。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1 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物质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分类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地研究,使我们更加方便地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1.判断或预测物质的性质 例如,锌和铁都是金属单质,已知它们均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与某些酸反应、与某些盐反应等。又知铝也是金属单质,则铝也应具有锌、铁等金属单质的一般性质。 2.寻找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物质 例如,在①磷酸(H3PO4)、②氢氧化镁[Mg(OH)2]、③氧化钙(CaO)、 ④氯气(Cl2)、⑤氢溴酸(HBr)等物质中,具有酸的通性的是①⑤。 3.对物质进行鉴别 例如,选择化学试剂鉴别稀硫酸、稀盐酸、NaOH溶液、BaCl2溶液、KNO3溶液、Ca(OH)2溶液时,可先按酸、碱性的差异利用紫色石蕊溶液将它们分为三类,然后再分组鉴别。

序号分类依据物质 ①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显酸性) 稀硫酸、稀盐酸 NaOH溶液、 ②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显碱性) Ca(OH)2溶液 BaCl2溶液、 ③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显中性) KNO3溶液 【例1】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H2SO4、BaCl2、Na2CO3、NaCl、NaOH的性质,对于如何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研究方案: 方案Ⅰ: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方案Ⅱ:将它们按照钠盐和其他化合物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1)根据方案Ⅰ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发现Na2CO3溶液也显碱性,于是将Na2CO3与NaOH都划分为碱类,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 (2)请写出方案Ⅱ两组物质间任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该兴趣小组中的一位同学认为,还可以根据是否含有钠元素将上述五种物质分为Na2CO3、NaCl、NaOH和H2SO4、BaCl2两类。在用H2SO4鉴别三种含钠元素的物质时,Na2CO3很容易得到了区分,但鉴别NaCl和NaOH时却陷入了困境,你能帮忙解决这一难题吗?(写出鉴别过程) 。【思维提示】(1)Na2CO3不是碱,属于盐。 (2)方案Ⅱ的两组物质分别为H2SO4、BaCl2、NaOH和Na2CO3、NaCl。两组物质间能够发生两个反应:①H2SO4与Na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 O32-+2H+CO2↑+H2O;②BaCl2与Na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 O32-+Ba2+BaCO3↓。 (3)可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H2SO4溶液,再分别加入稍过量的两种未知溶液。由于加NaCl的试管中H2SO4不参与反应,再加Na2CO3会产生气体;而加NaOH的试管中的H2SO4已经完全反应,再加Na2CO3不会产生CO2气体。 答案:(1)不合理;虽然Na2CO3溶液显碱性,但它在水溶液中不能电离出OH-,不符合碱的定义(2)C O32-+2H+CO2↑+H2O(或C O32-+Ba2+BaCO3↓)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说课稿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说课稿 离子反应的本质是某些离子浓度发生改变。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高一化学离子反应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说课稿(一)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中的一节内容“离子反应”。 本教材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不同电解质是否具有相同的导电能力为切入点,引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通过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引出并解释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由不同反应物得到相同产物这一事实,揭示反应的本质,从而提出了离子反应。最后是离子反应的书写步骤,以及离子反应的应用。 本节内容安排巧妙,既是对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一个延续和深化,也为后面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学习起到铺砖引路的作用。而且,离子反应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的始终,许多知识都可能涉及到离子反应,因此学好本节内容至关重要。 本课时的教学对象是高一新生,他们思维敏捷、活跃,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而且在初中科学中,已经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对电解质以及非电解质有了初步了解,在上一专题学生也已经接触了电离的初步概念,然而对于离子反应相对比较陌生,难以把握其实质。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强弱电解质的区分以及它们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确定为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此外,针对以上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强弱电解质,及它们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2掌握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通过比较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掌握比较的科学方法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学案 第一节电离平衡.......................................................................................................... - 1 -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 - 11 -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 43 - 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 - 68 - 第一节电离平衡 基础课时1电离平衡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实验探究

微点拨:①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②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度无关。某些难溶盐,虽然溶解度小,但其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仍属于强电解质。有少数盐尽管能溶于水,但只有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如(CH3COO)2Pb等。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氯化钾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钾离子和氯离子。(×) (2)二氧化硫溶于水能部分转化成离子,故二氧化硫属于弱电解质。(×) (3)碳酸钡难溶于水,所以碳酸钡属于弱电解质。(×) (4)纯净的强电解质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 下列事实不能用来判断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A.常温下测定醋酸钠溶液的pH B.比较相同大小的镁条与相同浓度的盐酸与醋酸反应的速率大小 C.比较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D.比较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的导电能力 C[测定常温下醋酸钠溶液的pH值,如果pH值大于7,说明其为强碱弱酸盐,从而证明醋酸是弱酸,故A不符合;HCl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用相同大小的镁条与相同浓度的盐酸与醋酸反应,如果醋酸反应缓慢,说明醋酸中氢离子浓度较低,则醋酸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故B不符合;盐酸和醋酸均为一元酸,则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的溶质物质的量相等,消耗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相等,故不能用来判断醋酸为弱电解质,故C符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HCl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测定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的导电能力,若醋酸的导电能力弱,说明醋酸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故D不符合。]

2.2《离子反应》过关检测试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人教版必修1)2.2《离子反应》过关检测试题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NaCl晶体、BaSO4 B.铝、二氧化硫 C.液态的醋酸、酒精 D.熔融的KNO3、硫酸溶液 【答案】 C 【解析】A项均为电解质;B项铝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项CH3COOH为电解质,酒精为非电解质;D项前者为电解质,后者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选C。 2.含有自由移动Cl-的有() A.KClO3溶液B.液态氯化氢 C.氯化钾溶液D.固体氯化钠 【答案】 C 【解析】B、D项中的物质在该状态下不能电离,故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A项中KClO3的电离方程式为KClO3===K++ClO-3;C项KCl===K++Cl-。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熔融NaCl发生了电离,能导电 B.NaCl晶体不能导电 C.NH4NO3电离时产生了NH+4、NO-3,无金属离子,所以NH4NO3不是盐 D.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出Na+、H+、SO2-4三种离子 【答案】 C

【解析】明确电解质的导电与电离的关系以及酸、碱、盐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前提。熔融NaCl能电离出Na+和Cl-,故能导电;NaCl晶体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能导电;NH+4的性质与金属离子相似,NH4NO3是铵盐。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态HCl、固态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均是非电解质 B.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蔗糖、酒精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D.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答案】 C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标准。判断某化合物是否为电解质,应从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判断;另外从物质分类来看,酸、碱、盐均为电解质。 5.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H2和O2反应生成水B.锌片投入稀硫酸中 C.双氧水(H2O2)分解制取O2 D.氨气遇到HCl气体生成白烟(NH4Cl颗粒) 【答案】 B 【解析】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是离子反应。A、C、D均为分子之间的反应,均没有离子参加反应,D中尽管生成了离子化合物NH4Cl,但由于没有电离,故不是离子反应;B的离子方程式是Zn+2H+===Zn2++H2↑。故选B。 6.与铁、石灰水、石灰石都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盐酸B.CO2 C.O2D.Na2CO3溶液 【答案】 A 【解析】铁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石灰水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石灰石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都是离子反应。铁与CO2、Na2CO3溶液不反应,与O2能反应但不是离子反应。 7.下列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检测卷09 离子反应的实际应用(练习版)

检测卷九离子反应的实际应用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化学沉淀法除去粗盐中的杂质离子,可先加Na2CO3溶液,再加NaOH溶液,最后加入BaCl2溶液B.配制溶液中转移液体时,引流用的玻璃棒一端需接触容量瓶刻度线以下的内壁 C.实验剩余的钠块不能放回原瓶,应另行处理 D.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可以干燥氨气 2.实验室用Na2C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等试剂除去粗盐中含有的Ca2+、Mg2+、2 4 SO-,下列有关粗盐提纯正确的是 A.除去粗盐中的泥沙,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B.除杂质离子时,应先加Na2CO3溶液,再加BaCl2溶液 C.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Ca2+、Mg2+ D.每加入一种除杂试剂,必须过滤除去产生的沉淀后,再在滤液中加入除杂试剂 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2 4 -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A.①④②⑤③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③① 4.无色溶液X是下列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将其分成等量的三份,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AgNO3溶液、CuO 固体、NaOH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则物质X是下列选项中的 2 5.已知①中盛有一定量的Na2CO3溶液,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中溶液为红色 B.③中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2 3-+Ca2+=CaCO 3 ↓ C.加入过量稀盐酸后,④中观察到溶液红色褪去,沉淀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D.④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2种 6.某溶液X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C1-、SO2- 4、CO2- 3 、Na+、Mg2+、Cu2+。为了确定该溶液的组

专题二 离子反应及其应用-2020-2021学年高一(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

2020-2021学年高一《新题速递·化学》特刊(期中复习必刷题) 专题二 离子反应及其应用 1.(2020·辽源市第五中学校期中)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可能含有K +、Ag +、NH +4、Mg 2+、SO 2-4、Cl -、NO - 3、HCO -3等离子。经检测废水呈强碱性,则可确定该厂废水中肯定不含有的离子组合是( ) A .Ag +、K +、NO -3、HCO -3 B .K +、NH + 4、NO -3、SO 2- 4 C .Ag +、NH + 4、Mg 2+、HCO - 3 D .K +、Mg 2+、SO 2- 4、Cl - 2.(2020·辽源市第五中学校期中)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向C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CO 2+OH -═HCO - 3 B .向H 2SO 4溶液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H ++OH -═H 2O C .少量的Ca(OH)2和NaHCO 3溶液混合:OH -+Ca 2++HCO - 3=CaCO 3↓+H 2O D .NH 4HCO 3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 溶液:NH 4+ +OH -=NH 3·H 2O 3.(2020·河北新华·沧州三中期中)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MgSO 4=Mg +2+2 4SO - B .Ba(OH)2=Ba 2++OH - 2 C .Al 2(SO 4)3=2Al 3++324SO - D .KClO 3=K ++Cl -+3O 2- 4.(2020·河北新华·沧州三中期中)对于化学反应A+B=C+D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生成物C 和D 分别是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B .若A 是可溶性碱,B 是可溶性盐,则 C 和 D 一定是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 C .若A 是可溶性碱,B 是可溶性盐,则C 和 D 不可能是两种沉淀 D .若A 和C 是单质,B 和D 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5.(2020·广东香洲·珠海一中实验学校月考)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同时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Na 2SO 4溶液 B .熔融NaNO 3 C .氨水 D .液态氯化氢 6.(2020·广东香洲·珠海一中实验学校月考)下列描述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用食醋清洗水垢(水垢成分之一有氢氧化镁):H ++OH -=H 2O B .硝酸型酸雨腐蚀建筑物(成分之一有 CaCO 3):CaCO 3+2H +=H 2O+CO 2+Ca 2+ C .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Al(OH)3+H +=Al 3++H 2O D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Ba 2++OH -+H ++2- 4SO =BaSO 4 ↓+H 2O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23)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章末整合 重点突破 学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23)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章末整合重点突破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章末整合重点突破 1.物体的分类及转化 2.两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一)基本概念 1.(2023·浙江1月选考,1)下列物质中属于耐高温酸性氧化物的是() A.CO2 B.SiO2 C.MgO D.Na2O 2.(2023·浙江1月学业水平考试,5)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氢氧化铁胶体B.稀硫酸 C.食盐水D.葡萄糖溶液 3.(2022·浙江1月选考,2)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4 B.KI C.NaOH D.CH3COOH (二)离子反应 4.(2023·江苏,4改编)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

存的是() A.在氨水中:Na+、K+、OH-、NO B.在盐酸中:Na+、K+、SO、HCO C.在KMnO4溶液中:NH、Na+、NO、I- D.在AgNO3溶液中:NH、Mg2+、Cl-、SO 5.(2022·湖南,11改编)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l2通入冷的NaOH溶液:Cl2+2NaOH===Cl-+ClO-+H2O B.用醋酸和淀粉KI溶液检验加碘盐中的IO:IO+5I-+6H+===3I2+3H2O C.FeSO4溶液中加入H2O2产生沉淀:2Fe2++H2O2+4H2O===2Fe(OH)3↓+4H+ D.NaHCO3溶液与少量的Ba(OH)2溶液混合:HCO+Ba2++OH-===BaCO3↓+H2O (三)氧化还原反应 6.(2022·山东,1)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A.金(Au):“虽被火亦未熟”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 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 D.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 7.(2022·浙江6月选考,10改编)关于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1

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1 微观结构和物质的多样性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浙江省天台中学陈红 一、《化学2》教材特点 1、教材的组织结构 《化学2》是继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化学1》之后的又一门必修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2》教材共分4个专题。这4个专题又通过12个单元来组织学习内容和学生活动。 2、三套教材中相关内容的比较分析

《化学2》是在《化学1》的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自然延伸,即既有《化学1》相关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又较好地揭示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从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三类,即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初步和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其中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着力引导学生从结构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物质的性质,进而逐步展现化学学科中“结构——性质——用途”的主线;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提出了化学反应中的核心概念——“能量”的问题;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介绍了几种最为典型的有机物的获得、性质及其应用;专题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则试图帮助学生在完成对必修部分化学的学习后,对化学学科建立较为整体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可以说,《化学2》是在《化学1》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整了学生的化学理论和知识体系,同时也很好地兼顾了学生掌握知识和思维发展的实际状况。 《化学2》四个专题与化学学科基本理论体系之间的联系 知规律,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和知识体系的形成。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加强引导。 二、专题1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专题和《化学I》的内容相衍接,从原子、分子、离子层次探究物质性质变化的规律 和本质原因。从揭示微观结构与物质多样性关系为目标,首先必须具备有关物质结构的一些 知识,因此本专题首先研究单个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以元素周期 表为线索,探究微观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然后从微粒的相互结合方式认识微粒间的相互 作用力;最后把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联系起来,研究同素异形体现象和同分异构现象, 探索几种常见晶体的结构和基本特点。教材的逻辑结构如下:(《化学II》专题1的结构图)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对点训练:离子反应的应用(二)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对点训练:离子反应的应用(二)-原卷 一、单选题(共23题) 1.下列关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气溶于水得氯水,该溶液能导电,因此氯气是电解质 B.CaCO 3饱和溶液导电能力很弱,故CaCO 3是弱电解质 C.导电能力弱的溶液肯定是弱电解质的溶液 D.HF 的水溶液中既有H +、F -,又有大量的HF 分子,因此HF 是弱电解质 2.在指定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透明澄清的溶液:NH +4、Fe 3+、SO 2-4 、NO -3 B .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Na +、Ca 2+、AlO -2、Cl - C .c(ClO -)=0.1mol/L 的溶液:K +、Na +、CO 2-3、S 2- D .加入Al 能放出H 2的溶液:Mg 2+、NH + 4、HCO -3、NO - 3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硫酸铜溶液吸收2+2-2H S:Cu +S CuS ↓ B.磁性氧化铁溶于氢碘酸:+2+3+342Fe O +8H Fe +2Fe +4H O C.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2--23223 CO :CO +CO +H O 2HCO D.向42KAl SO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2Ba OH 溶液: 3+2-2+--4422Al +2SO +2Ba +4OH 2BaSO AlO +2H O ↓+ 4.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滴加无色酚酞呈红色的溶液中:2243Na K SO CO ++-- 、、、 B.无色透明的溶液中:2243Cu K SO NO ++-- 、、、 C.滴加紫色石蕊呈红色的溶液中:233Na K CO NO ++-- 、、、 D.()120.2mol L Ba OH -⋅溶液中:4 3Na NH HCO Cl ++- -、、、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 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和蒸发 实验1—1 粗盐的提纯 仪器:天平,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铁圈步骤: 注意事项: (1)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蒸馏和萃取 3.(1)蒸馏 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处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 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操作:连接好装置,通入冷凝水,开始加热。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现象:随着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度后沸腾,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注意事项: 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 ⑤溶液不可蒸干。 (2)萃取 原理:用一种溶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仪器:分液漏斗, 烧杯 步骤:①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量取10mL碘的饱和溶液倒入分液漏斗, 注入4mLCCl4,盖好瓶塞。 ③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 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④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⑤待液体分层后, 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从下端口放出下层溶液,从上端口倒出上层溶液. 注意事项: A.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B.萃取剂:互不相溶,不能反应。 C.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下层溶液从下口放出。 四.除杂 1.原则: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溶剂分。 2.注意: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