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2023)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1.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3课时 物质的转化)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2023)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1.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3课时 物质的转化)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2023)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1.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3课

时物质的转化)

(共21张PPT)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3课时物质的转化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学习目标

1.通过物质的宏观特征入手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

2.熟悉酸、碱、盐、氧化物间的转化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典型物质的性质,能对酸、碱、盐、氧化物及它们之间反应进行描述和符号表征,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2.通过归纳相关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关系,建立物质转化模型,认识物质的变化规律,培养“变化观念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素养目标

情境引入

在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为了获得生活和发展需要的新物质,并更好地利用这些物质为人类服务,化学家们需要将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需要探索物质转化的条件和转化时所遵循的规律。

物质的转化: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物质的转化知识点包括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物质的转化关系等部分。

教学过程

一、酸、碱、盐的性质

酸的通性生成物实例

与碱反应

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与某些盐反应

盐和水

盐和氢气

盐和水

盐和酸

NaOH + HCl = NaCl + H2O

Fe + 2HCl = FeCl2+ H2↑

CaO + 2HCl = CaCl2+ H2O

Na2S+ 2HCl = 2NaCl +H2S

1. 酸的通性:

教学过程

碱的通性生成物实例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与某些盐反应

盐和水

盐和水

盐和碱

NaOH + HCl = NaCl + H2O

2NaOH + CO2= Na2CO3+ H2O

2NaOH + MgCl2= Mg(OH)2↓ + 2NaCl 2. 碱的通性:

教学过程

盐的通性生成物实例

某些盐与酸反应

某些盐与碱反应

某些盐与某些盐反应

盐和碱

盐和酸

盐和盐

Na2CO3+ 2HCl = 2NaCl + CO2↑ + H2O MgCl2+ 2NaOH = Mg(OH)2↓ + 2NaCl Na2CO3+ CaCl2= 2NaCl + CaCO3↓3. 盐的通性:

二、物质的转化教学过程

Ca

CaO

Ca(OH)2

CaSO4

金属

碱性氧化物

H2O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O2

H2SO4

复分解反应

C

CO2

H2CO3

CaCO3

非金属

H2O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O2

Ca(OH)2

复分解反应

教学过程

物质转化的一般流程

思维模型

教学过程

物质转化模型可以直观而简明地表达不同类型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通过转化关系,可以确定制取某类物质的可能方法。

物质转化模型

“两条主线通到底四条横线相联系六条交叉成网络”

教学过程

三、物质的转化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除了要考虑反应进行的可能性,还要考虑原料来源、成本和设备要求等因素,以选取最恰当的方法。

氢氧化钠的制备

途径(方法)

选择因素

①氧化钠与水反应

②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

③电解饱和食盐水等

④盐(如Na2CO3)与碱[如Ca(OH)2]反应

考虑成本

电解饱和食盐水

反应的可能性、原料来源、成本高低、设备要求等方面来选择物质制备的适宜方法。

课堂练习

典例1.

奥运五环代表着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团结在一起。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所示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NaCl K2SO4 KCl (NH4)2SO4

B Na2SO4 K2SO4 KCl NH4Cl

C NaCl K2SO4 KCl NH4Cl

D Na2SO4 K2SO4 KCl (NH4)2SO4

【答案】B

【解析】①中此盐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硫酸盐。则可排除A、C两选项,④中此盐既属于铵盐又属于盐酸盐,则B项中的NH4Cl正确,排除

了D项。

课堂练习

典例2.

下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置换反应可以转化为乙。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选项甲乙丙丁

A H2SO4 Na2SO4 NaOH NaCl

B BaCl2 K2CO3 HCl KOH

C O2 CO CuO C

D Fe CuCl2 Zn HCl

【答案】C

典例3.

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青铜刀是我国最早冶炼的青铜器,由于时间久远,其表面有一层“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的,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某同学利用以下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1)从物质分类标准看,“铜绿”属于________(填字母)。

A.酸B.碱C.盐D.氧化物

(2)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_。

(3)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1)请你帮助盐酸走出迷宫(请用“→”把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

(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碱中和反应的有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写化学式),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写物质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4)如果将盐酸换成氧气,它能沿着盐酸所走的路线“走出”这个迷宫吗?为什么?

典例4.

课堂练习

【答案】(1)③→⑥→⑩→⑦→ →

(2) 2Na2CO3 Na2CO3+2HCl=2NaCl+H2O+CO2↑

(3) ③⑩ ⑦

(4)不能。因为氧气遇到CO等物质会被“吃掉”

【解析】该题考查盐酸的化学性质。盐酸能与①②④⑤⑧⑨发生反应,与③⑥⑦⑩ 不能反应。(1)图中物质③⑥⑩⑦ 均不与盐酸反应,沿该路线可走出迷宫。(2)盐酸与NaOH、Ca(OH)2的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能“吃掉”盐酸的盐是Na2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CO2↑+H2O+2NaCl。(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CO2、CO,属于单质的是Cu、Ag。(4)如果将盐酸换成氧气,它不能沿着盐酸所走的路线“走出”这个迷宫,因为氧气遇到一氧化碳、铜、银等物质时会发生反应而被“吃掉”。

课堂小结

课后小任务

认真阅读材料,了解学习与化学相关职业的特点、工作内容、知识背景和就业方向等,立志成为化学专业人才。

感谢倾听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第一章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1.1节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主要包括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两个内容。新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在整个高中化学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同时学生学习了这种分类方法,打破了以往化学中以“族”的概念来学习化学知识,而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从而使得化学知识更具有生活性。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胶体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运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推理、分析、归纳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到分类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性,能在以后学习生活中中进行实际应用。 【重难点】 1.知道分类方法并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比较,胶体性质 【课前准备】

学生自主预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 新课讲授: 一、分类的方法 1、单一分类法 单一分类法就是对被分类的对象只用一种标准进行分别归类的分类方法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O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就是对被分类的对象应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 3、树状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被分类的对象的整体与分出类型间的关系以树状陈列式表示。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依据 (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2)物质分类的方法 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例如,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可把物质分为易容物、微溶物、难溶物等;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根据某些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情况可将反应物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1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1物质的分类教 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 核心微网络 素养新目标 1.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 2.学会分散系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3.认识胶体及其性质。 4.学会用实验方法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学习。 [预习新知] 一、同素异形体 1.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气和臭氧(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二、物质的分类 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 (1)树状分类法 举例: (2)交叉分类法 举例:

2.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 (1)CO 2、SO 3等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类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多数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与水化合生成酸。 (2)CaO 、Fe 2O 3等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类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 (3)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而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则属于碱性氧化物。 三、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分散系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2)组成? ?? ?? 分散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系中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 (3)分类?? ? 按分散质、分散剂状态进行分类,共有9种组合。 按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2.胶体 Fe(OH)3胶体的制备 试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 3.胶体的性质 [即学即练]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a 2SO 4、KNO 3都是含氧酸盐。( ) (2)HNO 3既属于一元酸又属于含氧酸,这种分类方法是树状分类法。( ) (3)Na 2CO 3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2023)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1.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3课时 物质的转化)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2023)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1.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3课 时物质的转化) (共21张PPT)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3课时物质的转化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学习目标 1.通过物质的宏观特征入手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 2.熟悉酸、碱、盐、氧化物间的转化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典型物质的性质,能对酸、碱、盐、氧化物及它们之间反应进行描述和符号表征,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2.通过归纳相关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关系,建立物质转化模型,认识物质的变化规律,培养“变化观念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素养目标 情境引入 在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为了获得生活和发展需要的新物质,并更好地利用这些物质为人类服务,化学家们需要将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需要探索物质转化的条件和转化时所遵循的规律。

物质的转化: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物质的转化知识点包括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物质的转化关系等部分。 教学过程 一、酸、碱、盐的性质 酸的通性生成物实例 与碱反应 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与某些盐反应 盐和水 盐和氢气 盐和水 盐和酸 NaOH + HCl = NaCl + H2O Fe + 2HCl = FeCl2+ H2↑ CaO + 2HCl = CaCl2+ H2O Na2S+ 2HCl = 2NaCl +H2S 1. 酸的通性: 教学过程 碱的通性生成物实例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与某些盐反应 盐和水 盐和水 盐和碱 NaOH + HCl = NaCl + H2O 2NaOH + CO2= Na2CO3+ H2O 2NaOH + MgCl2= Mg(OH)2↓ + 2NaCl 2. 碱的通性: 教学过程 盐的通性生成物实例 某些盐与酸反应 某些盐与碱反应 某些盐与某些盐反应 盐和碱 盐和酸 盐和盐 Na2CO3+ 2HCl = 2NaCl + CO2↑ + H2O MgCl2+ 2NaOH = Mg(OH)2↓ + 2NaCl Na2CO3+ CaCl2= 2NaCl + CaCO3↓3. 盐的通性: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23)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章末整合 重点突破 学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23)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章末整合重点突破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章末整合重点突破 1.物体的分类及转化 2.两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一)基本概念 1.(2023·浙江1月选考,1)下列物质中属于耐高温酸性氧化物的是() A.CO2 B.SiO2 C.MgO D.Na2O 2.(2023·浙江1月学业水平考试,5)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氢氧化铁胶体B.稀硫酸 C.食盐水D.葡萄糖溶液 3.(2022·浙江1月选考,2)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4 B.KI C.NaOH D.CH3COOH (二)离子反应 4.(2023·江苏,4改编)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

存的是() A.在氨水中:Na+、K+、OH-、NO B.在盐酸中:Na+、K+、SO、HCO C.在KMnO4溶液中:NH、Na+、NO、I- D.在AgNO3溶液中:NH、Mg2+、Cl-、SO 5.(2022·湖南,11改编)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l2通入冷的NaOH溶液:Cl2+2NaOH===Cl-+ClO-+H2O B.用醋酸和淀粉KI溶液检验加碘盐中的IO:IO+5I-+6H+===3I2+3H2O C.FeSO4溶液中加入H2O2产生沉淀:2Fe2++H2O2+4H2O===2Fe(OH)3↓+4H+ D.NaHCO3溶液与少量的Ba(OH)2溶液混合:HCO+Ba2++OH-===BaCO3↓+H2O (三)氧化还原反应 6.(2022·山东,1)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A.金(Au):“虽被火亦未熟”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 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 D.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 7.(2022·浙江6月选考,10改编)关于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新人教版新教材版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物质的转化教案必修第一册

二、核心素养 【素养解题】 [典例示范] 依据物质的分类标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C.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 D.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分类问题解题思维模型]

答案B 三、对点训练 1.墨鱼骨粉(主要成分为CaCO3)可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CaCO3属于() A.氧化物B.酸 C.碱D.盐 解析CaCO3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D项正确。 答案D 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B.氧气 C.氯酸钾D.乙醇 解析A项,冰水混合物是水,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A项正确;B项,只含有氧元素,是单质,B项错误;C项,氯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C项错误;D项,乙醇含有三种元素,是含氧化合物,D项错误。 答案A 3.原油是一种没有固定沸点的液态物质,加热原油使不同沸点的组分分别汽化,然后冷凝,就能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由此可以判断原油属于() A.化合物B.混合物 C.单质D.纯净物 解析由题干所给信息可知,原油没有固定的沸点,汽化冷凝后能得到不同的产品,所以原油属于混合物。答案B

4.请按下列线索提示画出Fe、Cu、S、H2、HCl、NaOH、H2SO4、Ba(OH)2、NaHCO3、K2O、CuO、NaCl的树状分类图: 解析要正确填写树状分类图,必须首先明确各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差异。依据基本化学知识即可解决。答案Fe、Cu S、H2HCl、H2SO4NaOH、Ba(OH)2NaCl、NaHCO3K2O、CuO [合格练] 1.人们在认识事物时经常采用分类的思想方法。下列有关“Na2CO3”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A.化合物B.盐 C.钠盐D.碱 解析碳酸钠含有钠元素,所以属于钠盐,碳酸钠的俗名叫纯碱,但不是碱,所以答案选D。 答案D 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选项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盐 A盐酸NaOH固体石墨食盐 B碱石灰金刚石O3纯碱(Na2CO3) C空气澄清石灰水铁石灰石 CuSO4·5H2 CaCl2水银CaO D O 解析盐酸是HCl的水溶液,A正确;金刚石是单质,不是化合物,B项错误;澄清石灰水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C项错误;CuSO4·5H2O是纯净物,氧化钙是氧化物,不是盐,D项错误。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高中化学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生版)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一、物质的分类 1、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子: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构成,呈电中性,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 3、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形成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4、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5、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6、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包括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7、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氧化物等。 注意:常见的混合物举例: ①气体混合物 水煤气爆鸣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主要成分CO、H2H2、O2CH4H2、CH4等CO、CO2、N2等丙烷、H2等 ②液体混合物 氨水王水硬水水玻璃福尔马林汽油 主要成分 NH3·H2O NH3、H2O 盐酸、 硝酸 含Ca2+、Mg2+ 较多的水 Na2SiO3、 H2O 甲醛、 H2O C5~C11 的烃 ③固体混合物 碱石灰漂白粉玻璃水泥铝热剂 主要成分 CaO、 NaOH Ca(ClO)2、 CaCl2 Na2O·CaO· 6SiO2 3CaO·SiO2、 2CaO·SiO2、 3CaO·Al2O3 Al、金属 氧化物 常见物质的俗名: 物质俗名物质俗名 Na2CO3纯碱、苏打KOH 苛性钾 NaHCO3小苏打NaOH 烧碱、火碱、苛性钠

8、分类的方法 (1)树状分类法: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将对象分为不同的种类,而且形成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系统的一种分类方法。应用树状分类法可以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2)交叉分类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在对物质进行分类时,采用交叉分

高中必修第一册统编人教版《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优秀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专题0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知识导图】 【目标导航】 物质的分类的考查方式主要是判断各选项的正误,考查角度是对概念的辨析;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会结合与社会热点相关的物质、材料、工业流程等进行考查;分散系的相关知识主要侧重胶体性质与应用的考查。题型为选择题 1、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常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2、分散系的知识考查频率不高,难度不大,一般出现在选择题的个别选项中。 【重难点精讲】 一、物质的分类 (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1)同一种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之间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化合物,100多种元素可以能成种类繁多的物质。我们可以采用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来认识和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制备等。 (2)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A.树状分类法 对同类事物按某种标准再进行分类的方法叫树状分类法,根据物质的组成可以采用树状分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如下:

B.交叉分类法 对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的方法叫交叉分类法,从不同的标准对同一物质进行分类,可以采用交叉分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3)根据物质的性质也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根据氧化物质的性质可对氧化物进行分类,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如CaO;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如CO2;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如Al2O3;既不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不成盐氧化物,如NO、CO;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特别提醒:(1)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SiO2、Fe2O3。 (2)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 (3)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Al2O3。 (4)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一章主要讲述物质及其变化。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1亿种。对于这么多的物质和更为丰富的化学变化,人们是怎样认识和研究的呢?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通过分类,可以将纷繁复杂的物质分成不同的类别,还可以从离子、电子等微观视角揭示化学反应的规律。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可以解释和预测物质的性质,设计物质间的转化途径。通过第一章学习,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本章共有三节,本课是第一节,主要讲述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2.1 元素与物质: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由此标准可以看出,本课学习主题属于“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部分。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内容,是完成初高中课程内容衔接的重要载体,其将初中所学的单一、孤立

(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2课时)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学习对物质的分类,从微观上辨析酸碱性的本质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物质分类的基本模型,理解通过对物质的分类来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科学思想,体会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物质分类过程和分类应用的理解,体会掌握科学方法就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建立高效学习的科学精神。 过重点难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物质转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自然界的物质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可根据元素的数量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化合物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投影】 【教师】根据物质的分类,可以认识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从而制备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的新物质。 二、讲授新课

(一)酸、碱、盐的性质 【教师】有句成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句俗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同类物质就是一家人,具有许多共性。因此可以通过物质所属类别,推测其具有的性质,举一反三。例如SO2和CO2同为酸性氧化物,可根据CO2的性质,推测SO2具有的性质 【板书】1、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投影】①与水反应SO2+H2O===H2SO3; ②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2+Na2O===Na2SO3; ③与碱性反应SO2+2NaOH===Na2SO3+H2O。 【互动】推断碱性氧化物CaO的主要化学性质,并举反应实例 【提示】CaO为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对应 【教师】同类物质之所以同类,是因为具有一些相同的性质,如盐酸、硫酸等酸具有一些酸的通性。 【板书】2.酸的通性 【投影】①酸可以与活泼金属反应 ②酸可以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③酸可以与碱反应 ④酸可以与某些盐反应 注意:“酸”是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 2.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4.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 二、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分类 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1)根据元素对物质进行分类 (2)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形象地称为③法。如: (3)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称为⑦法。 如: (4)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如能与碱(或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⑧(或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⑩,而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 2.分散系及其分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组成 (3)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分散剂为水或其他液体)。 (4)胶体 a.胶体的分类(按照分散剂的不同) { ⑰ ,如Fe (OH )3胶体⑱ ,如云、雾⑲ ,如有色玻璃 b.Fe(OH)3胶体的制备:向 中逐滴加入5~6滴 ,继续煮沸至液体呈 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 c.性质 胶体能够发生 胶体的分散质 通过滤纸孔隙;浊液的分散质则 二、物质的转化 1.酸、碱、盐的性质 (1)不同的酸(或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在组成上具有相似性。从微观角度来看,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 ,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 。 (2)不同的碳酸盐溶液中都含有 ,所以不同的碳酸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物质的转化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教材解读〖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目标与教学建议〗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反思,提炼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并迁移至物质分类,能对酸、碱、盐、氧化物及它们之间的反应进行描述和符号表征。 (2)通过归纳相关物质问的化学反应关系,建立物质转化模型,认识物质的变化规律。 (3)通过对FeOH3胶体性质的讨论,能从微观粒子尺度和宏观性质相结合的角度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应用分类法建立各类物质的转化关系模型。 难点:各类物质问的转化关系。 二、教学建议 1.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提炼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从生活经验出发的教学能使概念更易形成,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重新认识生活,提高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意识。以下两个教学片段供参考。 (1)图书码放 课前发放纸质表格(可以是学案)。 环节一请学生课前考察自家或书店的书籍码放情况并拍成照片,课堂上随机选取4名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照片,说明自家或书店这样码放的依据、目的各是什么。其他同学在表格上做记录。

说明:“相同点”即被分类的对象所具备的共同属性,例如书籍都有内容、标注出版社等;“不同点”即被分类的对象表现出不同特点的属性,例如书籍内容可以是语文、数学、化学等,出版社也不同。 环节二讨论分类标准。 (2)冰箱储物 由用冰箱储存食物的讨论可得如下结论:放入冰箱的食物的共同特点是需要低温储藏;食物应按“生熟”和“需冷冻还是冷藏”进行分类,放在冰箱内的不同区域。这就为“交叉分类法”的讨论奠定了基础。 2.提出合理问题和任务,驱动学习活动 关于物质分类的教学内容有以下三部分,建议更多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来组织学习,以问题或任务驱动。 (1)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分类的系统,建议让其对系统中各级分类标准进行判断、表述和分享,最终形成统一的结果。在各层级分类中,大部分是以物质的组成为标准进行分类,而单质则是以性质为标准进行进一步分类的。至于对无机化合物进一步分类的标准,则应从组成和性质两个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得到“既方便理解又总结反应规律”的分类结果(目的)。无机化合物情况复杂,不必深究,但应使学生知晓,有时会遇到较复杂的局面,任何分类方法都必须为目的服务。 (2)作为交叉分类的应用,可以开展下列活动。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课时)》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 课时)》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 第1课时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学习对物质的分类,从微观上辨析分散系的分类,体会微观粒子的变化对宏观物质性质的影响。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物质分类的基本模型,理解通过对物质的分类来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基础。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学习探究,经历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科学思想,体会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物质分类过程和分类应用的理解,体会掌握科学方法就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建立高效学习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建立分类的科学思想,掌握物质和分散系的分类方法,了解胶体的概念和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从今天起,同学们将正式开始高中的化学学习。我们首先要学习一种科学方法,请同学们看一个视频。 【投影】机器人对快递件的高速分拣。 【讲解】在快递的集散点,对于大量涌入的快递件首先要进行分拣,这种分拣实际就是对其进行分类。【设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在什么地方用到分类的方法呢?(图书馆、商场、药房、查字典、户籍管理……)那么在这样的场合中分类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比较容易寻找所需要的物品)

【讲解】但是分类并不是目的,分类只是一种手段,是提高人们学习工作效率,更快捷的达到目的的一种方法。为了提高同学们高中化学的学习效率,我们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知识点就是物质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 二、讲授新课 (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讲解】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其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利于深入研究。所以我们要求的是,分类一定要科学,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研究,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分类的科学性?例如,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的快递件分类视频,机器怎样将快递件进行分类的?(按照邮件的目的地进行分类)如果以其他方式分类是科学的分类吗?(例如:按大小,按发件地……)因此,科学分类的前提是建立科学准确的分类标准。 【设疑】那么同学们觉得要是对班级同学进行分类,最科学的标准是什么呢?(按性别分) 【设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呢? 【实践活动】请同学们根据初中学习的化学知识,尝试将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并且交流大家的分类结果。找几位同学回答分类的结果。 【设疑】那么同学们对化学物质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呢?(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板书】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投影】物质分类的结果: 【讲解】以上的分类是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2课时》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新课标)】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转化 第2课时 物质的转化 ◆ 教学目标 1.以酸、碱、盐及氧化物知识为例,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2.体会物质转化的应用价值。 ◆ 教学重难点 1.酸、碱、盐及氧化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2.物质转化的规律。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中根据元素的数量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化合物可以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又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 【展示图片】 【过渡】根据物质的分类,可以认识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从而制备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的新物质。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金属单质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性质 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新物质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一:酸、碱、盐的性质 同类物质往往具有相似的性质。例如,盐酸、硫酸等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碳酸钠、碳酸钾等盐都各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展示图片】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初中所学的酸、碱、盐这三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知识点一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知识点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知识点三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思考与讨论】 ①为什么不同的酸(碱、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答:因为它们在组成上具有相似性。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氢离子,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氢氧根离子。不同的碳酸盐溶液中都含有碳酸根离子,所以不同的碳酸盐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②酸、碱、盐的主要化学性质中,涉及哪些反应类型? 答:从反应类型来看,初中学过的酸与金属、盐与金属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酸与碱、盐与酸、盐与碱、盐与盐之间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例题】“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1)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____________。 (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和碱中和反应的有_____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填写物质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4)如果将盐酸换成氧气,它能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走出”这个迷宫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利用图示的物质对相关的与盐酸不能反应的物质作出判断即可,由于盐酸不能和二氧化碳、不活泼金属铜和银、氯化钠、一氧化碳、硫酸反应,故路线为:③→⑥→⑩→⑦→⑪→⑫; (2)盐酸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反应为中和反应,可知中和反应有2个,Na2CO3与盐酸反应,反应为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③⑩,属于单质的是⑦⑫;

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教案必修第一册第1章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二、两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归纳物质及其变化的共性和特征。能从多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能从宏观和微观结合 下载最新免费模拟卷,到公众号:一枚试卷君

上收集证据,并能依据证据认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能准确的利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即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等。建立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认知模型,并能利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例】(2019·全国卷Ⅲ,10)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总数不变 B.水中的NO-3、SO2-4、Cl-通过阴离子树脂后被除去 C.通过净化处理后,水的导电性降低 D.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应H++OH-===H2O 答案 A 解析离子交换树脂净化水的原理是:当含有Na+、Ca2+、Mg2+等阳离子及SO2-4、Cl-、NO-3等阴离子的原水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时,水中的阳离子被树脂所吸附,而树脂上可交换的阳离子H+则被交换到水中,并和水中的阴离子组成相应的无机酸;当含有无机酸的水再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时,水中的阴离子也被树脂所吸附,树脂上可交换的阴离子OH-也被交换到水中,同时与水中的H+结合成水。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总数增加,A错误。 【例2】A、B、C、D四种可溶性盐,其阳离子分别是Na+、Ba2+、Cu2+、Ag+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是Cl-、SO2-4、CO2-3、NO-3中的某一种。现做以下实验: ①将四种盐各取少量,分别溶于盛有5 mL蒸馏水的4支试管中,只有B盐溶液呈蓝色。 ②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2 mL稀盐酸,发现A盐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C盐溶液中有较多气泡产生,而D盐溶液无明显现象。 (1)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推断这四种盐的化学式分别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 1.1 第2课时 物质的转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一第一册化学教案

第2课时 物质的转化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了解酸、碱、盐的性质。 2.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 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1.科学探究:探究单质、氧化物、酸、碱、 盐的相互转化。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从物质类别的角 度,认识到物质是运动和相互转化的。 1.酸的化学通性 酸 ⎩⎪⎨⎪⎧酸+指示剂: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无色酚酞溶 液不变色 酸+金属―→盐+H 2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酸+碱―→盐+水酸+盐―→新盐+新酸 2.碱的化学通性 碱⎩⎪⎨⎪⎧碱+指示剂: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溶 液变红色 碱+酸性氧化物― →盐+水碱+酸―→盐+水碱+盐―→新盐+新碱 3.盐的化学通性 盐⎩⎪⎨⎪⎧盐+酸―→新盐+新酸 盐+碱―→新盐+新碱 盐+盐―→新盐+新盐较不活泼金属的盐+较活泼金属―→较活泼金属的 盐+较不活泼金属 1.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2.正确认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1)活泼金属(如钠等)与水剧烈反应,与水溶液反应时会置换出氢气而不是金属单质;置换其他金属时必须是与其熔融的盐反应。 (2)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CuO等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3)盐和盐、碱和盐反应的条件,除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之外,反应物必须是可溶性的。 1.(2019·扬州高一检测)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下图转化关系的是( ) 甲乙丙K 物质 甲乙丙 选项 A CuO CO2H2O B C CO CO2 C CaCO3CaO Ca(OH)2 D H2SO4H2O H2 解析:选C。CuO与CO反应生成Cu和CO2,CO2与碱反应能生成水,氧化铜与氢气反应能 生成水,图示为,A正确;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继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图示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的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的第二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学主题内容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的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1. 设计理念 本节课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倡导创设情境实现学生素养培养的教学,借助中外历史上的化学成就,体会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本节的知识层面上,能够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举例说明胶体的典型特征。笔者创设重走“胶体”的探索之路这一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胶体”的发现发展史。主要内容包括:(1)科学史话、构建胶体本质;(2)宏微结合、探究丁达尔效应;(3)动手实验、感受胶体制备之美。 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物质的分类”知识后的延伸,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分类思想、微粒 观、转化观,但对于胶体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本节教学要求学生能够从物质的聚集状态角度完善分类观,因此它起着“承上”的作用。重走“胶体”的发现发展史,激发学生的探知 欲,从实验出发体会胶体的性质,重现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胶体在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也具有相当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比如纳米材料科技等。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意识,突出社会责任感的核心素养教育。因此,它又起着“启下”的作用。 3.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 借助“畅言智慧课堂”这一多屏互动平台,实现平板画面与电脑大屏的实时同屏显示,一 方面便于化学实验的放大观察,和学生实验过程及成果的分享展示;另一方面,拍照记录实验不同阶段的现象,便于对比分析,探究实验过程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此外,借助两个动画(一个是模拟浊液、胶体、溶液三者的粒子在通过滤纸、半透膜时的情况,一个光的反射、散射和折射的形成),化微观为直观,让学生更好理解三种分散系的粒径大小关系,以及其与光学现象的联系。将信息技术融合在化学教学中,让实验更生动,让原理更形象,让化学教学得到优化。 二、教学目标 ⑴通过淀粉溶液的分散系属性及丁达尔效应的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⑵通过创新实验AgCl胶体的制备。启发学生可以通过控制反应物浓度的方法,来改变颗粒大小的形成,认识到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而胶体的形成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发展学生变化观念、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⑶通过学生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⑷通过对胶体科学发展史的认识,感受胶体在生活及科技方面的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1.1.1物质的分类学案(含答案)

1.1.1物质的分类学案(含答案) 第一节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第1课时课时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元素组成宏观和构成微粒微观的角度分析认识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意识和能力。 2.熟知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了解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会鉴别胶体和溶液。 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1分类法简介1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利于人们分门别类地进行深入研究。 2常见的分类方法分类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的分类。 2物质的元素组成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理解应用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元素也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它们分别是氧气O2和臭氧O3。

2碳和氧两种元素可形成两种化合物,其化学式分别是 CO.CO2;氢和氧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是H2O和 H2O2;H. C.O三种元素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举例写出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如H2CO3.C2H6O酒精写化学式。 3物质分类的常用方法1树状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可对物质进行如下分类指出上图中序号所示物质的分类依据按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按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按元素种类;按是否含有碳元素;按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2交叉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即分类标准对物质分类,同一种物质可能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如碳酸钠的交叉分类分类标准所属类别组成的阳离子钠盐组成的阴离子碳酸盐溶解性可溶性盐理解应用将不同的物质与它所属的类别进行连线。 3氧化物的分类1K2CO3是钾盐,也是碳酸盐2Na2CO3含有氧元素,所以属于氧化物3树状分类法各级之间存在包含关系,如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化合物属于纯净物4CuSO45H2O属于混合物5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6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7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8单质的种类多于元素的种类答案12345678氧化物分类中的“n个”不一定1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 Mn2O7为酸性氧化物。 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H2O等。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物质的转化_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物质的转化_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了解酸、碱、盐的性质。 2.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1.科学探究:探究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从物质类别的角度,认识到物质是运动和相互转化的。 1.酸的化学通性 2.碱的化学通性 碱 3.盐的化学通性 盐 1.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2.正确认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1)活泼金属(如钠等)与水剧烈反应,与水溶液反应时会置换出氢气而不是金属单质;置换其他金属时必须是与其熔融的盐反应。 (2)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CuO等

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3)盐和盐、碱和盐反应的条件,除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之外,反应物必须是可溶性的。 1.(20XX·扬州高一检测)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 K 物质 选项 甲 乙 丙 A CuO CO2 H2O B C CO CO2 C CaCO3 CaO

Ca(OH)2 D H2SO4 H2O H2 解析:选C。CuO与CO反应生成Cu和CO2,CO2与碱反应能生成水,氧化铜与氢气反应能生成水,图示为,A正确;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继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图示为,B正确;CaCO3难溶于水,不与碱溶液发生反应,不能生成氢氧化钙,C错误;硫酸与碱反应生成水,电解水产生氢气,稀硫酸与较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图示为,D正确。 2.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 ①金属单质②非金属单质③碱性氧化物④酸性氧化物⑤酸⑥碱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D.全部 解析:选D。金属与非金属单质可直接反应生成盐,即①和②符合题意;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可以直接生成盐,即⑤和③符合题意;碱与酸性氧化物也可以直接反应生成盐,即⑥和④也符合题意。 解不同类别物质之间转化类题的通用模板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的分类学生用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 核心微网络 素养新要求 1.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 2.学会分散系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3.认识胶体及其性质。 4.感悟用实验方法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学习的过程。 学业基础——自学·思记·尝试 一、元素组成的物质种类 1.单质 (1)元素组成:单质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纯净物,每一种元素都可以形成单质。 (2)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________。如碳元素的三种常见同素异形体有________________;O2与________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等等。 2.化合物 二、物质的分类 1.分类:根据研究对象的________和________,将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

法。 2.分类的目的:同一类别的物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利于人们分门别类地进行深入研究,找到有关规律,发现同类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3.分类的方法 (1)树状分类法 ①含义:根据物质的________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②实例:根据物质的组成可对物质进行如下分类: (2)交叉分类法 从____________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请将下列物质与它所属的类别进行连线。 4.分类的标准 { 宏观:根据物质组成、性质 微观:根据物质的构成、结构和参加化学反应的粒子 对同一物质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分类 实例:对氧化物分类 (1)按组成分 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如Na 2O 、CaO 、MgO 非金属氧化物如CO 2、CO 、SO 2

(2)按性质分 图示关系 三、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化学上把________________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 (1)组成 (2)分类 ①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标准是分散质________。可用如下方式直观地表示: ②若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类,可分为9种分散系,如图: 如烟属于________分散系;雾属于________分散系;悬浊液属于________分散系;合金属于________分散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