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与技术教案 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与技术教案 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与技术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蚊子的世界

课时1:课题导入与目标

课题:了解蚊子的生活性和对人类的影响。

目标:

- 了解蚊子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了解蚊子的生活环境和繁殖方式。

- 了解蚊子对人类的影响。

- 培养对蚊子的正确态度。

课时2:抓蚊子

课题: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蚊子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目标:

- 研究使用抓蚊子的工具和方法。

- 观察和记录蚊子的特点和性。

- 分析蚊子的食性和生活环境。

课时3:我们要防蚊虫叮咬

课题:研究如何预防蚊虫叮咬。

目标:

- 了解蚊虫叮咬的危害。

- 研究预防蚊虫叮咬的方法。

- 掌握制作自制蚊香和蚊帐的技巧。第二单元:动物的“骨头”

课时1:鸟儿的“骨头”

课题:探究鸟类骨骼结构的特点。

目标:

- 了解鸟类骨骼结构的特点。

- 研究区分鸟类和其他动物的特征。- 了解鸟类飞行的基本原理。

课时2:鱼儿也有“骨头”

课题:了解鱼类的骨骼结构和适应方式。

目标:

- 了解鱼类的骨骼结构和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分析鱼类的运动方式和捕食技巧。

- 研究评价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课时3:黑猩猩也有“骨头”

课题:了解黑猩猩的骨骼结构和运动方式。

目标:

- 研究黑猩猩的骨骼结构和与人类的异同。

- 分析黑猩猩的运动方式和适应森林环境的特点。- 探讨黑猩猩与人类的进化关系。

第三单元:紫外线与我们的健康

课时1:紫外线的危害

课题:了解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

目标:

- 了解紫外线的来源和分类。

- 研究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

- 掌握简单的防护措施。

课时2:阳光对植物的作用

课题:探究阳光对植物的作用。

目标:

- 研究阳光对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了解阳光对植物形态和色素产生的影响。- 分析阳光对植物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课时3:保护眼睛

课题:研究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伤害。

目标:

- 了解紫外线对眼睛的危害。

- 研究正确使用太阳镜的方法。

- 培养良好的户外活动惯。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与技术教案》全册的教学内容概要。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活动设计请参考教材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与技术教案 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与技术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蚊子的世界 课时1:课题导入与目标 课题:了解蚊子的生活性和对人类的影响。 目标: - 了解蚊子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了解蚊子的生活环境和繁殖方式。 - 了解蚊子对人类的影响。 - 培养对蚊子的正确态度。 课时2:抓蚊子 课题: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蚊子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目标: - 研究使用抓蚊子的工具和方法。 - 观察和记录蚊子的特点和性。 - 分析蚊子的食性和生活环境。

课时3:我们要防蚊虫叮咬 课题:研究如何预防蚊虫叮咬。 目标: - 了解蚊虫叮咬的危害。 - 研究预防蚊虫叮咬的方法。 - 掌握制作自制蚊香和蚊帐的技巧。第二单元:动物的“骨头” 课时1:鸟儿的“骨头” 课题:探究鸟类骨骼结构的特点。 目标: - 了解鸟类骨骼结构的特点。 - 研究区分鸟类和其他动物的特征。- 了解鸟类飞行的基本原理。 课时2:鱼儿也有“骨头”

课题:了解鱼类的骨骼结构和适应方式。 目标: - 了解鱼类的骨骼结构和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分析鱼类的运动方式和捕食技巧。 - 研究评价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课时3:黑猩猩也有“骨头” 课题:了解黑猩猩的骨骼结构和运动方式。 目标: - 研究黑猩猩的骨骼结构和与人类的异同。 - 分析黑猩猩的运动方式和适应森林环境的特点。- 探讨黑猩猩与人类的进化关系。 第三单元:紫外线与我们的健康 课时1:紫外线的危害 课题:了解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

目标: - 了解紫外线的来源和分类。 - 研究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 - 掌握简单的防护措施。 课时2:阳光对植物的作用 课题:探究阳光对植物的作用。 目标: - 研究阳光对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了解阳光对植物形态和色素产生的影响。- 分析阳光对植物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课时3:保护眼睛 课题:研究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伤害。 目标: - 了解紫外线对眼睛的危害。 - 研究正确使用太阳镜的方法。 - 培养良好的户外活动惯。

新版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精编版)

新版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3新教材精编版) 目标 本教案旨在引导七年级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科学》这门课程 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课堂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积极参与实验、 观察和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 本教案根据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教材内容进行编写。涵盖以下主题: 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 2.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3. 热、光、声的传播与测量 4. 电的基本知识 5. 机械的基本知识 6. 饮食的营养与健康 7. 身体的结构与运动 教学活动

本教案包含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验探究:通过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科学实践能力。 2. 问题解决: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图表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科学实验数据,培养数据分析和科学推理能力。 4. 案例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引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培养科学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 为了准确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的设计、观察记录和结果分析的能力。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4. 考试测验:通过知识考察和应用题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参考资料 本教案的编写参考了以下教材和资源: 1. 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材 2. 2023材精编版辅导资料 以上是《新版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精编版)》的简要说明,希望能够对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如需更详细的教案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辅导资料。祝教学成功!

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组成 1. 导入活动 -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让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探索物质是由哪些构成部分组成的。 2. 研究目标 - 了解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组成。 - 掌握常见物质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 3. 研究内容 - 定义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 介绍常见物质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

4. 研究活动 活动1:观察实验 - 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水,要求他们观察水分子的模型,并回答相关问题。 - 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理解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组成的。 活动2:小组讨论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种常见物质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 -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交流。 5. 总结归纳 - 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组成,重点强调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第二章:机械与能量 第一节:机械的基本概念 1. 导入活动

- 通过展示一些机械运动的现象,让学生认识机械的多样性和 普遍性。 - 引导学生思考机械与能量的关系,探索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2. 研究目标 - 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如力、功、能量等。 - 掌握描述机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和单位。 3. 研究内容 - 定义力、功、能量的概念。 - 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和单位。 4. 研究活动 活动1:观察实验 - 给学生提供一些物体和简单工具,让他们观察并描述物体的 运动情况。 - 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活动2:小组探究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机械运动进行探究。 -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选择展示他们对该机械运动的描述和理解。 5. 总结归纳 - 引导学生总结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重点强调力、功、能量等物理量的定义和关系。 第三章:电流与电阻 第一节:电流的基本概念 1. 导入活动 - 通过展示一些电流的应用场景,让学生认识电流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 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探索电流的基本概念。 2. 研究目标 - 了解电流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完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研究。通过本册教材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1. 掌握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及相互转化的关系; 2. 理解生物多样性及其维护的重要性; 3. 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 理解地球上的天气变化及其影响; 5. 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及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主题: 1. 物质与能量的基本概念 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维护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4. 天气变化及其影响 5. 地球的运动规律及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教师将重点知识点传达给学生; 2. 实验观察:通过实验使学生亲自操作与观察,加深对科学原 理的理解; 3. 小组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问题探究: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和解决 问题。 四、教学评估 为了检查学生的研究效果,本教案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1. 课堂练:布置适当的练题,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操作能力和 科学思维能力; 3. 作业: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 为了支持本教案的实施,教师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材;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多媒体课件和图表; 4. 练题和作业。 六、教学安排 本教案将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进行,每周安排相应的科学课时,保证学生完成全册教材的研究任务。每节课将包括知识讲解、实验 操作和课堂讨论等环节。 七、其他注意事项 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 行教学调整; 2.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提问和思考,积累科学知识 和实践能力; 3. 教师和学生应遵守实验室和教室的安全规则,保证教学过程 的安全性。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够 对教师们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提高教学效果。

新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计算器的使用 课时一:认识计算器 研究目标 -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 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技巧。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计算器? - 计算器的定义和作用。 - 计算器的分类和特点。 2. 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 计算器的外观和按键功能介绍。 - 计算器的基本运算功能。 3.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 计算器的开关机。 - 计算器的数字输入和运算操作。

教学活动 1. 导入活动:观看计算器的介绍视频。 2. 小组讨论:分析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3. 计算器操作练:完成指定的计算任务。 4. 小结反思:回顾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作业 1. 写一篇关于计算器使用方法的小结。 2. 预下节课的内容。 --- 课时二:计算器的实际应用 研究目标 - 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 发现和分析计算器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 例1:计算购物总价格。 - 例2:计算旅行费用分摊。 2. 计算器的进阶使用技巧 - 百分数运算。 - 分数运算。 3. 计算器的注意事项 - 避免输入错误。 - 注意数据精度和舍入规则。 教学活动 1. 导入活动:讨论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器的实际场景。 2. 计算器实践任务:解决给定的实际应用问题。 3. 分享反思:学生分享实践任务的解决思路和结果。 作业 1. 选择一个实际应用场景,使用计算器解决相关问题。 2. 思考: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还能有哪些应用?

--- 第二单元:常见软件的使用 课时一:Word 文档处理 研究目标 - 熟悉 Word 文档编辑界面和基本操作。- 能够创建、编辑和保存 Word 文档。 教学内容 1. 探索 Word 文档界面 - 工具栏、菜单栏和编辑区域的介绍。- 基本操作按钮的作用。 2. 创建和编辑 Word 文档 - 输入和修改文本。 - 设置字体、字号和对齐方式。 - 插入图片和表格。 3. 保存和打开 Word 文档 - 文档的保存格式和命名。

2023年部编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精品版

2023年部编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版 这份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部编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的 全册精品版。教案的编写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生物知识,使学 生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的概念和技能。 第一单元: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本单元主要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通过研究本单元,学生将了解到生物的特征包括生命活动、生物组成和遗传物质等。 同时,学生还会研究到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根据生物体内的细胞 是否有核和有无细胞壁进行分类。 第二单元:细胞 本单元着重介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将研究到细胞的基本 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此外,学生还将了解到细 胞的功能,包括新陈代谢、分裂和特殊功能等。

第三单元:遗传 本单元涵盖了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将了解到遗传的基本概念,包括基因、染色体和遗传物质等。此外,学生还会研究到遗传的规律,包括显性和隐性遗传、基因的组合和基因突变等。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 本单元主要介绍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过程。学生将了解到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同时,学生还会研究到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五单元: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本单元着重介绍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将研究到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叶等。此外,学生还会了解到植物的功能,包括光合作用、传导作用和营养吸收等。 第六单元: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本单元主要介绍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将研究到动物的基本结构,包括头部、躯干和四肢等。同时,学生还会了解到动物的功能,包括呼吸、消化和运动等。 第七单元: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本单元着重介绍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将研究到人体的基本结构,包括头部、胸腹部和四肢等。此外,学生还会了解到人体的功能,包括呼吸、循环和排泄等。 第八单元:生物和环境 本单元涵盖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将了解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和适应能力,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此外,学生还会研究到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以上为2023年部编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精品版的概要内容。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生物知识。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所有知识点全汇总【新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所有知识点全汇 总【新版】 目录 - 单元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 单元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 单元三:系统和信息 - 单元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平衡 - 单元五: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和运动 - 单元六:地球的外部圈层运动 - 单元七:地球上的水资源 - 单元八:物质与能量的利用 单元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这一单元主要介绍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学生将研究物质的分类、物质的状态变化以及化学反应等内容。 单元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这一单元主要探讨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将了解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单元三:系统和信息 这一单元主要介绍系统和信息的概念。学生将了解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以及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单元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平衡 这一单元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平衡。学生将了解生物群落、食物链、食物网等概念,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保护。 单元五: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和运动 这一单元主要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和运动。学生将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太阳系的组成和运动。 单元六:地球的外部圈层运动 这一单元主要探讨地球的外部圈层运动。学生将了解板块构造理论、地壳运动与地震、地壳变动与地貌等内容。 单元七:地球上的水资源

这一单元主要研究地球上的水资源。学生将了解水的多样性、 地球上水的分布及其变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内容。 单元八:物质与能量的利用 这一单元主要介绍物质与能量的利用。学生将了解能源的来源、能源的转化和传递、能源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 以上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所有知识点的汇总。每个单元 都涵盖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科学.技术.社会 退耕还林还草 教案 (2)

《退耕还林还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退耕还林还草》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三节最后一个版块——科学·技术·社会中的内容。学生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探究了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让学生已经认识到要对环境进行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政府实施的保护环境的行动。通过介绍政策提出的背景、政策核心和实施的基本措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退耕还林还草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我校初一学生,都是在城市生活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对森林和草原的认识主要来自书本、视频、以及假期旅游。而耕地对他们来说更加陌生。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识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有一定的价值观。通过资料分析和教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培养学生全面而发展的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和社会责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和所带来的的严重后果。 2.解读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资料和小组讨论,总结概括导致环境破坏的原因、后果以及驱使人们毁林开荒的原因。 2.通过制作再生纸,树立废物回收利用的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塞罕坝的故事,感受到人们修复环境所付出的艰辛,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将环境保护深入的日常生活中。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1.通过资料分析,了解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原因及毁林开荒的原因。 2.解读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核心和基本措施 难点:了解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原因及毁林开荒的原因 五、教学设计思路

以塞罕坝的故事为线索,引出环境破坏的原因及后果,以此为背景,介绍我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目的、核心、基本措施、成果等。并通过讨论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行为习惯。 六、教学准备 1.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以及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主要原因的资料。 2.介绍我国毁林开荒的原因的资料。 3.用学生使用过的作业纸撕碎、浸泡、打碎制成的纸浆、旧窗纱、旧报纸、电熨斗 4.希沃白板课件 七、教学过程 导入 塞罕坝的前世今生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科学.技术.社会退耕还林还草教案设计

《退耕还林还草》教课方案 【教材解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民教育第一版社)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科学技术社会部分。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已学过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在理解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影响重要的基础上来学习《退耕还林还草》,要修业生能全面认识我国植被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本节课与生活实质联合密切,教师应关注教育学生建立保护植被的意识和退耕还林还草的责任感。 【学情解析】 本节课的讲课对象是初一的学生,这是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材的最后一节课,因此本节课以解说方式让学生建立珍爱植被的责任感。本节课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指引学生思虑、谈论和研究,让学生主动去联想到保护植被,调动踊跃性。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感性,因此,教师应侧重感情的表达,让学生认识退耕还林还草的意义是本节课要点。 【教课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说出毁林毁草开荒的主要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说明退耕还林还草的重要意义。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可退耕还林还草的重要意义。 2.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踊跃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教课要点和难点】 1.教课要点:退耕还林还草的重要意义。 2.教课难点:认可并从自己身旁小事做起保护坏境珍爱自然。 【教课过程】 教课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企图 [ 一 ] 导入过程:导出播放视频──毁林毁赏识,思虑,说出这是关注身旁环境,明确植本节课《退耕还林还草开荒。毁林毁草开荒现象。物的重要性,浸透珍爱草》。想想:这是什么现植被的感情和意识。 象? [ 二 ] 毁林毁草开荒的那么毁林毁草开荒对观看,思虑,总结毁林经过观看视频领悟到毁危害。环境有什么危害呢?毁草开荒的危害:草开荒的危害,从而认 播放视频──毁林毁水土流失识到退耕还林还草的必 草开荒的危害沙尘暴要性。 土壤沙化 [ 三 ] 水土流失实验探 1. 水土流失与什么有 1. 观察、思虑、比较、在观察、比较中试试解究关呢?播放视频─水解析,明确水土流失与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实 土流失实验,逐渐指引植被的关系。验研究能力、用所学生 学生认识植被的有无 2. 用所学生物学知识物学知识解析问题能 与水土流失的关系。解析谈论并交流沙尘力、合作研究能力、表 2. 在此基础上延长让暴与水土流失的关系。达交流的能力。 学生交流谈论,认识到 3. 归纳绿色植被对水 沙风暴与植被的关系。土保持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第七章科学.技术.社会退耕还林还草教案设计

《退耕还林还草》 【教材分析】 《退耕还林还草》是学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章后,作为拓展知 识来学习的。学习此部分内容帮助学生更加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的损坏急需解决, 同时也使学生加深认识生态环境不是个别人的事情,波及到我们每一个人,环境 的保护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有关,是造福后代、荫及后代的事情。 【学生分析】 初一放学期,学生经过快要一学年的生物学习,对生物这门学科产生了浓 厚的兴趣,他们学习了生物圈中的人,从人的由来,到人体的营养、呼吸,再到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废物的排出,到最后学习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学生 们一步步认识了生活在生物圈中的人以及人对生物圈的影响,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很大,人类要想更好的生计在地球上,必定要重视环境问题。 【授课目标】 知识与技术:认识退耕还林的见解和退耕还林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经过查阅资料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归纳归纳能力;在小组讨论和自主研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研究精神。 感神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从学习中成 立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成立优秀世界观平和的道德。【授 课重难点】 认识现在常有的自然灾害: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沙尘暴等问题;认识保 护环境,退耕还林的必然性和迫切性,从自己做起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

【授课策略】 生态恶化和生态保护关于学生来说其实不陌生,知识性内容已熟练掌握,本课学习以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经过观看视频和图片等资源给学生更大冲击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真实创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情境。 【授课时间】 40分钟 【授课过程】 1.观看视频,激情导入 经过观看“土壤沙化”的纪录片,从观看视频刺痛学生的神经,激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后的讲堂气氛确立优秀的感情基础。 2.讲解新课 分小组讨论,列出问题:退耕还林还草是什么?为什么要退耕还林还草? 退耕还林还草的原则?我们要怎样去做一个合格的爱惜环境的人?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独立思虑的能力。 3.归纳小结 教师归纳率领学生归纳出退耕还林还草的有关知识点,进一步校正和深入学生所总结的内容。 4.作业部署 学生写一段话,公布下感想,对环境恶化和必要的保护写出心中所想, 写出自己能够从哪方面做来保护环境?触动学生心灵,帮助成立远大理想。【板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科学·技术·社会 温室效应增强和全球气候变暖》公开课教案_18

示范教案一(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应用。 2.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3.能够独立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处理信息及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方法。 2.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社交能力。 3.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的能力。 4.通过在班级内做交流报告和讨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1.认同作为地球的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 2.结合退耕还林还草的事例,初步形成这种观念: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应当遵循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 1.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2.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教学难点 完成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教学方法 调查法、分析讨论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到当地环保部门咨询有关生态环境状况。 (2)通过多媒体收集一些相关资料。 (3)帮助学生分组,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调查题目,确定具体的调查方法,制定可行性的调查方案。 2.学生准备:(1)笔记本、笔。 (2)确定调查方案。 (3)调查工具:如铁锹、塑料袋、集气瓶、污水取样瓶、手套、照相机、录像机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和探究活动对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有了较明确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对校园周围或家庭所在社区、乡镇的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一下我们生活地区的各项生态指标是否符合标准,并拟定一个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讲授新课] 教师:通过近一年的初中生活,大家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调查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电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电子教案任时光飞逝,我辛苦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回想一学期的生物教学工作,我感叹很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谨记于下,权作体会教训的总结。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电子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电子教案1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安稳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本钱章的探究活动。 3.认识绿色植物在坚持碳—氧安稳方面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 1、认识光合作用。 2、绿色植物在碳—氧安稳方面的重要作用。 3、探究活动的设计。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材分析 通过生物呼吸和燃料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何没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明显增多,氧气含量着落的悬念,引发学生对大气中碳—氧安稳是如何坚持的问题产生爱好。 可将金鱼藻的放氧实验分成两步进行演示。第一让学生视察光下金鱼藻放气泡的实验,引出光合作用除了能制造有机物还能制造什么物质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作出假定。然后再做气体燃烧状态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估计金鱼藻放出的气体是氧气。 关于光合作用原料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先分别进行分析,再将分析结果综合起来推敲,得出光合作用不但能产生氧,而且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结论。植物所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外,还可以供给其他生物使用。建议教师在学生分析完三个实验后,尽可能引导学生的思维

再上升一个层次。即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普利斯特利为何要设计三个实验,才能得出终究结论?”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当一个现象由多种因素控制时,应当先研究一种因素,控制其他因素。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装置采集气体,对气体成分进行简单探究,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课本叙述和教师的讲授学习实验进程,获得结论。 教师提供实验装置,并指导学生进行采集,引导学生对气体进行探究。 讲授并引导学生学习实验规程,组织学生讨论。 二、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利斯特里实验 2、探究活动 通过课本对普利斯特里的三个实验分别进行分析,初步获得光合作用不但产生氧,而且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结论。 利用教师提供装置制定探究计划,实行探究计划。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养成综合看问题的意识。 提示学生注意事项,鼓励学生自己寻觅材料用具,设计实验。 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安稳 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总反应方程式,进而初步认识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然后根据教师提供的数据,对教师提问进行分组讨论,进一步认识光合作用在坚持碳—氧安稳中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归纳光合作用的总方程式和概念。通过概念初步分析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而后给学生提供数据,并设置摸索题,启示学生从理性上认识光合作用在坚持碳—氧安稳中的重要作用。 四、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篇 海阔凭你们跃,天高任你们飞。愿你们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1 种子的成分 重点: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 难点: 1、明确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概念。 2、通过对种子成分的分析,了解种子内贮存着大量有机物,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手段:以学生探究实验并分析结果的方式为主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 从生活实际入手,对种子所含的成分进行分析,制定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及结果分析。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些食品包装袋,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展示其有关成分的说明。介绍在我们生活中所吃的食物含有许多成分,引导学生思考在植物的种子中是否也含有同样的成分。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的成分 1、组织学生分析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食物中有可能存在的成分,这些成分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定出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鉴定种子中含有水分的实验中:

(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 (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服力; (3)小麦在试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麦的区域内,可缓慢晃动,以求小麦受热均匀。 (4)试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倾斜,这样管壁上出现的水珠才不会流向管底,不会引起试管爆裂; (5)烘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种子就会发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洗掉。 鉴定种子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中: (1)要将小麦事先泡软,便于铁丝穿扎。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扎手; (2)燃烧后,铁丝很烫,要避免烫伤手和烫坏桌面,应及时放一解剖盘中或晾凉了再放到桌面; (3)小麦种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较长的时间 鉴定淀粉和蛋白质的实验中: (1)面团不要过大。 (2)一直要到纱布中没有乳白色物质渗出,才可停止。 4、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组织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二)总结种子的成分: 1、讲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及特征。 2、根据实验的结果,总结: 3、提出问题: (1)芝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是否都含有脂肪 (2)如果芝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都含有脂肪,为什么用芝麻种子做为实验对象,而没有用小麦种子呢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出示不同种子成分的结构图或表格) 植物的种类不同,所以各种成分的含量也不相同。在干燥的种子里,有机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8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8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点,进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意义。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对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果实的比较,从而归纳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对裸子植物经济意义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价值观,并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 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松的形态结构对干旱陆生环境的适应。

难点:松的形态结构与干旱陆生环境的适应。 设计思想: 学生对于裸子植物的生活环境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可以由此入手,分析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由于上一节学习了被子植物,所以也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对于裸子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的这方面内容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 手段:以学生观察、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松子和杏仁,提出问题:带硬壳的松子是松树的什么器官?杏仁又是什么器官? 2、学生回答出二者都是种子后,出示松树带种子的雌球果(已裂开)和杏的果实(可用刀剖开),引导学生观察松子和杏仁分别长在松和杏的什么结构上?种子是否裸露? 3、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并总结: (1)松的雌球果并不是松的果实。 (2)杏的种子长在果实内,种子是不裸露的,属于被子植物。松的种子长在雌球果上,种子是裸露在外的。这一类种子植物称为裸子植物。 二、讲授新课: (一)松的生活环境: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平时在自然界,在电影电视中所见到的松树的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设计全册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设计全册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Ⅰ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 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四、课时分配:2课时//0>. Ⅱ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人类的起源 1.观察与思考:四种 现代类人猿 2.看录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当时的生活状况引言:通过《七上》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在这大家圆中作为“物种的人”是怎么来的?作为“个体的人又是怎样来的?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进入新课:关于人类的起源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 现在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观点是:进化论。 请小组交流课前找到的信息资料

投影展示四种现代类人猿,请同学指图说出与人类的相似处、根本区别(教师适时补充更正) 根据比较得出人和现代类人猿有近的亲源关系,研究初步表明:人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其生 放录象 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 观看、分析 看图、展开想象并描述。 聆听、思考、做笔记 有的说:人是进化来的;有的说:人是猴子变来的;有的说:人是从海里来的;有的说:人是自己生出来的;有的说:西方人认为上帝造人,东方人认为女娲造人等。 神创论、进化论 类人猿的定义、现代类人猿的分布、种类、数量、生活方式(略) 观察图片、思考 相似处:可直立(主要是臂行),无尾,手能握物,有喜怒哀乐的表情等。 根本区别:运动方式的不同,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总结、记笔记 根据图展开想象并描述(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上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位置和范围与地形河流(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3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4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读出亚洲位置与范围 2小组合租探究地形与河流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亚洲的位置特点; 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资源目录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2、3 4.1.2人的生殖3、4 4.1.3青春期5、6 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6、7、8、9 4.2.2消化和吸收10 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11、12、13、14 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4、15、16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6、17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18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19、20、21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1、22、23 4.4.4输血与血型24、25、26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26、27、28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8、29、30 4.6.2神经系统的组成31、32、33、34 4.6.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5、36、37 4.6.4激素调节38、39、40、41 4.7.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1、42、43 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44、45 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45、46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