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1节 示范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1节 示范教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学目标

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图1图2

指导学生观看图片,思考下面的问题。

1.图1和图2所示的各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尝试说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异同。

3.若将图1 所示的细胞置于图2所示细胞生活的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提示和补充:

1.血细胞和草履虫;血浆和水环境;

2.血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草履虫可以;

3.吸水涨破。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单细胞的草履虫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

提示:草履虫通过胞口吸收外界环境中的营养物质,通过胞肛把代谢废物排到外界环境之中。

过渡:组成我们身体的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这些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呢?

【新知讲解】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从简单的问题出发,《红楼梦》里有句话:“女人是水做的。”那男人是不是水做的呢?学生容易答出男人也是水做的,因为在必修一学习过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水。

进而展示资料:

成年男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60%,成年女性体内的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50%,出生一天的婴儿,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79%。

引出体液的概念。

1.体液: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2.体液的组成

教师并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或者让学生记忆和背诵,而是设置更细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体会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图1-1,思考问题:

①细胞内液多还是细胞外液多?

②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哪里?

③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哪里?

提示: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外液。

回归课本,强化学生对体液组成的认识。

(1)细胞内液的组成

和同学们一起回忆必修一的知识,思考细胞内液的组成是什么?这部分内容学生大多已经没有印象,需要教师辅助才能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细胞核液等。

(2)细胞外液的组成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采用学生先自学,阅读课本第3页上面三段内容和课件上的图片来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红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有哪些?

②毛细血管壁所处细胞外液是哪些?

提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组织液。

为了突破重点,教师采用直接教授法和启发式教学法讲解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Ⅰ.血浆

引导同学思考:血浆=血液?

资料: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内含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等各种营养成分以及无机盐、氧、激素、酶、抗体和细胞代谢产物等。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提示: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资料可以发现血浆≠血液,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Ⅰ.组织液

概念: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

组织液来源于血浆,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通过图片学生更容易直观认知何为组织细胞和细胞间隙液,而人体大多数细胞都为组织细胞。

Ⅰ.淋巴液

概念: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

学生观看课件上的图片,思考问题:

淋巴来源于组织液,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本节课的难点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为了突破难点,教师通过设置有梯度的问题搭建走向难点的阶梯。

引导阅读课本第3页思考与讨论中的“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红色的管道、蓝色的管道、绿色的管道分别是什么?

②这些管道内是什么呢?

③在这些管道外还有一些细胞,这些细胞又叫什么细胞?

④这些细胞之间有间隙吗?

⑤如果有,间隙中的液体叫什么呢?

提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动脉血液、静脉血液、淋巴细胞和

淋巴液;组织细胞;在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一些间隙;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依据第3页思考与讨论中的示意图,绘制出能反应三者关系的模式图(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内环境

为什么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施一个有机的整体?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引导学生总结:内环境=细胞外液

易错辨析:

➢内环境与细胞外液含义相同

从细胞角度看——细胞外液

从人体角度看——内环境

➢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唾液属于体液吗?

呼吸道、肺泡腔、口腔、消化道、膀胱腔与外界环境相通。因此汗液、尿液、唾液等不属于体液,属于外界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内环境里含有哪些成分呢?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思考讨论中“血浆的化学组成”,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血浆中这么多物质,你能将它们归归类吗?

②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小分子物质: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甘油、乳酸、O2

●调节物质:胰岛素、抗体、维生素等

③回忆所学知识,你能说出其中哪些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

●葡糖糖:能源物质,呼吸作用的底物。

●钠和氯:调节渗透压,使细胞维持一定的形态。

●钙:缺钙容易发生抽搐。

●甘油三酯:脂肪的别称,可以作为储能物质。

④从葡萄糖、甘油三酯、尿素、钠中任选一种你熟悉的成分,分析它的来源和去路,

并说明这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

2.内环境各组分之间的成分是否完全相同?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多,而淋巴和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少。

易错辨析

●属于细胞外液成分:淋巴,血浆,组织液等含有的成分。

●不属于细胞外液成分:

胞内:胞内酶,例如呼吸酶、血红蛋白、糖原、结构蛋白、DNA。

膜上:载体蛋白。

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肺泡腔等;如唾液淀粉酶,泪液,胃蛋白酶,消化酶,汗液,泪液,尿液等。

●血浆蛋白≠血红蛋白

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产物,血红蛋白是细胞内蛋白。

即时练: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的是()

①肺泡腔内的气体②小肠腔内的消化液③心室腔内的血浆

④膀胱腔内的尿液⑤唾液⑥泪液⑦汗液⑧皮脂腺的分泌物

提示:①②④⑤⑥⑦⑧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指导学生课本第5页“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思考问题:胞外液中的细胞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

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酸碱度: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pH 的稳定与HCO3-、H2CO3等物质有关。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在37Ⅰ左右。

人体在新陈代谢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人的食物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这些酸性和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发生变化,实际上正常人血液中的pH变化范围很小,这是为什么?

应用:

➢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

➢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提示: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其渗透压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同。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过高过低会造成细胞失水或吸水涨破。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页右下角图1-3,结合初中学过的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知识,与同学一起讨论第6页思考讨论的内容“内环境如何完成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回答下面的问题。

1.Na+、葡萄糖、氨基酸和O2等分别是经过什么途径进入内环境的?

●Na+直接来自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吸收;

●葡萄糖、氨基酸由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进入内环境;

●O2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内环境。

2.参与维持pH的HCO3- /H2CO3是怎么形成的?

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和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反应:

HCO3-通过与细胞外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通过哪些器官从内环境中排到体外的?

●尿素是通过肾脏排到体外的;

CO2通过呼吸系统中的肺排到体外的。

4.请你用简单的图示表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课堂小结】

【课外拓展】

组织水肿: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称为水肿,又称浮肿。

①过敏反应、肾小球肾炎

②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

③毛细淋巴管受阻

④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即时练:下列何种情况与发生组织水肿有关?

①毛细淋巴管阻塞②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

③血浆蛋白质增多④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提示:①②④

【课堂检测】

1.填空:

(1)血细胞的内环境血浆。

(2)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淋巴液。

(3)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血浆、组织液。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淋巴、组织液。

(3)口腔上皮细胞、皮肤细胞的内环境组织液。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是( A )

A.血红蛋白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气D.氨基酸

3.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各种物质交换必须通过( C )

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

C.循环系统D.泌尿系统

4.血浆中的水来自( D )

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5.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B )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6.人体发生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C )A.血浆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1节 示范教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学目标 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图1图2 指导学生观看图片,思考下面的问题。 1.图1和图2所示的各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尝试说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异同。 3.若将图1 所示的细胞置于图2所示细胞生活的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提示和补充:

1.血细胞和草履虫;血浆和水环境; 2.血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草履虫可以; 3.吸水涨破。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单细胞的草履虫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 提示:草履虫通过胞口吸收外界环境中的营养物质,通过胞肛把代谢废物排到外界环境之中。 过渡:组成我们身体的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这些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呢? 【新知讲解】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从简单的问题出发,《红楼梦》里有句话:“女人是水做的。”那男人是不是水做的呢?学生容易答出男人也是水做的,因为在必修一学习过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水。 进而展示资料: 成年男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60%,成年女性体内的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50%,出生一天的婴儿,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79%。 引出体液的概念。 1.体液: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2.体液的组成 教师并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或者让学生记忆和背诵,而是设置更细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体会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图1-1,思考问题: ①细胞内液多还是细胞外液多? ②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哪里? ③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哪里? 提示: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外液。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Word版含答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 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 境叫做内环境。 2.体液各部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 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 较多的蛋白质。 4.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 有关,其中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Na+和Cl-。 5.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含义: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据图填空] 图中①~⑥为人体内的液体,它们依次代表: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内环境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及关系: (3)不同体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连线]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成分[填图] 2.组织液、淋巴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填图]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据图分析: (1)体内细胞只有通过F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据图填出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所需要的系统或器官。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D.皮肤,E.循环系统。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体液即为人体的内环境(×) (2)淋巴的成分与血浆完全相同(×) (3)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4)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5)人体内的细胞可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葡萄糖B.血红蛋白 C.唾液淀粉酶D.呼吸酶 解析:选A分布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呼吸酶)和分布于消化道内的物质(唾液淀粉酶)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3.人体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A.血浆B.组织液 C.淋巴D.血液 解析:选B肌肉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可从组织液中获得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和氧气。 4.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 A.Fe2+、Cl-B.K+、Cl- C.Na+、Cl-D.Ca2+、Cl- 解析:选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由Na+、Cl-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主要由K+维持,即“内钾外钠”。 5.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B.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C.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D.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选C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份、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 2.能力目标: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互换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 四、学情分析

咱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不到位,需要教师深切分析。 五、教学方式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讲课教学大体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讨、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进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利用课间时间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章引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引入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的学习。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三)合作探讨、精讲点拨 探讨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不论男性仍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组织液 淋巴等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1: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人教版

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说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尝试构建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 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理解内环境的核心概念,建立人体内外对立统一的观念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3.社会责任——通过分析人体内环境物质组成,关注人体健康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1和图2各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请分别说出细胞的名称。尝试说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异同? 2.若将图1所示的细胞置于图2所示的细胞环境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1、体液 (1)概念:人体内的全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 ①通过提问:血液是体液吗?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血浆≠血液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主要作用:运输血细胞,运输养料、氧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②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也称为细胞间隙液。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③淋巴液—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 淋巴液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液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 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思考下面问题? 探究一: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细胞和细胞之间不是紧密相连的,其间充斥着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和细胞之间直接进行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 探究二: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有什么内在联系?请依据图示绘制出能反映三者联系的模式图。 探究三:为什么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其他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人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人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人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内环境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①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 ②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应视为外部环境。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是体液,不属于内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主要成分 (1)血浆

细胞的生活环境试讲教案

教案必修二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和态度价值观 通过内环境组成间关系的分析建立事物间区别与联系的观点。【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1.图1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师:草履虫生活在水中。直接与外界水进行物质交换。而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虽与水一样都是液体,但并非外界环境。大家知道,我们体内绝大多数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因细胞对环境要求苛刻,如pH、T、渗透压等,如红细胞放水里就会涨破而死,那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呢?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新课导入】 师:贾宝玉一语成名,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那我们看书左下角的小信息 生:看材料 师:成年男性含水60%,成年女性含水才50%,这样看来男人更是水做的。它其实表明,人体内含水量特别多。因此我们把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即体内的水及溶于水的物质,主要为离子和化合物。比如每天吃的盐中的Na离子,或吃的蛋白质或体内产生的尿素等化合物。 师:体液在体内以细胞为界,可分为哪2个部分呀 生1: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师:回答得很好。我们画一个体内的细胞(无细胞壁的吧)。体液分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如细胞液,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等。占体液的2|3,占得多;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占1|3,在这要提醒一点,泪腺、汗腺、消化道等结构与外界相通,因此泪液、汗液、尿液等不属于体液。 师:重点来学习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分3个部分,先来把图补充完整。我们多画几个组织细胞,周围流动的是组织液吧。组织细胞周围有血管,里边充斥着血细胞,当然周围流动的是血浆。体内还有淋巴管,一端是盲端,里边有淋巴细胞。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2: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人教版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与本节相对应的要求是: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以此确定教学目标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三、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连串的问题,通过小组之间的互相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合作意识,并通过最后再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小组之间尝试构建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草履虫和血细胞的图片,并让学生小组之间互相讨论教材中问题探讨的问题: 1、图1和图2所示的各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尝试说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异同? (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 2 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 2、若将图1所示的细胞置于图2所示细胞的生活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若将血细胞放在外界水环境中,血细胞会吸水涨破) 2、新课讲授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无论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有着其特定的生活环境,并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那么这些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呢? 〖师〗大家应该听过一句老话“女人都是水做的”其实无论男女老少,体内都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称为体液。 那么体液的成分和组成是什么?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相比,谁多谁少呢?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是什么呢?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有什么异同? 〖生〗学生带着老师布置的问题串看书,独立思考问题〖答案〗,必要的话可以上网搜〖答案〗。培养学生搜集,分类,处理信息的能力。 〖师〗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思考·讨论”,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并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请依据下图绘制出能反映三者联系的模式图(用箭头和文字) 3.为什么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师〗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展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图,然后由学生上黑板完成“三者间的流向图”〖师〗拓展问题:如果三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内在联系出现问题,如生活中出现的组织水肿,大家试着用所学知识分析分析原因? 〖生〗学生小组之间分工合作,有的上网搜集材料,有的汇总,大家共同讨论,合作研究得出小组结论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师〗大家有没有了解过捐人体组织或器官的新闻,医生把人体组织或者器官从供体拿出,如果不提供特殊的环境条件,它很快就死亡了,而在内环境中,体内细胞却能正常的生活,内环境里含有哪些成分呢?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第一章第一节《细 胞生活的环境》优质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通过问题探讨引出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接着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如何有机联系构成内环境,使学生形成对内环境的初步认识;然后深人分析细胞外液成分并说明其理化性质,以加深学生对内环境的微观认识;最后说明细胞如何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加深学生对内环境媒介作用的认识和理解。这一由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的编写思路,不仅符合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也符合概念学习的一般规律,有利于学生建立内环境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二)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知道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可以帮助学生在细胞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同生命的系统观和稳态与平衡观,并以此指导分析生命现象。基于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

环境实现物质交换的理解,认同生命系统的开放性。 2.科学思维:本节教材的科学思维训练主要体现在“问题探讨”“思考•讨论”以及相关习题中。通过比较草履虫与血细胞生活环境的异同的实例体现了比较、分类、分析等思维方法。绘制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关系模式图,用简单示意图表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的关系等任务,有利于发展学生建模思维。 3.科学探究:通过“问题探讨”“思考•讨论”等环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 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学情分析。 通过必修一、二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物学的基础知识。本册教材是要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及其理化性质。本模块的主题是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比较抽象。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王茹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能力方面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用时 1课时 五、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先请大家看两幅图片,(课件展示章图),无论是冰天雪地里巡逻的战士还是炼钢炉前挥汗如雨的工人,他们的体温大概都是37℃度,这是为什么呢?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及时补充含盐的水,这又是为什么? 生:…… 师:很好,当外界剧烈环境变化时,我们体内的环境总能保持相对稳定,什么是内环境?什么是稳态?如何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这也是我们第一章所要学习的内容——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1节,看一下组成人体基本单位的细胞是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的。 [新课] 板书: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师:同学们阅读课本P2问题探讨,思考并讨论。 课件展示: 讨论1:图1和图2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讨论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生: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师:还记得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有几种吗,他们生活的环境和草履虫有相似之处吗?二者又有何不同? 生1: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

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说出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2.概述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 2.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概念:人体内的全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 ①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②组织液是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内环境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及关系 (3)作用之一: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4)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a.组织液、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 b.组织液、淋巴 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c.淋巴、血浆 ④血细胞d.组织液

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e.血浆 提示:①—d ②—a ③-b ④-e ⑤-c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 1.主要成分 (1)血浆 (2)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本质 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1)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影响渗透压的因素 溶质微粒数目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 越多越大越高 越少越小越低 (3)决定血浆渗透压的物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酸碱度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1.1《细胞生活的环境》word教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学目标】 一、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组织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一)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教学难点 (一)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具与教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大家打开课本的章首,上面一图是雪山环境,如果把一杯水放在雪山的环境中,这杯水的温度是低还是高,那么在这个环境中的边防士兵的体温又是多少呢?下面一图是炼钢炉旁边的工人,这个环境温度如何?如果放一杯水在炼钢炉旁边,这杯水的温度与放在雪山的那杯相比较哪个高?炼钢炉旁边的工人的体温又是多少?为什么放在雪上和炼钢炉旁边的水的温度一高一低,然而在这两个环境中的人体温却一直是37℃左右?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人体内的环境——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结合问题,讲述新课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展示课本第二页问题探讨) 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两幅图中图1是什么细胞?图2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师生共答:图1是血细胞,生活在血浆当中。图2是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水环境当中,从水获取营养物质并把代谢废物排入水中。 教师讲述:血浆大部分是水环境,也就是说血细胞也生活在水当中。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是生活在水中的。 设问:那我们知道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是否也生活在水环境中呢? 学生阅读:大家看课本P2相关信息,成年男性含水60%,成年女性含水50%。教师讲述:曹雪芹曾经说过女人是水做的。从这则资料看来男人更是水做的。也就是人体内含水量特别的多。因此,我们把人体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设问:我们知道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组成人体的细胞(如血细胞)外有没有液体呢?那么细胞内呢? 师生共答:我们又根据体液分布位置不同的把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教师提问:血液是不是体液呢?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第一节细胞生活环境 一、设计思想: 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足发展。本节课设计经过一系列课内外活动和大量问题情境设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自己结论,充足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主动性和发明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科学素养提升。本节课设计重视学生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其创新精神、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能力。 二、教材分析: 《细胞生活环境》一节包含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成份、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要求“说明稳态生理意义”基础。本节内容关键任务是构建内环境这一关键概念,而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叙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环境”这么宽广视角。这么,既能够和《分子和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经有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内环境这一概念,包含本节关键内容和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稳态关键性等。该关键概念构建有利于学生了解生命活动本质,了解系统分析思想和方法,提升对生命系统和环境关系认识。 三、学情分析: 内环境相关知识在初中新教材中较少包含,初中新教材仅就人体各大系统结构和功效做了常识性介绍,但因为学习间隔时间太长,印象不深刻,需要老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回想相关知识。 必修1细胞物质输入和输出等章节对细胞结构和功效作了较具体介绍,对学习新知识有一定帮助,但需老师引导学生将已经有知识和新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络。 构建内环境概念过程中学生碰到最大问题是将抽象内环境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立体结构。关键采取学习策略是课前请学生设计试验探究单细胞生物生活环境, 学生利用单细胞生物生存液体环境为依靠点,类比推理人体细胞生活环境。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要充足利用已经有知识、生活经验和多媒体材料来构建学习新知识桥梁。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内环境组成和理化性质。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第一章人体的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稳态与环境"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展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容。这些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根底。我只选择第一局部根底知识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讲解。教材并没有一开场就阐述“人体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由浅入深,在“问题探讨〞中调动学生围绕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生活环境的差异展开讨论。对单细胞生物生活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可帮助学生认识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也需要与环境进展物质和能量交换,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并加深对生命世界的认识。 “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环境两个概念。体液中细胞外液是重点掌握知识,环境是本节核心容,包括概念、组成及其三者间的动态联系,但要在掌握细胞外液概念根底上。 二、学习者分析: 高二学生处于心态转变时期,相对高一开场更注重学习,但还注重课堂的生动性、逻辑性。人体环境知识较抽象,应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或已有知识,给学生想象的依据及空间,对延伸和拓展知识要准确、趣味、生活化。前概念调查反映90%的学生不知道细胞外液的成分,对细胞生活的环境,只知道有血浆,不清楚一些生命现象与环境稳态间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说明体液的组成 ●描述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解释环境的组成及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体液的组成 ●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2.教学难点 环境的组成及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自我介绍】亲爱的教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净. 【节导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答复。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师:草履虫生活在水中。直接与外界水进展物质交换。而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虽与水一样都是液体,但并非外界环境。大家知道,我们体绝大多数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因细胞对环境要求苛刻,如pH、T、渗透压等,如红细胞放水里就会涨破而死,那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呢?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人体细胞生活的环境。 〔板书〕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新课导入】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星期:节次: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说出内环境的概念,并能解释和说明其含义,说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与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 科学思维: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并构建它们之间的概念关系模型。 科学探究:通过分析人体对O2的利用和CO2排出过程,构建人体细胞和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培育同学科学探究的力量。 社会责任:通过分析组织发烧等情境,提高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力量,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1〕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2〕内环境的组成。 【教学难点】〔1〕细胞外液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班班通【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环节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情境引入】PPT展现体内各种细胞生活环境的动画图。 【活动1】阅读教材并观看细胞生活的环境,说出内环境的组成。 1.体液可分为几类? 2.体内各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一样吗?为什么? 3.依据已学的学问概括内环境的概念,并解释其含义。 【评价1】代表小组展现争论结果 1.体液。 (1)概念: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根底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成。 细胞的内环境不同 3.内环境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 (3)作用: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设计意图】提高同学阅读、观看,分析和处理信息及表达的力量,渗透生物学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活动2】观看体内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动画过程图,思索并争论以下问题; 1.内环境中各种成分及细胞内液之间存在何种联系呢?并构建它们的概念关系模型。 2.毛细血管壁细胞、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细胞的直接生活的环境分别是什么? 【评价2】代表小组展现争论结果 成分与细胞外液的关系 2.常见细胞的内环境

细胞生活环境教案

细胞生活环境教案 细胞生活环境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会做调查记录,同时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 描述部分所调查生物的特征 三、课前准备: 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1、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说明本节调查课的目的,步骤,各小组自由选择调查范围(不可在教学区)然后汇报到老师处,每小组长把组员的名单交到老师处。强调调查范围的要求是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2、注意事项: 如安全、不伤害动植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等。 应特别关注一些小生物。如树皮上、草丛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飞行的生物。 3、据报告册P2~3内容进行调查,并及时记录,布置作业是星期四交齐。 4、纪律要求: 出入教室不可吵,不可影响其他班同学。 各小组提前十分钟回到教室,各小组要跟老师对好时间,要求本小组长组织好纪律。 5、利用下课前十分钟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调查的生物,(可按P9的分类方法)并对个别小组作出表扬。总结本节课全班同学的表现。(问题: 1.你们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2.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调查中,你又想到哪些新的问题?)

教学后记: 初一(2)班没有说明细节,学生不明确调查的意义和方法,把抓昆虫等作为调查的主要目的,抓昆虫成为本班男生的主要任务。还应强调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等其他生物。 初一(9)班事前说好了各种注意事项,强调了纪律,所以每个人都能完成好这次调查活动。 初一(10)班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该班学生较文静,气氛太沉闷 初一(3)班课堂纪律太乱,几位同学特意捣蛋,但小组间团队精神不错,调查到的种类较多,有些学生的知识面很广,认识植物种类多。 初一(5)班守纪律,调查生物最少19种,最多29种,证明每组都有认真调查的学生,学生积极性高,对老师的布置完成得很好。 初一(4)班户外活动时纪律管不好,很多男同学在玩蟾蜍等生物,男同学一堆,女同学一堆,纪律不好,但调查到最多的生物种类有40种,最少的也有25种,证明该班学生对生物有浓厚的兴趣,但事后发现很多生物不是真正看到的,是联想到和想到的,缺乏科学精神。 教学反思:

细胞生活的环境的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的教案 【篇一: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作者:蔡生娟 一、教学内容及内容分析 《细胞生活的环境》是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第 1节内容,包括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 的渗透压与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等四部分内容。该节内容是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基础,也 为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的讲解做好了铺垫。 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较多,而且抽象、复杂。如 体液、内环境、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等概念 都非常抽象,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学好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在本节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图表教学法”,充分利用教材插图、 设计归纳图、多媒体图像等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各种信息 技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开展师生互动。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认知特点鲜明,思维活跃,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 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策略和技巧更 加完善,更关注与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通过前面 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的 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如果学习时间 跨度大,很多知识可能已经淡忘,应在教学过程中多提示多引导。 很多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需适时 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便于学生领会。三、教学目标及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②.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③.说明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3)情感和态度价值观 通过内环境组成间关系的分析建立事物间区别与联系的观点 2、教学 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 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程标准素养要求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 的生存环境,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生命观念:通过内环境的组成、相互关系及理化性质,建立生命的结构和功能观。 2.科学思维: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提醒]细胞内液是动物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液体。2.内环境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内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成分

2.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 (1)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 (2)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提醒]与渗透压有关的“浓度”是指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而不是质量浓度。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胰液、原尿、胃液和胆汁属于体液。() (2)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液。() (3)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4)直接参与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

答案:(1)×(2)×(3)×(4)√ 知识点一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1.常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2.巧用单、双向箭头判断内环境中物质交换示意图 3.内环境三种组分的比较 组分 项目 组织液血浆淋巴液 区别 存在部位组织细胞之间血管内淋巴管内 主要生活在其 中的细胞种类 各种组织细胞 各种血细 胞 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等 蛋白质含量少多少 联系 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组成人体的内环境,化学 组成基本相同 [温馨提示](1)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体液,血浆

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教学案: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Word含答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 织液和淋巴等,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 境。 2.体液各部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 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 4.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其中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5.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含义: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据图填空]: 图中①~⑥为人体内的液体,它们依次代表: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内环境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及关系: 血浆组织液―→淋巴(3)不同体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连线]: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成分[填图] 2.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成分完全相同吗? 提示:不完全相同,血浆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填表]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据图分析: (1)体内细胞只有通过F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据图填出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所需要的系统或器官。 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D.皮肤,E.循环系统。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体液即为人体的内环境(×) (2)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血红蛋白、尿素等(×) (3)淋巴的成分与血浆完全相同(×) (4)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5)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渗透压越高(×) (6)人体内的细胞可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葡萄糖B.血红蛋白 C.唾液淀粉酶D.呼吸酶 解析:选 A 分布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呼吸酶)和分布于消化道内的物质(唾液淀粉酶)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3.人体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 A.血浆B.组织液 C.淋巴D.血液 解析:选B 肌肉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可从组织液中获得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和氧气。 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 A.血浆和组织液B.血浆和淋巴 C.淋巴和组织液D.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解析:选C 毛细淋巴管壁的外侧是组织液,内侧是淋巴,因此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5.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 ) A.Fe2+、Cl-B.K+、Cl- C.Na+、Cl-D.Ca2+、Cl- 解析:选C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由Na+、Cl-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主要由K+维持,即“内钾外钠”。 6.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相关主题